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成亮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赣州 341000)
汉字作为基础的汉语,记载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从全球各地涌入我国的留学生已达到几十万人。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育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过程。
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的教育机构进行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程度的汉语水平,在国际上通过汉语水平考试来测试汉语水平。汉语水平考试(简称为HSK),是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设计研制的,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
为方便考生考试,汉语水平考试在多个城市和地区设置了考点。截至2017年,全球海内外共设有汉语水平考试考点800余个,其中我国国内考点300余个,分布于70多个城市。海外考点500余个,分布于100多个国家。
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参加学习,掌握一定程度的汉语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他们即将接触到的主要学习语言是汉语。大部分教育机构,尤其是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汉语为主要授课语言,只有极少数教育机构采用英文教学。各大图书馆、档案资料馆可供留学生查阅的藏书、学术期刊、文献大部分也者是汉语书籍。外国留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汉语水平才有可能继续学习下去。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语言交流、文化交融的汇合而成的多民族交往史,在此过程中,汉字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汉语的唯一书写符号系统。以汉字作为基础的汉语,可以说记载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由于汉语具有的天然文化属性,汉语教学是伴随文化教学而产生的。汉语教学与别的外国语教学是类似的,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但也要注意时刻保持作为语言开展教学时候的独立性,语言和文化知识教学实则是有差别的,需要避免将两者教学划为等号。开展对外汉语相关内容就是为了加强语言基础知识层面的学习,在此基础之上,顺势发挥出汉语的文化传播功能。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征涉及的多个不同学科,比如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历史学和心理学等等,同时作为一种语言教育,对外汉语教育也需要教授一些艺术知识背景。因此,对外汉语教育是一个混合多种社科学科元素的多元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育对于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有助力作用,一方面通过语言教学向其他国家的人介绍中华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教学材料的精心设计使中华文化的一些基础性的代表性的精髓部分,成为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内容。
来华留学生数量巨大,并且具有连年增长趋势,他们必须进行汉语学习才可以适应各种需求,比如自己的学习生活需求,专业技能的学习需求,个人对中国文化具有浓厚兴趣,为了追随世界学习中国话的潮流等等各种需求不一而论。其中专业学习又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专业即是语言专业的留学生,另一部分是非语言专业留学生。为了专业学习需要而进行汉语学习的来华留学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目的,其他几方面需求的留学生进行汉语学习主要出于对文化和潮流的喜爱,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是指用传播的五要素对传播过程进行逐一分析的一种分析模式。5W模式是由拉斯韦尔有他的著作《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与结构》中提出来的。传播五个基本要素包括传播主体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即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分别对应的是Who(谁),What(传播了什么),Which(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的),Whom(对谁传播的)和What effect(产生了什么效果)。传播效果要素是由前面四个传播要素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共同决定的。
传播者也即传播主体,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也可以称为信源,是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们的人。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不仅可以指某一个个体,也可以指某一个或者某一类群体。笔者认为,在来华留学生汉语教育中的文化传播过程,第一个提出和使用信息的个人或群体类型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主体,二是来华留学生主体,三是对外汉语教育相关机构。
对传播内容通常的定义是由一组相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能够传达完整意义的信息。传播内容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之间意义交换,发生社会互动的介质。文化传播包括语言符号传播,非语言符合传播这两大类型。其中语言文化传播内容是来华留学生汉语教育天然具有的内容,作为汉语教育,首先传播的内容就是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包括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嗅觉符号等等。
传播渠道也即传播媒介是指传播内容在传递过程中的载体,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以及手机、互联网、交互网络等新媒介;人际传播媒介,包括人与人之前面对面的交流传播,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也包括虚拟面对面的电话或者书信交流;户外媒介,包括户外广告牌或者自然界展示的灵活应用;实物媒介,包括我们周围一切可以承载信息的实物。来华留学生汉语教育中文化传播的媒介在以上四个方面均有所覆盖。
对社会信息传播进行接受的总体都可以称之为传播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受众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切传播要素都需要围绕传播受众展开,以传播受众为中心。对于来华留学生汉语教育中文化传播来说,传播受众主要指的是来华留学生。这里存在一个特殊性,就是来华留学生即是传播者,又是传播受众。这与汉语教育作为语言教育的特殊性是分不开的。
不同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而他们的汉语基础也并非一致的,可能一些学生的基础好一些,一些学生基础差一些,如此看来则必须要汉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将这些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平时授课时,要注意尽量采取分层教学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及深,逐个层次推进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的学习。
教师作为传播主体,是文化传播的关键节点与重中之重,只有当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打扎实了,才能够确保来华留学生全面学习与掌握汉语知识,从而为文化传播打好扎实基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增强传播的积极性:学习和了解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熟悉了传统文化以后,将各种知识与道理结合起来,继而获得进一步的理解,以此为对外汉语整合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汉语教育方面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多方面搜集和整理,不断更新教学知识库存;以理实相结合的方法,促使教学互动性增强,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欲望;叮嘱学生加强课后语言训练,培养其通过汉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文化传播的最终成效更加显著。
部分教育组织或机构的人员表示,对外汉语和我国文化关联不大,单纯当作一门语言进行教学,和别的文化课程知识并无二致,故而仅需要照本宣科,就可实现教学目标。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论断,尚未关注到各个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除了会造成学生学习注意力下降以外,还会导致学生汉语知识学习的惰性,也是没有正确把握对来华留学生汉语教育的目标,更无从谈起达到最终的文化传播目标。如果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纯粹的开展单一化内容的知识教学,而不思考把汉语这一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对文化传播是不利的,因而要尽量避免。
人际传播媒介,包括人与人之前面对面的交流传播,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也包括虚拟面对面的电话或者书信交流。来华留学生群体在接受汉语教育时,在整个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具有人际传播媒介作用的,是文化传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工作关键是以讲授为核心,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听讲,课堂教学氛围紧张,学生学习处在紧绷的状态下,难以理解教师所教的知识,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特别是语言教学中,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获得理想中的效果。
为改变传统的汉语教育教学方式对提高来华留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效,深化文化传播渠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将中国文化作为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在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中国文化与汉语教学二者密切结合起来,让中国文化全面贯彻于对外汉语中,促使汉语长期处在中国文化环境下,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2.来华留学生来自全球各国,留学生以往的生活与生存环境、历史文化等均和中国有很大的出入,而且不同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因材施教,开展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留学生汉语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汉语教学并非一蹴而就的,其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当留学生汉语知识基础打扎实以后,方可以此为基础,再进行下一步,进入到较难的学习内容之中。汉语教育要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可以使来华留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愿意学习汉语,促进中华文化的人际传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经过了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见证了整个人类世界的长期变迁,其存在的意义深远而重大。以来华留学生为主要主体的汉语教育应从传播学角度出发,通过汉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传播中华文化,以此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