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打造区域名师“孵化器”

2021-10-11 02:47刘永远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随州市孵化器名师

刘永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老师从哪里来?名师工作室是我国在教师教育上的一个创举,已成为好老师成长的“孵化器”,成为引领教师走向卓越的重要平台。事实表明,各地名师工作室的发展为当地教育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好老师、一支又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随州市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起步于2016年。当时有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运行以来,仅仅是在上级检查时才想起有这样的机构存在。怎样在市域内把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其成为“好老师”的“孵化器”?2018年9月,市教育局将这项工作交给随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确定目标,搭建名师工作室共同成长平台

名师工作室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问题出在哪里呢?在对6个名师工作室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一是重成立、轻管理,学校普遍对申报成功的名师工作室的后续发展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名师工作室发展缓慢,甚至有部分申报成功的名师工作室已名存实亡;二是“挂名”多、干事少,很多老师都加入名师工作室,但真正参与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研究的并不多,大多只是“挂个名”;三是科研成果少、吸引力小,导致很多成员失去了参加工作室活动的意愿,工作室成为少数教师展示成果的平台;四是对外交流少、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工作室建设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工作室对外交流的需要,因此很多工作室处于封闭的发展状态,难以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一)确定目标。名师工作室是由一群有着共同愿景、价值、兴趣、追求而聚集在一起的教师组成的专业成长共同体。只有确立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搭建名师工作室共同成长平台,将名师工作室在实践中建设好了,才能破解矛盾、解决问题。由此,我们将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确定为实现“三个成为”:成为教学研究的基地,成为教师培训的阵地,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

(二)拟定工作室运行制度。2018年9月,随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印发〈“随州名师工作室”评选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名师工作室的评选、职责、管理、考核等四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3月,印发了《关于印发随州市名师工作室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从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的组织实施及程序、考核结果与运用等方面,明确了对名师工作室考核的具体办法;2019年3月,印发了《关于名师工作室过程性管理的意见》,对名师工作室的日常工作提出了管理要求。这三个文件的出台,从制度层面搭建起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框架,使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有章可循。

(三)组建工作室运行队伍。遴选主持人。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必须选拔具有良好师德风范,深受学生热爱、家长赞誉、专家认可、同行推崇的名师担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动工作室成员在课程改革中一起奔跑,促使成员逐步向专业化、科研型发展。2018年10月下旬,组成專家组对各县市区层层推选的19个工作室,进行认真地评选。评出胡晓春、李周维、龚晓华、刘振宇、万家坤、云常玲、黄加红等7个主持人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并在网上公示一周后,于2018年11月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二届“随州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通知》。至此,随州市共计有名师工作室13个(省级4个、市级9个)。

遴选成员。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是否具有成效,关键就在于名师是否带动和培养了一个敢于实践、乐于创新、敏于捕捉、勤于思考、精于积累、善于总结的青年教师群体。

2019年1月,印发《关于推荐省市级名师工作室成员的通知》,从行政层面推动成员的遴选工作。按照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县市区教育局审核、市教育局组织评选的程序,除考虑师德师风、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外,还考虑了既要有来自城区学校的成员,也要有来自基层农村学校的成员,以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成员选择主持人的基础上,于2019年2月27日召开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会议,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再来从推选的成员中,遴选工作室成员,实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的双向互选。2019年3月,印发了《关于名师工作室成员遴选结果的通报》,使名师工作室的人员运行有了文件依据。

(四)建立工作制度。名师工作室的良性运转需要制度做保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人员分工上,设立了助理一名,协助主持人处理日常事务,设立后勤保障员、档案管理员,特别设立信息管理员,加强对名师工作室信息发布的管控。在名师工作室全体人员的参与下,共同讨论制定主持人和成员职责、考勤制度、研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等。

(五)提供高标准办公场所。把给名师工作室提供办公场所作为挂牌学校的硬性要求。市继教中心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通过检查督办,13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都实现了“六有”: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办公桌椅、有电脑、有打印机、有投影设备、有档案柜。

苦练内功,推进名师工作室高位运行

要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主持人和成员都必须立足学科建设的实际,扎根课堂,认真开展教育研究,苦练内功,推进名师工作室高位运行。

(一)抓工作室文化建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发动成员,共同拟定室名、室训,设计室徽,创作室歌,建立QQ群、微信群、公众号,以对外展示名师工作室的价值追求和良好形象。

(二)达成工作室愿景。在制定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时,充分考虑到成员的“共性”需求,将其作为工作室发展的共同目标和共同愿景。同时,建立成员个人成长档案,让每名成员都有重点发展的方向、不懈追求的目标。主持人要对每名成员把脉诊断,分析他们的特长与短板,依据个性化特点,量身定制适合个性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再由成员制定出符合个人实际的三年成长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使成员经常能够品尝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真正为成员的发展提供驱动力。

(三)工作室运行策略。会议推动。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有利于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良好局面,于2019年3月召开了随州市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会议。市政府领导对新设立的7个名师工作室进行了授牌,对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出了三年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此次会议的召开,营造了名师工作室运行的良好外部环境,标志着随州市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在随后近两年的探索实践中,13个名师工作室尽管按计划开展了工作,但发展却不平衡,一些名师工作室的影响力还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又于2020年12月举办了随州市“创新型教师队伍与名师工作室建设研修论坛”。张海洲、王珺、万家坤、代道强等四名主持人,分享了各自工作室在教师培养、专业引领、课题研究、成果辐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会议还听取了在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两位专家的讲座。本地的做法和外地的经验,给参会的主持人和成员提供了开展工作的成功范式。

实行任务驱动。在部署工作室的每一项工作时,层层都坚持了任务驱动机制,将压力传导到每一个人身上。工作任务的分派,可以是个人认领的方式,也可以直接分派。但每一项任务的下达,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完成的时限直至完成情况的通报。

开发研修路径。外出学习。采取每年至少一次“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参加全国名师工作室的专项学习培训。通过参加这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增强了他们开展名师工作室研修的信心。借鉴外地名师工作室成功的经验,小心求证,反复实践,大胆探索本地名师工作室的做法,一些名师工作室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代道强名师工作室“‘一主多片促工作室活动常态开展”的推进策略,在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成果博览会上被评为特等奖。课例研修。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一个载体,它只能从外围来助力发展,教师真正的成长必然取决于教师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觉醒、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名师引领。基于课堂、见证成长的阵地在课堂,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成长离不开课堂。在名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案例,才能内化于心。因此, 13名主持人以课堂为主阵地,每学年都要面向市级执教2节示范课,每学期听每名成员课不少于1节。教学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会使成员对研究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名师工作室每次活动,每名成员都要写反思,再以反思分享会的形式开展交流,让大家分享不同观点,相互借鉴学习,发散教师的思维,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伴互助。在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评课、共同研讨中,引导成员在相互切磋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分享各自的经验,汲取他人的先进做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合作、互利、共享、共赢。

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室成员平时要处处留心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各种亟须解决的问题。按照“小切口、深层次”的原则,将筛选的“教学问题”作为自己教育科研的“课题”,使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课程可视化。13个名师工作室,每个都有一个国家(省、市)级课题、每名成员都有一个自己的“草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工作室成员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了教学研究的能力,走上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行动研究之路,走上研究型、专家型、智慧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实施深度阅读和写作。成员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阅读。工作室每名成员认真阅读教育理论著作和人文科学著作,学习与工作、个人成长有关的知识,每学期写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读书心得,不定期地交流读书体会,深刻领悟专家、学者的教育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写作是主持人和成员的基本功,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

(四)用考核的方式推进工作室运行。为推动名师工作室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工作态势,随州市从行政层面进行了持续的激励。用每月工作简报推动。13个名师工作室将自己每月开展工作的情况,以简报的形式晒到工作室群里来,让大家知晓自己做了哪些事。用考核的机制推动。在每年的年中和年末,對13个名师工作室各进行一次过程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的结果以文件的形式发到各名师工作室、各县(市区)教育局。这种机制对主持人开展工作有很大的触动。用激励的机制推动。对年度考核成绩位列第一的名师工作室,申请市人才办公室给予5万元的奖励,让优劳的工作室有优酬。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在职称晋级、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教师节表彰中,列为优先对象。

在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要有教育情怀,在适当的激励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没有上限的。

成果可视,实现从“平原”向“高峰”状态的跨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名师工作室收获了一批有影响、可视化、可复制的研究成果,实现了从“平原”向“高峰”状态的跨越。

2019年以来,胡晓春名师工作室、刘振宇名师工作室被评为省级名师工作室;代道强名师工作室被评为“全国十佳名师工作室”,6个名师工作室被评为“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4名主持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项研究成果被评为“全国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成果特等奖”;9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56篇论文获得了国家级一、二等奖。在全国名师工作室会议上,2名主持人被邀请介绍名师工作室的随州经验。

名师工作室浓厚的学术研修氛围,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的成长。2021年高考,随州市取得近10年最好的成绩,物理方向2名学生进入全省前五名,历史方向2名学生进入全省前10名。

筑梦人,研修路上虽苦却甜。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随州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实现了共同成长的专业梦想。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随州市孵化器名师
随州市民宗委命名24个“民族团结之星”经营户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湖北省随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向市民宗委赠送锦旗
随州市羊布病综合防控净化措施的探讨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
国外民营孵化器经营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