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凌云
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内科,山东菏泽 274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是常见多发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该类疾病对于患者的危害极大,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都需要格外注意方式和措施的使用,舒适护理作为临床护理中优质的护理方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通过舒适的心理护理、病情护理、饮食指导等干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改善患者的护理条件,促进其健康的恢复[1]。为了具体了解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该文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探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NYHA分级者。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者;先天性心脏病者;严重肺疾病者;肾功能不全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0~82岁,平均(71.64±3.15)岁。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61~80岁,平均(72.63±2.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根据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病情护理:给予患者日常的病情恢复指导、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用有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保证患者生命健康[2]。
1.2.2 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干预:①舒适病情护理。给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的病情护理干预,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要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温馨的病情护理服务[3]。在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护理时保证态度温和,动作轻柔,避免造成损伤磕碰等。在监护患者病情变化方面坚持舒适护理原则,留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日常护理中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身体上的变化,及时发现患者有无异常反应,监护患者病情期间应当注意与患者沟通,在日常护理中告知患者病情的变化,特别是患者病情好转的变化,增加患者治疗成功的信心[4]。在对症处理方面,强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工作,一方面通过日常护理中的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另一方面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做出对症处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情况[5]。日常护理中定时为患者翻身、活动,并注意护理中动作的温柔,避免患者产生压力性损伤;如患者发生咳嗽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淤积情况,及时给予患者拍背护理,并通过吸痰或者雾化吸入,对患者咳痰情况进行改善,避免症状进一步恶化为肺炎;保证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获得足够的休息,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护理和用药护理,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病情进展的实际情况调整给氧的流量等,保证患者正常呼吸[6]。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用药护理,重视老年患者的身体特点,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安全的用药指导。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很多药物需要静脉滴注,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液体输注的速度与数量,做好患者输液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工作,避免用药加重患者心脏负担,特别是在利尿剂以及部分扩血管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等调整给药速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情、感受和皮肤状态,做好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工作[7]。②舒适健康指导。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与偏好,在生活、饮食、运动方面为患者提供对应的护理服务[8]。生活作息方面,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质一般较差,需要叮嘱患者每日应当保证充足的休息,特别是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当增加卧床修养的时间,但同时也要注意患者卧床期间体位的护理。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十分重要,舒适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宣讲科学作息习惯与规律的作息时间对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保持规律健康的作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避免熬夜,保证良好地睡眠质量[9]。舒适的饮食护理应当尊重患者的饮食偏好,在为患者制定饮食食谱前调查了解患者的喜好,在排除相关禁忌后根据患者的喜好为患者制定健康饮食食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食物种类上应当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选择易于消化方便嚼咽的食物,并注意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数量,补充膳食纤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为患者挑选利于修复心肌功能的食物[10]。耐心指导老年患者的饮食习惯,提醒患者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应当对患者心率、血氧饱和等指数进行密切的监测,观察患者心功能状态良好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锻炼一定要与患者身体状况相适应,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指导时要注意细节,有计划地为患者提供锻炼指导,鼓励患者通过散步、打太极等运动进行锻炼,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意观察患者运动锻炼过程中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需要及时停止。③舒适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当立足于患者,为其提供更加舒适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对其情绪的影响比较大,很多老年患者除了慢性心力衰竭外还可能伴有其他原发疾病,跟容易产生抑郁、颓废、不安等消极情绪,很多老年患者治疗中可能由于心理上的问题拒绝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重新振作起来,让患者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到治疗和护理中。首先优化对患者的病情宣教工作,根据老年患者的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为患者进行科学、专业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健康宣教,健康宣教过程中除了对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内容等进行宣教外,应当注意举例说明,通过经典案例特别是成功治疗的病例的讲述,增添患者治疗成功的信心,让患者从实际角度出发正视治疗的过程。其次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提供对应的心理干预,临床常用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注意力转移发、心理暗示法以及情感宣泄法等,舒适护理中可以根据患者情绪的不同和患者性格特点差异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方式,帮助患者调节抑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还体现在日常护理的很多环节中,营造良好地护理气氛对调节患者情绪十分重要,护理人员日常为患者提供护理时就应当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尊重和关怀,多询问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对应的护理,让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④舒适环境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一个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舒适护理中除了保证病房基本的健康整洁与卫生外,还应当重视病房氛围的营造。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需求和性格特点,对病房进行装饰,增加病房内绿色植物、装饰画以及娱乐设施的数量,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较好地环境氛围。保证病房的日常整洁也十分重要,同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房需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增加光照,并调节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患者休养过程中的舒适度。环境护理中可以通过住院环境调查问卷或者与患者交流沟通等方式了解患者对环境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对住院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和优化,打造更加高质量且舒适的护理条件。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问卷了解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s),分]
组别护理前SAS SDS护理后SAS SDS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52.19±5.48 52.08±5.19 0.098>0.05 50.63±8.39 50.24±7.64 0.231>0.05 39.72±3.16 46.59±4.01 9.027<0.05 37.23±4.71 42.86±4.37 5.878<0.05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比[(±s),分]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91.76±3.28 69.80±2.96 33.343<0.001 90.27±2.94 70.79±4.35 24.889<0.001 89.82±4.69 73.21±3.85 18.363<0.001 91.27±1.85 71.26±2.18 46.948<0.001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的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偏高,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创造更好的医疗条件,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心脏功能损害疾病,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当注意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控和保护,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除了慢性心力衰竭外,通常伴有其他原发病,治疗和护理中应当更加重视老年患者自身的特点,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保证其身体健康。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各种护理方式中,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显著,以患者的舒适度作为护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适应老年患者的护理需要,能够在为患者提供基础性护理干预的同时,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安慰,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负面情绪和不良身体状态,提升护理的质量。
舒适护理注重以人为本,在临床护理中能够从多个角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护理服务中注重患者的感受和体验,关注护理中的细节提升护理的质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有利于改善其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舒适的病情护理可以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且细节化的病情监控、并发症处理以及心功能保护等,并且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在用药护理和日常护理中更加注重保障患者护理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舒适的健康指导从患者角度出发,切实地了解患者需要怎样的指导,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运动健康等内容进行指导,根据患者心功能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好地照料。舒适的心理护理立足于患者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给予患者更科学地心理指导,在护理中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关心,让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感到安心,减少患者抑郁、焦虑、不安、恐慌等负面情绪。舒适的环境护理是基础并且关键的护理内容,能够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创造安静、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让患者获得更好地休养。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中具有良好地作用,有研究显示舒适护理中各种护理措施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的心功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应用舒适护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以及6 min步行距离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11]。舒适护理是一种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康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2]。
该次研究中分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39.72±3.16)分、(37.23±4.71)分,低于对照组(46.59±4.01)分、(42.86±4.37)分(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91.76±3.28)分、心理功能(90.27±2.94)分、角色功能(89.82±4.69)分、社会功能(91.27±1.85)分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69.80±2.96)分,心理功能(70.79±4.35)分,角色功能(73.21±3.85)分,社会功能(71.26±2.18)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56%vs 82.22%)(P<0.05)。这与张娟等[13]研究相一致,其通过采用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结果显示,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38.65±3.65)分、(37.68±4.54)分、躯体功能为(92.45±3.87)分为心理功能为(91.23±2.67)分、角色功能为(88.65±4.89)分、社会功能为(91.87±1.98)分、护理满意度为96.11%。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干预中具有良好地作用,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较高地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