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枝 何中欢 肖圣英 魏长滟 刘 颖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重庆 400065)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改革,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即对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四个维度的培养。《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也强调在英语学科中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思维发展金字塔”,即思维发展可分为记忆、理解、分析、运用、综合和创造六个层次,对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不同思维品质并引导学生进行高层思维训练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
鲁子问指出,绘本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学生的心智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通过对重庆市一线小学英语教师以及准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得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和准教师普遍认同绘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然而,其对如何使用绘本发展学生思维存在困难及需求,如缺乏多样化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因此,笔者针对这一现状,以经典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为例,提出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和启发式提问两种具体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为小学英语一线教师和准教师提供借鉴。
为进一步了解小学英语课堂使用绘本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笔者对重庆市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和准教师发放了主题为“关于依托绘本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调查问卷,共回收到242份问卷。其中,一线教师共填写222份,准教师共填写20份,整体结果如下:
首先,关于“在小学英语课堂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程度(赋值1~4)”这一问题,86%的一线教师以及70%的准教师选择了分值4(非常重要);其次,关于“绘本能不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赋值1~4)”的问题,41%的一线教师和35%的准教师选择了分值4(非常有效),48%的一线教师和45%的准教师选择了分值3(比较有效);最后,关于“请说明/预设在使用绘本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一问题,55%的一线教师以及90%的准教师选择了“在使用绘本过程中缺乏多样化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而关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最想了解的内容”这一问题,39%的一线教师以及70%的准教师选择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如思维导图的使用)”。[1]
可见,大部分受访的小学英语一线教师和准教师认为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并认为绘本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比较有效,且在使用过程中或者预设的情况下,受访的教师表示“使用绘本过程中缺乏多样化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并希望了解更多“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如思维导图的使用)”。
因此,笔者基于小学英语教学绘本使用过程中缺乏多样化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法这一现状,提出“运用思维导图”和“启发式提问”两种策略,为小学英语一线教师和准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问卷结果显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普遍认为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缺乏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与途径。对此现状,笔者认为Thinking Map(思维可视化工具)与启发式提问可作为两种有效策略运用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过程中,以便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思维可视化是指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将原本不可视的学习与思考过程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在一系列思维可视化工具类型中,笔者主要探讨被广泛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的思维导图和思维地图[2]。
其中,思维导图作为常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之一,其核心功能为激发发散性思维和整理思考脉络[1]。另一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地图(Thinking maps),由美国大卫·N·海勒博士(David. N. Hyerle)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包括流程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等分别对应具体思维技能的八大思维图示,有利于学生表征自己的具体思维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笔者将从英语课堂的导入、复习、拓展三个环节出发,以经典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为例,呈现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具体运用。
1.运用思维导图导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笔者以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为例,该绘本讲述一只毛毛虫从周一到周日每天吃了许多不同种类的食物,最终蜕茧成蝶的故事。教师在导入环节以思维导图开展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图1所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已知昆虫名称,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并鼓励学生借助已学句型描述昆虫特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图1
2.运用流程图复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思维地图中的圆圈图、气泡图、流程图也被广泛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教师引导学生对绘本情节进行回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流程图帮助学生梳理整个绘本的故事线。以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正确排序,完成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流程图的帮助下,学生概括、复述故事,梳理出毛毛虫一周时间内所食之物,有助于学生建立按文本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概括复述文本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图2
3.运用双气泡图拓展,培养学生对比思维。教师在拓展环节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对比思维。以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为例,学生在学完绘本文本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动物如青蛙的生长过程,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在学生说出不同答案后,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拓展青蛙的生长过程,并以双气泡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种动物生长过程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如图3所示。
图3
启发式提问是指教师在提问时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2]。教师在绘本教学不同环节中运用启发式提问,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发学生猜测思考、激发学生批判反思。
1.读前提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Pre-reading(读前)作为整个绘本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带领学生观察绘本封面,发现封面含有的文字和非文字信息,激发学生兴趣。以英语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为例,教师在读前环节可通过提出“Look at the title,what is the picture book mainly about?”“Why is the caterpillar hungry?”等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唤起学生阅读兴趣。
2.读中提问,引发学生猜测思考。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时需要注意启发式提问技巧。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借助幻灯片辅助自身提问,并呈现部分遮挡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猜测。以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为例,教师在讲授“On Wednesday,he ate through……”这一内容之前,可通过提出:“What would the caterpillar eat through?”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绘本前面部分的内容,并调动自身生活常识进行思考和探索。此外,教师也可以将部分遮挡的李子图片呈现在PPT上,提问学生“How many plums did the caterpillar eat through on Wednesday?”,引导其根据毛毛虫周一、周二进食的水果数量猜测周三的李子数量,从而培养学生猜测、思考能力。
3.读后提问,引导学生批判反思。以英语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为例,学生在读完整本绘本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Why did the caterpillar eat through so many things?”帮助学生理解毛毛虫为破茧成蝶做准备的进食行为,正确引领学生全面、客观看待其进食行为,从而有效发展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Can you eat so many things?”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评价毛毛虫的行为,判断出毛毛虫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引发其深度思考“What's the good diet?”这一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与反思能力。
思维品质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教师可在课前导入或课后复习环节使用思维导图;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在课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中引发学生猜测思考,课后引导学生批判反思。诚然,笔者只是给出了部分建议,要想得到更进一步、更健全的结论,笔者还需要在理念上多加研究,期望更多学者基于思维发展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展开相关研究,促进该领域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