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馨
八月中旬的北京烈日炎炎,我们一家人来到张北。
我以前对张北的印象就是河北省边上一座落后的小县城。这次去张北要住在乡下的农家院,纯粹是为了避暑,放松身心,并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期待。
一进入张北,我便被湛蓝的、一尘不染的天空吸引住了,巨大的蓝色背景下,杂乱的游客们显得多余。到达县城时已是晚上,我们搭乘一位热心司机的车来到预订的农家院,那位司机许诺我们游玩的日子里,随时可以叫他,方便我们游览。
农家院里有一间独立的餐厅,里面满是烟酒味儿和乱哄哄的谈话声。老板靠在柜台旁边,见了我们便立刻迎上来,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张北草原与农家院。不习惯老板的粗犷性格与衣着的我们,只好敷衍着点头。老板看出了我们的不适应,有些尴尬地走开了,我们却能感受到他的关照。
夜晚的张北,仅7度,草原的风扑打在脸上,把夏日吹成了寒冬。小房间里,一家四口人裹着被子挤在硬邦邦的床上。10点半,家人们都睡了,我一个人轻手轻脚地走到院子里,才发现下起了小雨。听柜台的姐姐说10点半老板亲自在院子里打铁花,我心想为什么不去凑个热闹呢。
已经有好多人在那儿等着了,没人撑伞,都淋着雨。雨夜中的小院子,不仅不显凄凉,因人多反而显得特别热闹。温暖的气息从院子这边传到那边,有压倒寒风的气势,我的两颊和鼻尖冻得通红,却感觉不到冷,雨越下越大,反而觉得暖和。
老板出来了,人群的目光忽地有了焦点。他带着音响和麦克风,还有一只在雨中还冒着热气的铁桶。他拿起一个长铁丝连着的铁块,往里面倒了铁水,拎起它开始甩。
火花四溅,照亮了黑漆漆的天空,照亮了所有人的脸,照亮了小院子。发着光的小院子里,火星落到地上,弹起,渐渐熄灭。
后来,老板被人群簇拥在中间,说了一句简短的话,却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咱们院子啊,11点以后大家不要大吵大闹,别吵醒了老人孩子。”
人群一下子寂静下来。我抬手看表,刚好11点。
那天的小院子里,我们与张北隔阂的冰层,在星云般灿烂的火花和后来平静得令人心安的雨幕中,融成了一潭小小的清澈的湖水。
次日早晨,我听妈妈说,很晚的时候有人敲门,是店家举着伞抱来一床棉被。他双手冻得通红,歉疚地朝妈妈笑笑,说天冷怕冻着大家,给每家再送一床被子。
我们离开农家院时正是凌晨,天刚蒙蒙亮,居然能看到月亮,暗暗的,仿佛要和暗灰色的天融为一体。
农家院的管理很简单,没有入住退房这些繁杂的手续,要走,走就是了。上了车,我望着已露出半轮太阳的地平线,想起那天雨幕下发着光的小院子,想着素未谋面的星星。
张北待我们这么好,我们的回报却是一声不吭地离开。或者,这是我们能给它的最好的回报了。
同学点评
来到陌生的地方,心中一定会有些隔阂和不自然。但文中张北的魅力在于,它用它的热情和温暖,将陌生感驱逐,将隔阂融化,它使我們感受到一种亲切、一种重逢与回归的感觉。这可能是作者对这个偏远小城难以忘怀的原因。文中的客车司机、店老板和服务员都用真诚和热情迎接游客,让读者感受到淳朴自然的人文之美,所以全文虽没有过多描写张北的景色,我们依然感受到张北的别样之美,这是一种超越自然风光的美丽景色。
(张儒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