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马洪元(1971-,男,汉族,山东潍坊人,主要研究方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投入品监管,种子相关业务。
摘要:在欠发达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它事关农村居民的发展福祉,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农业现代化是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一种农业经济形态。这也就意味着农民的市场意识将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就资本下乡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市场意识养成的价值从带动农民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促进农民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及促进农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探索中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市场意识的养成路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发展需求未能充分激发等致使农民的市场意识不足,进而对资本有着一定的警戒性,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在对这一问题的改良当中,可以通过产业意识的涵养、职业教育的助力等方式的多元探索,在唤醒农民市场意识的同时,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资本下乡;市场意识;农民
乡村振兴在十九大之后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中,经济振兴是基础。只有乡村的经济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才可成型。而这一发展进程当中,需充分地发挥农村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对农村市场经济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引导各类要素向农村市场的规模流动,这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这一要素当中,资本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可以说,它的注入将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获得磅礴的动力,有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走向市场的快车道[1]。资本下乡一方面以输血的方式,来达成对农村市场“贫血”症状的干预,逐步地使得农村市场走向健康发展的轨迹,并实现自身“造血”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资本背后的市场化意识开始对固有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改造,在技术和资金的双重驱动下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而这背后能够得到实惠的必然是农民。但在前期的实践当中,因农民市场意识等问题未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导致资本下乡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阻碍。本研究将以农村欠发达地位为例,从农民市场意识层面就资本下乡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梳理,并总结改良路径。
1资本下乡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市场意识养成的价值
1.1带动农民适应市场化的要求
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相对于城镇经济虽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全面开启,农村需要着力解决好自身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农业发展进程较慢、农村经济技术薄弱及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等问题是当前着力要解决好的问题。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又再次回归到农民市场意识的培养上来。农业的发展及农村的繁荣都是以农民这一根本的发展动力为支撑的,可以说农业及农村的现代化必然是农民的首先“现代化。”资本下乡是现代社会对农业及农村发展良性干预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民市场意识养成的重要切入点,以此为龙头的资金、物品及技术的持续化投入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让农民在现代经营理念及经营方式的涵养中,逐步地苏醒自身的市场意识。
1.2促进农民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是我国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当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探索进程中,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部分农村地区开始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三产融合为发展路径,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而在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走访当中发现,这一路径在收效上不尽如人意。欠发达地区的资源本身不足,农村三产未能成行,这就导致这种方式被现实所阉割。多数欠发达地区处在农村产业链条的初期,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例,大多是由种养—销售来构成产销的小循环,未能够实现对产业链条后期的开发和应用。因此,从资本的环节出发,它将通过对资源禀赋的挖掘、产业链条的完善来重构农村经济的发展样式,这将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市农业的产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地提速,而这也将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农民市场意识的培养[3]。
1.3促进农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农民作为其中的关键因素,也将在这一进程当中完成近城镇化的职业改造,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这是资本下乡给三农生态所带来的另一个重要的变化。一段时间以来,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欠发达地区,因环境及个人思想的闭塞导致他们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模式缺乏应有的了解,多在农业生产中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形态来完成作业,这就导致他们往往在农业生产当中扮演着多面手的角色,但出色的多面手卻是寥寥无几的。同时,在前期的探索进程当中,农业生产器具也进入了规模提质阶段,农具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而随之的是农具的价格也越来越高,对于农民而言,要想提升土地所给自身带来的产值,单靠自己的自足式生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农业的职业化及专业化发展也可视为农村发展中的一种内生性要求。而资本的注入无疑会将这一趋势进一步地提速,让职业化、专业化的农民先富起来,以他们的行动干预力来驱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4]。
2欠发达地区农民市场意识养成的面临的问题
2.1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一段时间以来,农村地区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遗忘之地”。市场经济的东风始终未能吹醒这片古老的土地。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已然根深蒂固。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了较大的管理,越是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就越严重。在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走访中,交通不便、观念隔绝是这些地区的通病,传统的农耕社会的影子未能够完全的消退。传统的文化、习俗犹如一个无形的网禁锢着农民思想的勃发。他们对于外来资本的渗透存在着明显的抵触情绪。对于农业及农村的改革,只关注能不能给自己带来现实的利益,多是要求能够“立马兑现”。在这一背景下所进行的农业及农村产业改革也就容易陷入“接受困哪、理解困难、配合困难及认同困难”的怪圈。同时,在小农思维的影响下,多数农业也容易抱团,他们往往在很多时候会以抱团对外的态度来实现对资本及相关政策的抵触,且很难打开缺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