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康 张志军
镇江,跑起来了!
2021年上半年,镇江经济总量达到2389.89亿元,增长13.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35个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生产实现增长。“我们必须向着新的百年的光辉历程秉火追光,以溯流而上的激越,以劈波斩浪的豪迈,谱写一曲‘奔跑镇江的华章,一曲历经江河涤荡、时光磨洗而愈加熠熠生辉、气象磅礴的奋斗华章!”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说。
镇江如何继续破新局、开新篇,谱写一曲“奔跑镇江”的华章?值得每一个镇江人去思考。
要谱写一曲“奔跑镇江”的华章,最终要靠产业,集中体现在镇江的上市公司和头部企业发展上。
截止2021年8月底,镇江一共拥有17家A股上市公司,而县级市的“江阴板块”拥有上市公司超过50家。镇江索普1996年上市后,至今没有增过资,而且只发展了两个产业,而其同行华鲁恒升2002年上市,经过多年增资扩股,已扩充成五大产业,市值已是索普的8倍之多。
为此,镇江市委领导要求镇江抢抓机遇、凝聚共识、通过直接融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部门必须加强资本市场政策宣传,帮助企业家打开“天窗”,认识资本市场的强大威力,只有借助资本外力,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一方面要提高现有上市企业发展质量,引导上市公司运用定向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再融资,鼓励上市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加快产业链整合,提升发展质量、做大市值规模、做强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未上市企业要早谋划、快发展,力争到2024年底,新增100家上市公司,培育200家上市后备企业。
头部企业也是镇江要发力的重要方向。20多年前,金东纸业、奇美、国亨等重大项目落户投产,使镇江在苏南一路领先。可惜之后多年,镇江重大项目空缺,发展平缓至今。
当年江苏省乡镇工业十强的丹阳市,同样教训很深。由于连续多年没有外来重大龙头项目投资,地方资金偏紧,过于依赖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盛行,导致民营企业一损俱损,严重破坏了丹阳的整体环境。
因此,镇江必须要瞄准适合发展的头部企业,大力对接央企和A股上市公司,助力镇江产业飞奔。
目前,总投资150亿元的中林(镇江)生态产业城,已由京口区政府与中林集团于2016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被列为江苏省重大项目。成立于2018年、总投资150亿元、规划年产20GWh动力电池的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达产后可全面覆盖长三角城市群,辐射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每年满足约40万台新能源车使用,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有望成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的行业标杆。
招商引资,更要招才引智,镇江要引进高人指点谋长远发展。
所谓高人,既有两院院士、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国家及省级机关部门高管,也有国际知名企业高管、研究机构专家等等,镇江要通过举办实用型、专业型高层论坛,让相关专家齐聚镇江、了解镇江、关注镇江。只有吸引他们共谋镇江长远发展,镇江才真的很有前途、大有希望。
当下,创新理念已深入人心。问题在于基层碎片化创新较多,没有大格局、高站位的系统集成创新。
实际工作中,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标杆性事项,多年进展缓慢,就在于系统集成创新不够。如制度集成创新,是改善投资环境、培育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它不仅仅是对单个部门、单个领域、单项制度的修修补补、零敲碎打,而是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的脱胎换骨、集成再造。
最典型的便是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全面开展“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已经成为浙江改革的代名词和金字招牌。
尽管镇江也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群众和企业满意度仍有差距。为此,镇江必须把“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方法、作风覆盖到镇江市域治理的方方面面,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整体智治为目标,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办事事项,集成组装成群众、企业和机关干部眼里的“一件事”,尽力提升群众、企业和机关内部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
从碎片化创新转向集成创新,同样适用于优化营商环境。
2019年,镇江营商环境评价排在江苏省倒数第一。這不仅仅是诸如公章刻制、证照办理时限等量化指标上的差距,更是体现在服务客商的理念和能力水平上的差距。
在有些客商看来,镇江人投资前“亲如弟兄”、投资后“相敬如宾”、运营后“渐行渐远”、最后是“行同路人”。
因此,镇江要以狠心和恒心,大力持续集成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要着力提升镇江客商的满意度,让他们在镇江真正感到宾至如归、如沐春风。
这方面镇江市委领导已经作了专题调研,要求克服镇江在政策落地、服务提升、信用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的短板,对表发展需要,对照问题短板,对标一流标准,以考核为抓手,做到“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以更高目标、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加快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作者单位:中共镇江市委党校教授、镇江市国资委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