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中的做思共生

2021-10-11 15:40陈笑笑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铁锈铁钉磁铁

陈笑笑

现代科学实验教学理论认为:科学学科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于传授学生现成的科学概念、知识和规律的浅层阶段,更应该注重科学实验探究,重新演绎科学理论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原则,强调学生“做”和“思”同步参与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探究、讨论、实践、体验过程中,逐渐完成科学知识结构体系的自我构建,形成对科学学科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灵活自如的应用,为学生未来的科学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做思共生”下小学科学教学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热情,奠定做思共生基础

“思”是“做”的内在表现,只有在“思”的基础上科学探究才更有方向、更有意义。相对于其他学科,小学科學学科更加考验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口头传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显得非常乏味和无趣,小学生很难对科学探究产生热情。科学探究热情是促使学生科学探究意识萌芽的催化剂,是驱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科学实践探究的前提条件。为了打破传统的科学教学常规,授课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热情和动机为主要教学目标,为实现做思共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一课中,上课一开始老师出示生锈的和没生锈的大小一样的铁钉,并提出问题:“比较两根铁钉,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生锈的物品?”通过两个联系生活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生锈现象,从而为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埋下伏笔,对铁钉生锈的原因做出猜测。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天气”中《我们关心天气》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教师可以创设“假如我们班计划周末要去植物园进行春游活动”的教学情境,驱动学生思考如何提前得知周末的天气情况,进而让我们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出游,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预报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深入思考如何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来获取本地未来几天的天气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以及总结等科学探究思维,比较在不同途径中获取的天气预报情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状况与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分享、交流和互动,促使小学生将“做”和“思”结合起来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其对天气现象的科学探究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再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中《岩石的组成》一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通过口头提问有关岩石内部构成的相关问题,紧接着就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话,学生一般会由于难以想象关于之前的岩石里的“东西”的具体模样,而丧失科学探究欲望和热情。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身边的网络信息技术来“近距离”观察岩石中的沙子、矿物、玻璃等物质,生动的画面,有趣的视频,吸引人的图片和声音特效,可以快速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学习欲望,驱动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思考有关岩石构成的科学知识,为实现做思共生打下基础。

二、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确保做思共生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逐步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可以为学生进行“做”和“思”提供重要渠道。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在互联网上自主查询课外科学资料和内容。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自主科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可以充分地挖掘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潜力,切实落实做思共生的教学目标。在《铁钉生锈了》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思考“铁和铁锈一样吗?”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意见不统一。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没有生锈的铁钉,并用小锉刀、砂纸将铁锈从铁钉上刮下来观察,结合列表的形式进行探究。最后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铁锈和铁在颜色、光泽和坚硬度等各方面都不相同,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发现铁锈不是铁。”整个探究过程是会“浪费”时间的,但这种有思有做的形式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只有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才能得出属于自己的探究结论。也才能明确:铁锈不是铁,铁锈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是一种化学变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中《凤仙花的一生》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以期达到充分挖掘小学生科学探究潜力的目的,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平板电脑来对凤仙花的生长顺序进行排序。为了及时掌握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AiClass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态科学学习效果,适时地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凤仙花一生经历的播种、萌芽、生长、开花以及结果的生长阶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科学学习网络结构体系。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结合教学的模式,鼓励小学生将科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学生行动能力和思考能力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例如在研究磁铁性质的案例中,当学生对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进行探究时,要把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放开,并对两类物体的特点进行观察、归纳,收集、总结能被磁铁吸引物体的特征,从而明确磁铁的性质。

在学习《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中,学生经过动脑思考,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应用”的探究过程,对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特征进行收集、归纳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与“做”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同构共生的。

三、做后思,在思考中建构科学概念

在科学课堂上,很多教师更多地重视了“做”的程序,而忽视了“思”的过程。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当学生说出或被“诱导”出结论的时候,他们的探究活动就会被教师无情地“停止”,教师忽视了让学生在证据与论点之间建立关联。

例如:在学习《铁钉生锈了》一课中,学生通过设计组织实验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铁生锈现象?这个地方的环境怎么样?”“铁生锈现象随处可见,那么你们知道这个小小的铁锈,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吗?”整节课都是在寻找让铁钉生锈的原因,通过两个有层次的问题,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知道了铁钉生锈所需要的环境,并让学生知道,铁钉生锈不仅仅是一种现象,铁生锈还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伤害。

在学习《简单电路》一课中,学生找到了“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教师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我们都能让灯泡亮起来了,但是不是让这些灯泡一直亮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控制灯泡的亮和灭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就直接想到了“安装开关”。在学生动手按开关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小组能让灯泡亮起来吗?(学生闭合开关)让灯泡熄灭呢?(学生断开开关)”这时老师提出问题:“你能试着描述一下这种现象吗?”让学生思考。

虽然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够精确或严密,但都是他们认真思考过的,教师不要立即否定,要引导学生试着完善自己的思维,得出最后的结论:“当我们把开关闭合,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灯泡和开关,流回电池的负极,再从负极流到正极,形成一个电路的通路。当我们把开关断开,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开关时,电流没办法继续流动,就形成了电路的断路,灯泡也就熄灭了。由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组成的一个电的回路,我们称为简单电路。”

要明确科学实践操作目的,推动做思共生落实。小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自律性较差,对其行动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为了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多姿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首先明确科学实践操作的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践探究的核心要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以探究者的身份进行科学实践方案的设定、操作方法的摸索、步骤的确定、结论的分析以及结果的评价和交流,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态度、知识、能力全方位和谐发展。这样的小学科学教学,突出了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是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能够使得学生的科学探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探究式学习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此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因此,为保障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的材料。

结构性的材料是指“材料应和科学上重要的概念有关,使用这些材料应该能揭示许多有关的现象”,结构性材料的操作性定义可以界定为: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使用的、能够帮助学生澄清误解、指向科学概念的学具。

在《铁钉生锈了》一课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需要准备相应的探究器材。在探究感知铁锈时,准备的材料有生锈的铁钉和没有生锈的铁钉,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没有生锈的铁钉,必须是新的、没有被氧化的铁钉。在辨别铁锈中,提供的器材有小锉刀、砂纸。在设计实验、制造铁锈中,由于学生实验设计的随机性,所以教师必须预设学生所需要的器材,我在上课前,预设的器材有:水、植物油、塑料袋10个、没生锈的铁钉20根、砂纸10张、试管10个、干燥剂10包、真空袋10个、抽气筒5个。

研究磁铁的性质时,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磁铁能吸铁”,在这个环节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就不能只是铁质材料,而要提供多种材料,比如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纸夹、玻璃弹珠、木片、纸片、弹簧、布条、塑料条、橡皮擦、铁丝、铝钥匙、一元硬币、五角硬币、一角镍币、一角铝币等等。学生自由使用这些材料后,对磁铁吸铁这一性质就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研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大空间、利用漂浮物、往水里加盐等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有土豆、橡皮泥、生鸡蛋、食盐、小刀、水槽、药匙、烧杯、搅拌棒、铁块、泡沫板、细绳等。学生自由使用这些材料后,更能体会学中玩、玩中学、做中思、思中做的探究乐趣。

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做”与“思”的有机融合,以做促思,以思导做,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内化。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逐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養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通过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铁锈铁钉磁铁
铁和铁锈
钉多少颗铁钉
钉铁钉
隔水取铁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