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微课教学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路径

2021-10-11 12:36谈梅芬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9期
关键词:设计要素影响因子组织策略

谈梅芬

[摘 要]微课教学采取线上视频教学的方式,打破了时空的界线,便于学生在多种情况下进行学习,成为学校教学研究的新方向。但一线教师在微课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立足小学科学学科,从影响微课质量的原因、微课教学的设计要素和组织策略三个维度,论述了制作高质量微课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小学科学;微课教学;影响因子;设计要素;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7-0081-02

微课教学是当今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产物,不仅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全新教学理念的形成。作为操作性强、探究味浓、融合度广的小学科学来说,如何更好地制作微课受到了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本研究梳理了影响小学科学微课质量的若干原因,并从微课的设计要素、组织策略方面,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制作高质量微课的可能路径。

一、分析:小学科学微课质量的影响因子

从施教者的角度进行审视与分析,影响一节微课质量的原因主要如下:

1.不同课型相同配方,微课变成教师秀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科学课分为十种课类型:科学观察课、实验探究课、户外考察课、工程技术课、解暗箱课、种植饲养课、科学讨论课、过程技能训练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游戏课。每一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特质,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紧扣不同课型的内在逻辑体系,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活动时间,以此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生动诠释。

但现实中很多科学微课已合并为讲授课,教师满堂灌,不断地讲解各种科学知识,且有些内容超出课程标准。画面中出现大量文字,或者是连续长段视频,尽管有花样繁多的动画镜头,但学生始终处于非参与状态,只是抱着一种仰视的姿态观赏教师的精彩表演。学生的思维缺乏复杂性与深刻性,这种表层化的学习方式与现今提倡的深度学习背道而驰,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足,这样的微课学习效率堪忧。

2.一人一案群英荟萃,微课变成踩雷区

为进一步广覆盖、保公平,当前不少地方采取区域和学校在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教师录制课程,通过电视、电脑、手机多个终端开展网络教学,实现中小学“同一年级、同一课表、同一授课教师”。但这种微课组织模式带来的弊端是一人一教案,一课一风格。授课教师缺少集中研讨的机会,课与课之间存在有些内容重复讲,有些内容都不讲,甚至有些课与课之间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干扰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外貌、教态等都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时需要不断地适应新老师,专注力不足现象屡有发生。

授课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能力也决定着微课的质量。科学学科的特性使得科学教师需要使用多种组织方式,如邀请学生交流互动、巡视学生实验过程、开展实验数据分析等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纠正或强化学生的科学认知,调整教学的进度与方向。教师一旦脱离学生在场的物理空间,会因为缺少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缺乏学生多元思维的支撑,无法做到及时跟进与反馈,进而出现对教学节奏、教学方法预判的不准确。

二、解锁: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要素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做到短、平、快,浓缩教学时空,从内容上设计出一节学生喜闻乐见的好课,是当下教师在制作微课中首要突破的重难点。以单元为整体架构教学目标,设计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通过知识迁移提升学生的认知成就,这些设计要素对制作高质量微课都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1.以终为始,以单元为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微课教学并非完全颠覆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所有教学者共同的教学目标。但要在没有学生在场的环境中取得和线下教育同样的成效,这就需要教师推陈出新,精巧架构。教材同一单元内容采用整体架构,由一位教师进行整个单元的备课与制作,则能很好地解决录制中的无效行为,教师教态、教学方法也更一体化。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人类的“司令部”》单元教学为例,这一单元是典型的身体暗箱课型,作为人体科学,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究与保护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提升他们对生命存在的价值认识,使其具备健康生活,乐观生存与独立发展的意识。在此大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现象、问题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从相似或相同的属性角度出发,从结构与功能的辩证上加以推理、检验,从身体的外显现象推测内在的实际状态,再由内部结构认识外部生理作用,在逻辑思辨中理解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的重要意义。教师采用“以终为始”的目标理念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每课教学活动的安排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2.理解为先,设计真实、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思考用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最合适达到这些目标,用什么方法最能激发学生学习,使其表现优异并达到目标。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学习的场所更为生活化,可能是家庭书房,也可能是公共图书馆,甚至是某个非常规教育环境,因此微课教学的器材准备需要简单易得,或者便于替代。

富有挑战性,也是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如果活动过于简单,学习只是一种浅层次上的徘徊,适度的挑战使小学生付出努力才能达到,这比较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如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感觉》,教材罗列了五种感官及感觉形成的生理机制,如果仅以视频和图片的教学方式覆盖教材内容,只能让学生获得一些零散无序的知识。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只是广度,更要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基于此,全课创设“品茶”这一情景贯穿始终,共开展四个维度的活动:一是引导学生沏茶、赏茶、品茶,动用身体各部分器官体验品茶过程中的感受,认识并分辨五种感觉;二是联系已知,认识感觉形成的神經传导路线,探究各种感觉形成的生理机制;三是用多种喝茶方式品野山茶,体验人体感觉是互相协调作用的;四是延续第三部分学生品茶过程中形成的错误感觉,分析其形成机理。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实验取材触手可及,概念认知由浅入深,非常适合学生在各种场合中体验互动。

3.迁移运用,提升高阶思维,强化学生认知成就

迁移是学习者能够自如地从知识库中提取需要的经验,并加以分析判断,运用于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注重研究生活学问的科学,十分强调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如果学生微课学习后,知道运用科学方法和思维习惯解决科学方面的问题,做出理性合规的决定,获得“一课一启,一思一得”的成就感,会更利于保持他们对科学微课的学习热情。

本单元中,教师就设计了一系列能够引导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活动。如《神经》这课,教师邀请学生解析病例,发现大脑、脊髓与神经的协作方式,学生获得顿悟的快乐;启发学生思考看电视与听广播之间的感觉区别,科学课上动手实验操作的好处,认识到身体感官共同参与的功能优势。只有当教师旨在使学生理解可迁移的概念和过程,给其提供更多机会将理解的内容应用到有意义的真实情境中时,学生才能学到更多。

三、优化:小学科学微课的组织策略

微课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的教是建立对学生学习规律认知基础之上的。微课制作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关注教学细节,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教学课件的辅助作用,并不断加以优化创新,追求教育过程中的美学极致。

1.环节明晰,注重教学层次感

一节好的微课应该做到环节紧凑,切记前拉后扯、层次混乱。以探究为主的科学微课常以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自然规律或客观本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认知过程。以技术与工程为主的科学微课则主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迭代优化的实践活动。此外,一节微课各部分时间应分配合理,利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解决知识技能中的重难点。

2.教辅合理,提升探究可视化

微课教学由于时间限制,教师用于辅助教学的视频、图片应穿插合理、使用有度。一般来说,一节微课辅助用的教学视频使用量为4至5段,每段科学视频的总时长不应长过60秒钟,画面质量优良,以像素1920×1080,格式mp4,编码H.246,码流7.5兆的较为适宜。同一张PPT页面的文字量尽量不要超过50个字,字体工整、字号要大。能用图片显示现象的尽量不要用大段文字,图片与背景之间用线条或色块进行分割,使之形成鲜明对比,方便学生阅读或观察。

3.综合素养,彰显教师魅力度

将线下教学转移到线上教学,教师无法从肢体上进行辅助与强化,所有信息都需要通过语言来传达,因此教学语言的精准、洗练会成为教师在微课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部分,但精练不等于书面,与通俗也不矛盾。微课的教学由于受众仍旧是小学生,所以用適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话语体系来进行组织教学,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果在低年级微课中出现“特征”“气泡图”“聆听”这些词汇,会让学生无法理解。对比社会上某些培训机构教师的线上教学,学校教师还需提高语言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目前,小学科学微课教学尚处于起始阶段,内容设计和组织策略是教师研究的着重点。随着微课教学的发展,未来微课录制还可加入在线科学实验窗、教师即时点评、学生互动讨论区,以及穿插式学习测试等,将教学内容、教学互动、教学反馈与教学评估有机结合,使微课教学更显立体化和系统化,更符合在线教育的特点。这些都留待我们科学教师进一步开发与研究。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设计要素影响因子组织策略
吉祥物设计的关键要素与设计思路初探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基于个性化的协同过滤图书推荐算法研究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会展设计要素探究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