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英,张文英,庄翠莲,周敏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儿科,江苏昆山2153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小便黄、身黄、目黄为主要症状,多是由于胆红素异常代谢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所致[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高达50~80%[2]。目前临床普遍认为ABO溶血、母乳喂养不当、感染等均为诱发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3]。蓝光照射是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通过改变胆红素结构、性质、外排途径,达到降低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目的[4]。但单纯蓝光照射治疗对黄疸症状改善并不理想,且长期治疗容易引发胃肠不良反应,整体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新生儿黄疸属于中医领域“黄疸”“胎黄”等范畴,以“阳黄”最为常见,多是由于胎禀湿热所致,即孕母内蕴湿热、素蕴湿盛之毒遗于胎儿,导致肝失疏泄,胆汁从脉外溢出而发黄;或由于胎儿在娩出之时、出生之后被湿热邪毒所侵害而发生黄疸[5]。中医治疗该病遵循“清热、利湿、退黄”的原则。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究中药熏洗在湿热熏蒸型黄疸的临床疗效,该文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90例湿热熏蒸型黄疸患儿,分组予以不同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90例湿热熏蒸型黄疸患儿,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28 d,平均 (16.28±5.17)d; 出生体质量2.45~4.34kg, 平均(3.52±0.41)kg;分娩方式:34例顺产、11例剖宫产。参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5~28 d,平均(16.31±5.19)d;出生体质量2.49~4.31kg,平均(3.58±0.37)kg;分娩方式:35例顺产、10例剖宫产。两组一般资料(性别、体质量、分娩方式、年龄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①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症状;②血清胆红素每日增高>85 μmol/L(5 mg/dl),或每小时浓度>8.5 μmol/L(0.5 mg/dl);③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4周;④血清结合胆红素水平>34 μmol/L(2 mg/dl);⑤黄疸退而复现。
中医诊断标准:①均满足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胎黄(修订)》[6]中对“黄疸”诊断标准;②黄疸发展速度快、出现早、黄色明显、退而复现;或者黄疸出现时间较短,但持续不退。同时伴有精神倦怠、肝脾肿大、大便呈灰白色、不欲吮乳等症状;③黄疸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均升高;④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尿胆红素:阳性;⑤湿热内蕴证表现:皮肤大黄,颜色如橘色,鲜明,易惊,烦躁啼哭,小便黄赤,大便稀、色黄或含奶瓣,苔黄腻,舌质红,指纹滞。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以上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病历资料完整、齐全;③出生时间≤28 d;④家属均知情,已同意参与此项研究。
排除标准:①肾、心、肝合并重大疾病者;②合并遗传性、先天性疾病者;③需外科手术治疗者;④研究前1周服用过酶诱导剂或中药者;⑤发生新生儿溶血病,需换血治疗者;⑥中途从此项研究退出者;⑦既往存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史者。
参照组采纳蓝光照射治疗:将患儿放在湿度是50%~60%、温度是30~31℃的蓝光床中间,蓝光LED主波长是450~470 mm,抬高床头15~20℃,距离光源50~75 cm,将头部偏向一侧,患儿的会阴部以及眼睛均采用眼罩或者黑布遮住,每隔2 h对患儿体温监测1次,详细记录患儿有无肌张力减退、拒食、嗜睡、体温异常等症状,详细观察并记录患儿大便的量、色以及性质,观察患儿是否存在皮疹、皮肤干燥等症状,对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测量,判断是否降低。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能量,避免水电解质紊乱。蓝光照射治疗之后将眼罩或者黑布解除,仔细观察患儿的眼睛是否存在分泌物异常改变,全身皮肤是否出现青铜色,是否存在红疹、破损症状以及黄疸反跳现象。每日蓝光照射治疗8 h。
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中药熏洗治疗:蓝光照射治疗方法与参照组一致。中药熏洗方法如下:每日清晨在患儿处于安静状态下的时候进行中药熏洗治疗,熏洗室的湿度控制在55%~65%,温度控制在26~28℃,中药熏洗方组成如下:茵陈30 g、栀子14枚(9 g)、白头翁20 g、黄芩10 g、盐黄柏10 g、苦参6 g、生大黄6 g。浓煎之后将药材置入熏洗盆中,加入40℃的温水,稀释至5 L,熏洗时熏洗液的温度控制在36~38℃。
两组临床疗效均在治疗6 d后评价,观察指标包括:(1)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黄疸等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在<17 μmol/L为痊愈;症状明显改善、减轻,血清胆红素在17.0~25.5 μmol/L为显效;症状好转,血清胆红素在25.6~34 μmol/L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45×100.00%[7]。(2)中医症状积分:包括黄疸、恶心呕吐、乏力倦怠。①黄疸:肉眼观察不到黄疸计0分;黄染轻度计1分;黄染中度计2分;黄染重度计3分。②恶心呕吐:无恶心计0分;偶有恶心计1分;经常恶心,偶有呕吐计2分;经常恶心呕吐计3分。③乏力倦怠:无乏力感计0分;乏力倦怠轻度计1分;乏力倦怠明显计2分;严重乏力倦怠计3分[8]。(3)血清胆红素水平:抽取患儿3 mL空腹静脉血,以2 800 r/min离心速率、10 cm离心半径,离心处理10 min后,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BIOBASE)、钒酸盐法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试剂均由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一切操作谨遵相关说明书完成,所有血液样品必须在采集后的2 h内完成检测。(4)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5)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腹泻、肿胀、红疹、皮肤发红发生率。(6)家属满意度:主管护士向患儿家属发放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量表Cronbach’sα是0.846,信效度良好。总分是100分,非常满意>80分,60~80分是基本满意,<60分是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45×100.00%。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95.56%)高于参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黄疸、恶心呕吐、乏力倦怠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疸、恶心呕吐、乏力倦怠积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表3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5)参照组(n=45)t值P值274.26±21.62 273.99±21.95 0.059 0.953 68.26±5.06 168.26±10.27 58.593<0.001
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s)
表4两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s)
组别 黄疸持续时间(d) 住院时间(d) 治疗费用(元)观察组(n=45)参照组(n=45)t值P值5.16±0.46 6.37±1.04 7.138<0.001 6.08±0.67 7.08±1.24 4.760<0.001 2 251.26±128.64 3 228.61±374.64 16.552<0.001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与参照组(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3.33%)高于参照组(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2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45)参照组(n=45)t值P值黄疸治疗前 治疗后恶心呕吐治疗前 治疗后2.34±0.56 2.35±0.51 0.089 0.930 0.85±0.11 1.65±0.27 18.407<0.001 2.38±0.51 2.40±0.49 0.190 0.850 0.89±0.08 1.69±0.31 16.762<0.001乏力倦怠治疗前 治疗后2.34±0.55 2.38±0.51 0.358 0.721 0.92±0.13 1.57±0.47 8.942<0.001
表6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n(%)]
据调查显示:将近85%的早产儿、足月新生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1周内发生[9]。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血清胆红素会出现代谢异常,进而导致血清胆红素值升高,皮肤表面沉积大量的胆红素,导致黏膜、巩膜、皮肤等均出现黄色[10-11]。新生儿黄疸分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两种,生理性黄疸的患儿病情相对较轻,出生2~3 d出现,1~3周会消失[12]。病理性黄疸患儿的病情相对较重,一般在新生儿出生1周后出现,且症状不会自行消退,疾病恶化的风险较高[13]。新生儿黄疸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极易引发胆道闭锁、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14]。蓝光照射治疗是让患儿裸睡在光疗箱中,虽然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缓解黄疸症状,但治疗期间如果患儿的手部、足部反复与玻璃面板摩擦,极易引起患儿手部、肘部、足跟、外踝磨损,降低患儿的治疗配合度、依从性,同时影响治疗效果。故蓝光照射治疗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15-16]。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
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产妇湿气、寒气过重有关,部分患儿是由于出生后被湿热邪毒侵袭所致,分为瘀血内阻、感受邪毒、寒湿阻滞、湿热熏蒸,以湿热熏蒸型最为常见,中医治疗该病遵循“通利小便、化湿清热”为原则[17-18]。中药熏蒸是中医外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祖国医学数千年来的临床实践结果,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中,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效果[19]。该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参照组(71.11%),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参照组,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3.33%)高于参照组(64.4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与参照组(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湿热熏蒸型黄疸患儿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分析如下:①中药熏蒸方中的茵陈具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功效;栀子具有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功效;白头翁具有杀虫、燥湿、明目、清热、解读功效;黄芩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作用;盐黄柏具有滋阴降火、退虚热功效;苦参具有祛风杀虫、清热燥湿作用;生大黄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下攻积作用,诸药配伍,协同作用,可发挥良好退黄疸、清热利湿功效。②新生儿具有表皮薄、体表面积大、皮肤渗透性强、毛细血管丰富、皮肤吸收能力强等特点,通过中药熏蒸让药物直接作用在皮肤、筋肉之间,通过孔窍、皮肤让药物直达病灶,不会经过脾胃,对患儿脾胃功能损伤较小,弥补了口服药物首过效应等不足,具有经济简单、容易掌握、易学易用、疗效确切、操作范围广泛等优点[20]。③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熏蒸,协同作用,优势互补,可促进黄疸等症状消退,且联合治疗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弥补了单一蓝光照射治疗的不足。在班晓娟[21]研究中,接受蓝光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4.00%,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是8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该研究结果接近,证实了中药熏蒸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有效性较高。
该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例如研究时限较短、随访时间较短、样本容量较小,对结果的普遍性、一般性、有效性有所影响,故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延长研究时限、随访时间,扩大样本容量,为临床评估中药熏蒸在湿热熏蒸型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中药熏蒸可有效缓解湿热熏蒸型黄疸患儿黄疸等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