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追问,为学生释问导航

2021-10-11 02:28于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于滢

[摘 要]“生问课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旨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并在自主总结归纳中正确地解决问题。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及时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梳理、归结、对接中完成认知内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追问;释问;生问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7-0032-02

“生问课堂”启动后,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如何予以引导,让学生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展开思考,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呢?学生的学力基础不同,思维呈现差异性,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思考。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有整合与梳理的意识,通过追问充分发挥自身帮助、导航的作用,引导学生对问题从思考走向体悟,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如何通过追问,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教学片段:

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分数?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些分数问题,你会如何设计呢?

生1:这里有4个苹果,将其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如何用分数表示?

生2:这里有一张白纸,将其1/2涂上颜色,应该如何操作?

生3:我们班有40人,1/2是女生,男生有多少人?

生4:我每天要读10页书,现在读了4页,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

师:我们刚刚认识分数,对分数还不是很了解,大家设计了这么多的分数问题,即使能够给出正确答案,也不能对分数有系统的了解。现在我们是不是先弄清楚分数的基本概念、各部分的名称?是不是要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样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大家考虑一下,看谁能够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分数问题。

生5:分数由分子、分数线、分母组成,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6:如果要比较1/2和1/3的大小,可以用实物进行分析吗?

生7:唐僧拿出一块饼,准备分成4份,每人1份;猪八戒说肚子饿,要多吃1份。唐僧该如何操作,既可以让猪八戒多得1份饼,又能让大家平均分到饼呢?

……

师:同学们设计的问题越来越有趣了。如果每个学习小组选择三个问题来讨论研究,你们小组会选择哪些问题呢?请同时说明原因。(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

教学思考:

上述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分数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深入,所以只要有分数的内容都会列举,导致问题多而杂。如何展开下一步的教学呢?教师没有直接讲解问题,而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针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展开问题设计,将课堂教学引向预设轨道。

1.利用追问激活学习思维

“生问课堂”意在让学生主动发问,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发问提供更多有利的条件。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现实,对发问内容、发问形式、发问情境、发问活动等方面进行预设,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发问环节。上述教学,由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分数,所以教师没有给出限制,使学生能从更多角度展开分数信息的搜集和展示,从而不断涌现出有趣的分数问题。从学生设计分数问题的情况能够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是比较成功的,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不仅能从生活中发现分数的应用,还能够对相关的分数问题进行筛选处理。如学生设计的人数问题“我们班有40人,1/2是女生,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涉及分数计算,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经进入分数探究的核心。

2.利用追问调整学习方向

上述教学,从学生设计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已经启动,但方向比较分散,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易导致课堂教学陷入“学生各自为政”的尴尬之中。因此,教师面对学生设计的问题需要迅速做出处理,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走向,以便进行针对性教学,并通过适合的追问,对学生的思维予以引导。如教师通过追问,要求学生从分数各部分名称的角度展开问题设计,从分数大小比较的角度展开推演,给学生提供了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教师追问后,学生迅速调整思维方向,对分数问題进行针对性设计。同时,教师提问“是不是要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行探究,并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问题设计的权利交给学生,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探究新知。

3.利用追问设置学习活动

上述教学,从学生设计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设计的问题越来越好,有些问题甚至有故事情节。于是,教师通过进一步追问,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问题筛选和研究,成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设计的问题非常丰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筛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使学生形成的学科认知更加鲜活。同时,学生设计问题、筛选问题、研读问题,对其思维历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学生设计的问题被更多的小组采用,其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会更为显著。如“唐僧分饼”这个问题,一定会被更多的学生所关注,这样问题的设计者获得的成就感会更为强烈,对其他学生的激励作用也不容小觑。另外,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灵动,如果教师能够及时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其调度作用会更为显著,学生获得的成长力量也会更为丰富。

4.利用追问推动学习进程

数学课堂中,教师借助追问能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这是“生问课堂”追求的教学目标。在“生问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需要有理性的思考和设计,对学生思维的方向、方式等方面做出客观评估,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真正习得新知。同时,“生问课堂”需要以问题为引领,将学生引入问题设计、问题研讨、问题归结之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导航的作用,通过追问予以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整合处理,确保学生时刻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使学生在有效思考中建立学科认知。上述教学,学生对设计数学问题有较高的参与热情,这是难得的教学契机。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现实进行科学分析,对学生设计的问题予以鼓励性评价,并及时通过追问,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中发展思维能力。

总之,“生问课堂”突出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设计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仔细观察和及时调整,指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并通过追问等手段,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面对诸多问题如何进行理性处置,教师需要做出科学的判断,针对性地予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从杂乱走向清晰、从盲目走向条理,并在不断体验、探究中形成正确的数学认知。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