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代表性问句 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

2021-10-11 02:37欧苏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8期

欧苏兰

摘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种以建构解决问题之道为焦点的短期心理咨询技术,其谈话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学校教育中。本文结合一些具体实例探讨如何在心理课堂中运用代表性问句技术,形塑目标、正向引导、形成小步行动策略,从而提升心理课堂的实效性、专业性和心理味。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代表性问句技术;心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8-0025-04

一、引言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以下简称SFBT)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种疗法,是以与当事人共同建构解决问题之道为焦点的一种短期咨询技术。SFBT采用正向的视角,去病理化、标签化,主张不过多探究问题原因,而是采用特定技术形成“解决式谈话”,协助当事人设立目标,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力量,形成策略、启动行动,从而培养当事人成为自己的问题解决的专家。

SFBT许多理念与心理课原则、理念相一致,如关注积极点和正向的引导,强调对象的自主性,相信对象的自身潜能等。SFBT中的许多技术如代表性问句、一般化技巧、赞美技术等可运用在心理课堂。SFBT最基本、最具有特色的是代表性问句技术,包括成果问句、奇迹问句、假设问句、差异问句、应对问句、评量问句等。本文结合一些具体实例分析与探讨代表性问句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价值。

二、SFBT代表性问句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价值

(一)形塑目标,聚焦心理课堂的中心需求

心理特级教师钟志农认为“任何心理辅导课必须聚焦于中心问题”,在目标设计层面则要求老师要聚焦学生的“共性需求及问题”,设立一个清晰明确、可操作评量、具体的目标。同时,辅导目标也应当贴近学生的真实需求,为学生理解且认同。因此,心理课目标设计是一个形塑、聚焦的过程。

在学习心理辅导“提升专注力”这一主题中,一位教师的辅导目标为“体会专注力的重要性,掌握提升专注力的方法”。目标大而泛,课堂活动虽热闹但缺乏針对性,不能深入;并且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专注力挺好,玩游戏时就十分专注,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因此,教师可运用SFBT中的一些代表性问句利用上一节课几分钟或课余时间访谈学生,了解学生在专注力方面想要解决的问题或发展的能力。

问题1:下周心理课我们将一起探讨“专注力”,在这个主题结束后,你收获了什么会让你觉得这堂课对你而言是有意义的?(成果问句)

通过成果问句发现学生普遍重视听课、写作业的效率,愿望集中体现在希望能获得一些让自己在听课、写作业等学习任务中不要分心的有效方法。“提升专注力”这一大目标则逐步具体化,探讨范围就限定在学习任务这一情境中,探讨的中心内容聚焦在方法上。

问题2:如果现在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它让你目前分心、走神的问题都消失了,你变得十分专注,在接下来的听课中,你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在写作业中,你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奇迹问句)

奇迹问句引导学生描述了许多具体的行动细节,例如:双手会放在桌子上不再有小动作,不再和同桌眉来眼去,上课很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眼睛会一直看着老师和黑板,写作业的时候不会摇晃身体,不会注意到家里人在干什么,作业很快就写完了等。可以发现,这些负向描述的行为细节是分心的,而大部分正向描述的行为细节是专注的表现。因此,课堂辅导的中心目标可以更进一步形塑为:“学生掌握在学习任务中抑制分心行为、发展专注行为的有效方法”。

成果问句、奇迹问句的优点在于能聚焦学生的需求,探索学生自己最在乎什么,最想要改变什么。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虽不是心理课目标设计的唯一考量,却是极为重要的。这些问句能将“需要”而不是“问题”与目标进行连结。如果按照“问题为焦点”思路,教师会聚焦学生在专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问题原因,确定“如何解决这些导致问题的原因”作为目标,如缺乏学习兴趣、行为习惯不好是分心问题的原因,消除这些原因难度很大,不易取得效果。因此,这些问句的运用能够聚焦学生的“需求”,形塑良好的课堂目标,促进心理课堂取得实效。

(二)正向引导,实现心理课堂的自我赋能

无论是个别心理辅导还是心理课堂,都不可能直接解决他们的问题,落脚点应该都在助人自助,提升信心、发展能力来解决自己目前及未来的问题。SFBT是一个典型的赋能取向的咨询派别,在心理课堂中可以运用SFBT中的例外问句、应对问句等正向引导学生自我赋能。

例1:在初中亲子沟通“我与父母‘讲道理”一课中,基于学生渴望父母理解的共性需求,针对亲子沟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单向沟通”现象,引导学生在亲子沟通中学会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

教师提问:什么时候,父母能够像你们期待的那样,能倾听你们的想法和感受?你是怎么做到的?(例外问句)

学生回答:在父母心情好的时候。/不谈学习的时候。/一家人出去玩的时候。/父母不玩手机的时候。/自己态度真诚、语气诚恳、有理有据……

解决问题的方法蕴含在“例外”之中,与其让学生学习新方法,不如引导学生挖掘过去使用的有效方法,不仅更现实,更容易达成,也能提升信心。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回答没有这样的时候,父母永远都是只说不听,有一种无力感。

教师提问:如果我问你的父母,他们会说当看到你有什么不同时,会愿意听你说?(关系问句)

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提问引导学生转换思考的焦点在自己身上,鼓励学生思考为改变现状可以做哪些努力,使其从无力感转向自我负责、自我赋能。教师还可以进行以下引导。

教师提问:你说妈妈爸爸过去一直都不听你说,听起来你一直都努力尝试与他们沟通,是吗?

学生回答: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