王凤芳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分别在“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和“拓展阅读”版块中出现。儿童诗具有夯实语言基础、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的教学价值。观照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儿童诗文体特点,教学时要: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通过理解感受“象”,体会“情”和“理”;引导学生进行具有方向性、深刻性的想象;在内容的整合、形式的综合、资源的融合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儿童诗;编排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9A-0067-05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儿童诗,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准确定位儿童诗的教学目标,导致学习无序化;教学停留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的层面,导致学习浅表化;即使有仿写、创作,也仅停留在内容和形式上,导致学习僵硬化。厘清统编教材中儿童诗的编排特点,明确其教学价值,了解相关教学建议,可以帮助一线教师明晰目标,优化设计,有效施教。
一、统编教材中儿童诗的编排特点
统编小学语文12册教材中均有儿童诗,题材十分丰富,有自然风光、童年生活、故事、绕口令、字谜等,被编排在“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和“拓展阅读”等版块中。
(一)出现在“汉语拼音”中的儿童诗
汉语拼音共13课,从第4课开始就有儿童诗,每一课均按照字母、拼音、词语和短语、儿童诗这样的顺序编排。每一首儿童诗中会出现本课新授的拼音,其目的是在学生认读字母、拼音后,逐渐由词过渡到句,儿童诗为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提供了具体的语境。
(二)出现在“识字”中的儿童诗
低年级“识字”共26课,其中的17课有儿童诗。识字教学中的儿童诗或起到连词成句、成文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如《小书包》《升国旗》;或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汉字造字的规律,更好地识记、积累汉字,如《日月明》《猜字谜》;或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如《姓氏歌》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拍手歌》一边拍手一边诵读。
(三)出现在“课文”中的儿童诗
在“课文”中出现的儿童诗共有32首,低年级的儿童诗占了课文总篇数的一半。统编教材中的儿童诗课后多有“仿说”或“仿写”的练习。如《小小的船》中“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植物妈妈有办法》中“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仿照课文说一说。”《祖先的摇篮》中“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仿说练习从短语到句式,再到段落,呈现由易到难的训练梯度。儿童诗中还有标点符号的渗透练习,如《青蛙写诗》中让学生了解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祖先的摇篮》中让学生体会问号的语气,有效落实了低年级“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这一教学要求。
(四)出现在“拓展阅读”中的儿童诗
《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我爱阅读》《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等栏目中也编排了儿童诗作为拓展阅读。低年级以阅读积累、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为目的。到了高年级,儿童诗发挥着深化主题理解、加强情感体验等作用,如五上的《七子之歌(节选)》和《和平宣言(节选)》,是为了体会与《圆明园的毁灭》所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统编教材中兒童诗独特的编排,对提升小学阶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一是夯实语言基础。儿童诗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提供了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其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二是促进思维发展。儿童诗在想象力的培养以及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培养审美情趣。儿童诗积极的情感给人智慧的启迪,生动的修辞给人沉浸式的体验,在情理交融中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四是提高文化修养。统编教材中的儿童诗有姓氏文化、节日文化、节气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文化的滋养中,打下彰显中国元素的生命底色;有革命文化、领土意识、榜样引领等元素,让学生浸润在爱的长河中,烙上担当、责任、抱负的精神印记;有生活规则、文明交往、个性品质、兴趣习惯等心灵成长养分,让自由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统编教材中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各学段的诗歌学习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在诵读、想象、体验情感等方面的要求呈螺旋式上升。儿童诗的教学应充分观照语文课标的基本要求,结合儿童诗文体特点进行设计。
(一)在“读”上下功夫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诗歌提出诵读的要求,在教学儿童诗时,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下面以四年级下册《绿》为例,教师可通过指导读好字、词、句、篇达到诵读的目的。
1.读出“字”的强弱变化
一首诗中,如果一个字反复出现,那么在读的时候就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表达的意思读出强弱的变化。突出这个字的表达效果时,需要读得“强”一点,其余的可读得“弱”一点。如《绿》中第二小节一共有九个“绿”:“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和“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中三个“绿”读的时候力度要强一点,前者强调“绿”有很多,后者强调“绿”的程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中的六个“绿”,读的时候力度可弱一点,因为突出的是“绿”前面的字,表现不同的“绿”。
2.读出“词”的长短停顿
读儿童诗时要将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和感受表现出来。有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要适当拉长一些,并刻意停顿一下,给人想象的空间;有些词语在读的时候可以短促一些,在长短变化中感受儿童诗的节奏感。如《绿》中一开始“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中“到处”一词读的时候拉长一点,并停顿一下。给人一种放眼望去,满眼皆绿之感。又如“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重叠”“交叉”可读得短促一些,“静静地”可拉长一些,加上停顿,整个句子读起来充满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