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永坚
【摘 要】目的:对伴环形钙化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实施高频超声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接受高频超声检查的64例伴环形钙化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64患者中,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分别为53例、11例,占比82.81%、17.19%;高频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1.82%、92.45%、90.63%;恶性结节钙化表面粗糙、厚薄不均匀、形态多呈不规则占比高于良性结节(P<0.05);良、恶性结节边界是否清晰、内部回声高低特点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鉴别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关键词】伴环形钙化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高频超声;临床效果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多发、常见疾病类型,主要是指甲状腺发生异常肿块,疾病发作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对内分泌、心血管、呼吸系统产生损伤,对机体健康产生威胁[1]。因此,临床应将疾病诊断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帮助患者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本文主要是对64例患者进行分析,表明高频超声对疾病检查具有積极意义。
1.1 一般资料
对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接受高频超声检查的64例伴环形钙化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44例,女性20例,年龄24岁~74岁,平均年龄为(47.18±1.85)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高频超声: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l6-15高频探头(GE公司生产的Logio-e9型),探头频率设置为:9mhz~18mhz。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状态(仰卧位),保持颈部完全暴露,随后接受二维超声检查。探头对病变的纵、横、斜切面进行扫描检查,观察结节的声像图特征,确定结节的位置、形态、钙化面特征、连续性、边界、内部回声以及厚度均匀性等。检查结束后,选择我院超声科两位资深医生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了联合评价,直至达成共识。
1.3 观察指标
分析析高频超声诊断效能(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以及疾病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高频超声检查
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1.82%、92.45%、90.63%,见表1。
2.2 良恶性结节声像图特征
恶性结节钙化表面粗糙、厚薄不均匀、钙化不连续、形态多呈不规则,以上指标状况占比高于良性结节(P<0.05),见表2。
甲状腺结节钙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即环状钙化、粗钙化和微钙化,其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存在较大差异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中,环状钙化交叉情况出现的概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疾病诊断准确率,不利于后续疾病的有效治疗[2]。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高频超声诊断技术逐渐广泛应用至临床,对伴环形钙化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原因主要为:高频超声检查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结节周围声影、钙化的影响,用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进而突出结节内部回声、边界等特征,实现对疾病的有效诊断。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鉴别诊断措施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该措施临床价值较高,不仅可以提升伴环形钙化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诊断效果,而且可以有效观察出良恶性结节声像图特征,该诊断措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各院可进行积极推广,进而帮助患者实现疾病有效治疗,最大限度的提升疾病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海娜,马步云,骆洪浩,等.不同钙化类型及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J].西部医学,2019,31(9):1440-1443.
[2] 蔡添凤.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甲状腺钙化超声分型的应用及其准确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4):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