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
如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不过,也有犯罪团伙打着提供优厚待遇的幌子,利用知名网站发布虚假高薪招工信息,专门骗取求职者钱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宗相关案件。苏某某等人采取招工诈骗的手段共骗取钱财8万余元,受害人达50余人。近日,花都法院以诈骗罪对苏某某等15名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二个月不等,并处罚金2000元至20000元不等。
诈骗犯罪团伙采取假招聘真敛财的手段,利用知名网站发布虚假高薪招工信息,专门骗取求职者钱财,50多人剛入职就“跑路”。犯罪团伙虽已被绳之以法,但留下的思考,应该引以为鉴。近年来,网络招聘凭借方便快捷的优势,深受广大求职者青睐。然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一些网络招聘信息真伪难辨,暗藏陷阱,严重侵害了求职者合法权益。
求职应聘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而在求职时受到欺骗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事。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工作变得越来越难找,就业难一直困扰着就业人群,加上每年大量应届高校毕业生被源源不断地充实到社会中,更加剧了就业问题的严重性。这个时候一些骗子利用人们急于找工作的心理进行诈骗,设置陷阱,发布虚假招聘广告,让求职者上当受骗。曾经的大学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网站找工作被骗并导致意外身亡的消息就曾引发关注。
我们看到,由于网络信息量大、范围广,提供了很大的求职空间,成为越来越多人优先考虑的求职途径。一些网络骗子也就乘虚而入,编织美丽的招聘陷阱。一旦求职者被骗中招,交完有关费用后,假招聘的骗子要么迅速脱身,要么找借口不给求职者安排工作,钱财积累到一定阶段便人去楼空。这也暴露出互联网招聘平台严格责任把关意识的缺失。如今一些招聘平台并没有认真扮演“把关人”角色,严格的审查制度成为摆设,只要给钱就发布,“来者不拒”,辜负了求职者的信任。
遏制网络平台虚假招聘需打好组合拳。一方面求职者首先要为自己把关,在求职前应当对自己投简历的企业进行必要的调查,对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其次,在求职过程中,尤其是在与企业人员接触当中,应当多留意,对该企业是否正规经营做到心中有数,防止上当受骗。一方面需要多管齐下,确保用工环境规范化,规范用工市场,加强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应采取预防在先、打击为主、移送在后的“三级模式”,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劳动监察体系,做到精准打击虚假招聘犯罪。
同时,应给网络平台套上“紧箍”,网络平台应该为发布招聘信息严格把关。《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对于没有把好关的相关平台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制,彻底根除网络上的这颗社会“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