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 建构路径研究

2021-10-11 01:15崔景航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城镇群体

崔景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16)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投入和政策为保障、以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为目的,以建设体育强国为重要任务,社会多方参与形成的满足群众体育需求、保障群众体育权益、面向群众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总和[1]。老年人公共服务体系则是针对老年人群体构建的,与老年人体育、健康、经济等方面的社会现状相适应,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既是关乎老年人日常生活甚至生命轨迹的重要问题,也日渐成为社会维系和谐稳定的关键性议题。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2-5],科学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因此,可以说建构并完善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确保社会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升老年人福祉的民生工程,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一环。要在把握城镇老年人实际体育需求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经验,结合中国城镇老年人体育服务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构方案,为政府和企业发展老年人公共服务提供可靠依据。

1 背景分析

1.1 人口老龄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我国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国家体育总局在2019年末的数据显示[6],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人口老龄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虽然它标志着国家逐渐走向富强,但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问题。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先后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等理论。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5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其中第三条指出要“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7]。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8]的要求。

1.2 老年人的孤独感与体育运动

孤独感是指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数量或质量无法满足个体的社会需求[9]。对老年人群体而言,孤独感不仅会导致认知功能的退化,加剧抑郁症状,损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10],还会提高老年人患高血压、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概率[11,12]。随着独生子女逐渐长大成人,城市空巢老人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现有研究表明,中国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正在逐年增高[13],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日渐成为一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国内外大量的生物学与心理学研究证明,科学的体育运动除了能够有效增强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显著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14,15]。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以刺激甲状腺素的分泌及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神经传递,直接改善运动者的心理状态[16];另一方面,老年人在集体性的体育运动中增强了社会交往,在心理上可以获得归属感与社会支持,孤独感也由此得到缓解。

1.3 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现状

由于现阶段的老年人群体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过着物质并不富裕的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区间的群体,老年人的消费更为谨慎、理性,呈现出勤俭节约的特点,在体育领域的消费额也较低。总体来说,老年人更习惯于接受政府提供的公益性质的免费公共体育服务,但对需要自行付费的体育服务会更加谨慎。

随着养老金制度的完善,城镇老年人群体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其消费观念正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转变。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具备了支付体育服务费用的能力,其体育消费意愿也逐渐提高,只要产品与服务实用性和质量有保障,老年人就愿意进行体育消费。已有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体育消费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年人的运动兴趣,其次是体育消费态度,再者是收入高低[17]。这表明如果可以参与的体育运动是科学的,并能够提高老年人的运动兴趣,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意愿会随之提升。

同时,已有调查表明,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非实物需求高于对实物类的需求。这意味着,现有的公共体育场所与设施建设已经基本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但运动方案制定、活动组织管理、健身科学指导等非实物类服务的供给仍然与老年人的需求存在不平衡问题。

因此,构建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适应老龄化趋势、响应国家政策指令的应时之举;也是缓解老年人孤独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必要之策;还是满足老年人当下需求,顺应市场发展潜力的可行之方。

2 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各类组织有机合作不充分

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三类主体组成并运作[19]。政府组织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非营利的行政组织,由官方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其授权委托的机构和组织构成,主要负责有效配置城镇公共体育资源,保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能够使城镇居民普遍享受到服务。市场组织则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向城镇居民提供有偿体育服务的组织,较之前者能够向居民提供更高质量、更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服务。社会组织是非营利的民间组织,是城镇居民主动发起的,满足自身体育活动需求的公益组织,能够与参与者的需求相适应,但缺乏组织性。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都是在由政府主导的同时,多部门发挥不同作用,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类主体的职责,并要求各部门协同配合。而中国当前的城镇老年人公共服务体系中,各类组织虽然各司其职,但没有很好实现有机合作,进而实现服务效果的最大化。相反,各类组织反而常为自身缺点掣肘,无法在联动中将各自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2.2 服务覆盖不全面

当前的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尚未能实现服务供给全面覆盖。一方面,仍有许多老年人没有充分享受到公共体育服务;另一方面,中国城镇为老年人提供的公共体育种类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

在发达国家中,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老年人体育俱乐部与所在社区存在地缘上和心理上的关联。这些俱乐部一般依托社区发展,既很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了体育服务,也依靠社区实现了很好的管理。反观国内,尽管已有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开始重视社区在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中的作用,但整体来说,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社区的覆盖还不到位。这主要是由于社区与公共体育服务组织很难将角色与职责规定明晰,加之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社区出于对老年人安全问题及所需承担风险的担忧,不愿积极地与各类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组织展开合作。这也就导致了公共体育服务对老年人群体的覆盖不全面。

老年人不同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服务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但目前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类需求。已有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对公共体育服务内容的满意度不高[19]。基础设施类、信息服务类、要素保障类、技能培训类和安全检测类服务的供给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3 专业人才紧缺

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运作,离不开能够科学指导老年人展开体育运动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体育训练技能,能够通过运动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的正面干预,还要了解老年人群体的特殊身心需求,在照顾到老年人心理感受的同时,设计适合老年人进行的体育运动方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满足这样要求的人才数量,相较于需要体育服务的老年人群体而言,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同时,分析发达国家的情况不难发现,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但在中国,此类志愿者还非常缺乏。因此,可以推断,中国如果也能激励更多人接受专业培训,让更多人志愿参与到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

3 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构方案

3.1 预调查与设想

基于实地调查与文献梳理,该文得出了四点发现,并基于此总结出两点结论,最终提出了图1所示的建构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人才供给设想。

图1 建构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人才供给设想

3.1.1 发现

(1)笔者在和8位来自不同地区且收入具有异质性的城镇老年人访谈中发现,中国城镇的老年人非常愿意与年轻人群体接触,尤其是与其孙辈年龄相仿的大学生群体。在大学生的陪伴下老年人更容易缓解孤独感,并感觉到温暖。

(2)基于前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体育运动能够有效缓解中国城镇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孤独感问题,因而能够达到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效果。

(3)研究发现,在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人才紧缺的同时,中国仍有大量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2020年6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智联招聘相关专家组成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发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中显示[20],截止2020年6月,仍有26.3%的2020届应届生在求职,这意味着,在2020毕业季已经结束,2021届秋招即将到来的阶段,不少大学生就业面临“双届叠加”局面。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外部冲击下的周期性因素、疫情导致的摩擦性因素,更有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因素。能力要求与专业背景的错配、学历要求与学历结构的错配、区域机会和流动意象的错配等多重结构性错配的情况下,出现了在不少岗位仍旧处于人才紧缺的同时,还有大量大学生完成不了就业的现象。

(4)基于前文对中国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情况的文献梳理发现,中国城镇老年人有体育消费需求,且对非实物的体育服务需求日渐上升。

3.1.2 结论

基于上述四点发现,该文得出两点结论。

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接受专业培训,成为具备科学指导城镇老年人展开体育运动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样既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有效改善就业市场结构性错配的现状。

另一方面,中国城镇老年人对于体育服务已经形成刚需。尽管老年人群体中存在收入水平有高低、消费观念有差异及健康质量有好坏等情况,但从总体上来看,老年人对体育服务存在需求已经是普遍现象。

3.1.3 设想

因此,该文提出了鼓励大学生接受专业培训参与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初步设想。

3.2 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构方案

如图2所示,是该文提出的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构方案示意图。

图2 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构方案

市场组织、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作为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三类供给机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政府组织发挥主导作用,着力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向老年人提供免费服务。同时,政府组织还需向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予以拨款支持,并在供给具体服务时,通过公开招投标,将服务项目承包给专业性更高的市场组织,达到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的效果。市场组织通过市场竞争良性发展,主要通过三条渠道实现盈利:一是通过培训专业人才收取受培训者相关费用;二是接受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的项目承包获取利润;三是直接向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有偿体育服务获得收入。社会组织则利用政府组织拨款和参与人员的集资开展服务活动,同时在自身专业性不足的情况下向市场组织购买更高质量的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体育服务。如此一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则可以向不同消费能力和不同体育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分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

专业人才将积极吸纳大学生群体,为老年人群体提供陪伴与体育服务,大学生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甚至完成就业,达到两类群体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向市场组织付费获得专业培训,习得向老年人提供优质体育服务的技能与知识,成为老年人体育服务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就业。另一方面,组织机构可以与高校达成合作,吸引大学生接受专业培训,并让其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中。这样既可以缓解人才紧缺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大学生丰富大学生活,实现社会价值。在社会层面来看,老年人的运动健康与孤独感问题,以及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价值实现难的问题,可以同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有助于社会维持稳定繁荣。

通过这样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运作模式,城镇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将大大提高;各类组织机构可以在合作中将各自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并得到更长足地发展空间;老年人与大学生两类群体也可在其中满足各自的需求,对个体与社会的发展都有所助益。

4 结语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号召下,探索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当前中国城镇老年人的体育服务需求和供给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中国城镇老年人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了一套方案:在组织层面,市场组织、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作为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三类供给机构,分工明确,同时联动合作;在人才层面,积极吸纳大学生接受专业培训,以志愿者的身份或者专业人才的身份为老年人提供体育服务与陪伴,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不过,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需要相关政策的推动、相关法规的保障、及相关监察部门的管理,只有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这套中国城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才能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城镇群体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试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相关要点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