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时代,社会传播现实的变化带动了音乐文化传播的变化,促使桑植民歌传播方式由传统的“媒介—受众”逐渐转变为“新媒介—用户”的关系。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桑植民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艺术与新媒体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新媒体艺术的运用和普及,为传统桑植民歌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思路和策略,创新传承与传播成为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桑植民歌;活态传承;传播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首大学2020年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桑植民歌的活态传承与传播路径研究”(20SKY63)研究成果。
湘西桑植民歌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传承价值,拥有强烈的地方性色彩和其独特魅力的民族艺术形式。其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各异,曲调优美,歌词质朴动人,一直以这些特点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随着农村物质条件的提高,娱乐和审美方式的改变,民间音乐日渐式微,濒临失传。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渐完善,不管是对人们的行为模式还是生活方式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桑植民歌文化的传播在这种大形势下面临极大的挑战。新媒体传播技术已经更替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创造出了新的社会交流模式,构建出了新媒体时代下新文化传播体系,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使这种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浓厚乡土韵味的民歌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发展。本课题试图对桑植民歌的音乐风格、文化内涵、发展历程、音乐的地方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其在新媒体时代的活态传承方式与传播路径。
一、桑植民歌文化内涵及传播发展历程
桑植民歌是桑植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在三湘四水河畔之间流传广泛,均由当地的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并且以人们口传心授的形式流传于世,长久扎根于民间,具有源于民间、集体创作且不断变化发展的特点。在流传的过程中桑植民歌不断地接受劳动人民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而日臻完美,描绘的都是桑植人民朴实无华而又丰富多彩的平静生活,最能真切自然地表达出桑植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情感。不管是在曲式、歌词、声腔还是语言艺术等方面都蕴含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山歌中一些衬词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即兴性,能更好地烘托气氛,体现出桑植民歌高亢、自由、奔放的特点。大多作品都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一些情感波澜的体现,题材十分广泛,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嘹亮的山歌、“一领众和”的号子、平和规整的小调、曲折温婉的灯调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桑植地区民族结构较为复杂,拥有独具特色的方言,促成了民歌语言的丰富性与清新脱俗感,保留着本民族的特征,能真实自然地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在多媒体时代,我们研究其文化传承与传播路径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下桑植民歌文化传播特征
简单来说,新媒体就是指当下万物媒介的一种环境。顾名思义,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体系支撑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媒介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改变了桑植民歌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播方式,更加明显地体现在民歌音乐文化的内容和传播形式上。随着人们对音乐物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民歌的审美情趣也不断提高,受众的需求悄然变化。直到今天,全球一体化的出现促成了一个多元交叉的局面,让桑植民歌的传播方式也变化得更为广泛多样,呈现出了市场细分更加精确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逐渐由传统的口头传播方式,乐谱传播转为新媒体传播。20世纪90年代电子音乐的出现,使得所有的民歌不再仅仅通过传统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传统的网络曲库类音乐等进行传播等,更可以利用现如今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交互性和共享性的特点,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大众提供多样化的湖南民歌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这些多媒体传播媒介可以让民歌更加普遍快捷地傳递给每一位听众。听众可以及时地对音乐做出反馈,受众可以直接通过音乐商店、民歌曲库自主地听歌选歌和进行评价,有利于受众和创作者更好地进行双向交流,让优秀的桑植民歌传统文化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承与发展。随着人们对民歌文化的关注度不断增高,民歌在民间的参与面也有所加大,为桑植民歌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机遇,而在如何创新传承优秀的桑植民歌传统文化,如何阐述它的核心意义以及如何看待桑植民歌文化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都还需要进行不断探索。
桑植民歌文化现如今就可通过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技术传播。新媒体技术可以在桑植民歌文化与其他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之间产生交互性与即时性,更积极地促进桑植民歌文化与其他姊妹文化的沟通交流,体现新媒体技术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要求桑植民歌内容必须朝着个性化、多元化,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向发展。新渠道包括媒介技术更新后触及用户的第三方渠道,如客户端、新浪微博、一些虚拟的音乐社区等,为桑植民歌的传播拓宽了渠道。
(二)传播路径的多样性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变革改变了桑植民歌的传播形式和传播路径,现如今开放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为网络媒体赋予了兼容并包的优点。传统媒介传播与新媒体网络媒介相辅相成,协同发展,逐渐呈现出新老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传统媒介依靠新媒体技术的长处和优势不断地得以发展和补充,丰富了新媒体时代桑植民歌文化的传播路径,使桑植民歌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人们不但要利用好现有的新媒体技术,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更要利用这个多元发展的时代,发展不同的传播方式。例如利用现在被大众普遍运用的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之类的网络媒体,给人们提供更多可以了解桑植民歌文化的途径。利用各大民族音乐推广博主就可建立一个桑植民歌信息分享平台,作为桑植民歌新媒体的领跑者,分享更多的桑植民歌、桑植民乐,甚至是桑植创意音乐,还可通过软文营销、超级话题等方式实现对湖南民歌的推广。微信更是人们在当下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社交方式,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可建立与桑植民歌文化相关的微信公众号,选择与桑植民歌文化相关的话题,精选文章可用素材,采集具有湘西文化特色的配图,有吸引力的文章标题,最重要的是放置相关桑植民歌的音频或者视频,并且做到长期且按时更新,利用文章评论转发功能,为喜爱桑植民歌文化的人们提供一个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也让人们在朋友圈就能方便浏览到桑植音乐文化,欣赏到更多优秀的桑植民歌作品,而手机、ipad等工具就能轻易地实现这一需求。
(三)传播内容的创新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平台的信息储备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都有了本质上的变化,促使桑植民歌文化不论是在传播渠道还是在内容上都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如何将传统的桑植民歌与不同的音乐元素结合起来,把不同的音乐元素与桑植民歌文化结合起来,与本土民歌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使民歌文化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能更好地加强与听众的粘连性,就显得分外重要。例如把传统的民歌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富有特点的演唱方式,以及新颖的表演形式来向受众展示出湖南民歌不同的韵味,从而征服听众,并促成“新民歌”的诞生。经典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就是一首民歌新编、民歌新唱的成功范例,这首经典的桑植民歌传播性相对较强,以其脍炙人口的曲调旋律继续穿透人们的岁月,以全新的面貌传唱下来。在新媒体时代,这样一种全新的演绎方式更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情趣,在情感上与原曲相互融通,与桑植民歌的底蕴相辅相成,在网络平台传播效率极高的情况下,加深了这首经典民歌在年轻一代心中的印象,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桑植民歌在内容上的创新性。
二、桑植民歌与新媒体
艺术融合的理念与策略
如今,新媒体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媒体应用仅仅是桑植民歌传播的载体,而不是目标,桑植民歌文化应该在新媒体艺术的影响下不断升华。
(一)桑植民歌与新媒体艺术的关系
新媒体艺术可以被桑植民歌文化滋润和浸润,而民歌文化也离不开新媒体艺术创作。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使传播介质得到更好的延伸和扩展,给人们带来了高效、有趣的生活,充分填充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新媒体艺术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起来,做到以桑植民歌为主,以社会公众为客体,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将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让优秀的桑植民歌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走进大众,从而更为广泛的传播。
(二)桑植民歌文化与新媒体艺术融合的意义
对于传统的桑植民歌来说,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要将新媒体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网络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与桑植民歌融合起来、呈现出来,从而带动民歌的传播发展,努力探索建立新媒体环境下优秀湖南民歌文化体系,找到行之有效的传播方法,形成较为完善的传播思路。我们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传承和发展优秀湖南民歌文化精髓,创建相关文化精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桑植民歌文化较为艰涩难懂而容易消逝的现象,又可以有效减弱新媒体艺术文化底蕴不足的现象。
三、未来新媒体时代湖南民歌传播的发展途径
如今多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传播手段,那么首先我们必须树立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思维意识,因为不是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而是它改造了我们的世界结构。我们塑造了工具,而此后,工具又重新塑造、传播了我们的文化。
(一)新媒体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新媒体技术发展日趋完善、媒介大融合为桑植民歌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以上的机遇。计算机,互联网和卫星三大技术在操作层面都实现了融合,并且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所有的媒介信息制作过程中去,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也逐渐实现了平台之间的相互融合,而媒介内容在平台之间的传播界限也逐渐模糊。这两大融合趋势为桑植民歌的资源互享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重视流行音乐、娱乐综艺等因素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少有年轻人会主动去了解桑植民歌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精神,主动发掘民歌艺术的审美情趣,所以在未来的传播发展过程中,桑植民歌还会面临不小的挑戰。单单通过上文中提到过的一些方式来传承发展可能还远远不够,当务之急应该是考虑未来桑植民歌的发展途径。
(二)创新发展多种新媒体传播路径
利用新媒体传播形式多样便捷的特点,根据市场受众的需求和民歌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创新传播形式从而更加全面、深入、有效地展示桑植民歌魅力,传播民歌文化,普及桑植民歌知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网络媒体的繁荣打破了先前桑植民歌文化传播局限于音乐家或者业余音乐爱好者的局面,人人都可以成为民歌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如今音乐的传播已经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要优化桑植民歌文化的传播路径,创新发展多种形式。例如《中国民歌大会》就是这样一档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民歌文化的创新民歌竞技类音乐节目,抓住大众审美的核心关键,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每一个年龄段的人们,并且根据渠道用户的特色设计热点话题,巧妙地拉近了电视观众和网络用户的距离,打破双屏界限。从文化背景、故事背景、视觉背景、音乐背景全维度打造中国民歌景观,向大众全方位展示中国民歌的文化内涵,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创新推动了浩如烟海,璨若繁星的中国民歌文化向前发展。
在未来,桑植民歌的推广还可以是很多种形式,不管从演唱的角度,还是从桑植民歌的文化艺术特点、背景、民俗故事等角度都可以创新发展,从而来体现桑植民歌与祖国的秀丽山川、人民的生活劳作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张先永.从《马桑树儿搭灯台》管窥桑植民歌的特点[J].当代音乐,2016(21):30-31.
[2]周地林.浅谈桑植民歌的艺术特点及传承[J].戏剧之家,2018(8):83.
[3]杨和平.口述史视野中的桑植民歌研究[J].音乐探索,2016(3):30-35.
[4]陈梦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保护分析——以湖南桑植民歌为例[J].法制博览,2019(5):186-187.
[5]邓集勋.简论桑植民歌的现代性转向[J].北方音乐,2014(14):10.
[6]乐之乐.桑植民歌的分类研究[J].中国音乐,2019(2):93-103,153.
作者简介:谢颖,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