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滨海稻区稻蟹种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2021-10-09 08:27董立强张睿张悦李跃东马亮孙富余
中国稻米 2021年5期
关键词:稻区河蟹滨海

董立强 张睿 张悦 李跃东 马亮* 孙富余

(1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110101;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第一作者:liqiang_dong@163.com;*通讯作者:malhd@126.com)

稻蟹种养在辽宁省滨海盐碱稻区水稻生产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年推广面积6~8万hm2,面积较大的有盘锦市、营口市、丹东市等3个地级市,东部山区抚顺市和本溪市部分地区近些年也引入该模式,中部稻区的沈阳市、鞍山市和铁岭市也有一定的面积。其中,盘锦市面积最大,占全省稻蟹种养稻田面积的65%,产出的优质河蟹和蟹田米在国内外市场上极为畅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及科技进步都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了有力支撑,稻蟹种养具有生态环保、资源利用率高、提质增效显著等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针对辽宁滨海稻区生产中存在的“水稻生产-河蟹养殖”管理不同步、综合效益不高及光能利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归纳近些年的研究结果[1-5],调查走访稻蟹种养者、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相关企业,并查阅近年统计年鉴,分析了当前稻蟹种养存在的问题,找出限制效益提升的瓶颈,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为本地区稻蟹种养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

1 辽宁滨海稻区生态种养现状

1.1 辽宁滨海稻区自然情况及生态种养分布情况

辽宁滨海稻区由丹东市、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6个地级市组成,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沿岸内陆。据统计,6个市中以盘锦市水稻面积最大,为10.66万hm2,占该市农作物面积的76.64%,丹东市和营口市分别居第二、三位(表1)。稻蟹种养是当地稻田生产的主要形式,同时部分地区还存在稻田养虾、稻田养鱼和稻田养鸭模式。辽宁地区稻蟹种养属于“两水蟹”,即盐碱地自有一定浓度盐水、移栽灌溉淡水,故此模式具有盐碱地除涝治碱作用,且此环境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在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盘锦市及丹东市,水稻种植面积与除涝治碱面积占比超过100%,说明该地区水稻种植及稻蟹种养对排涝治碱工作具有推进作用。

表1 滨海稻区水稻种植情况

1.2 辽宁滨海稻区生态种养经济效益情况

通过2018—2020年对不同县市走访统计,稻田养蟹较常规水稻种植每hm2增加投入6 000~9 000元,主要为防逃材料1 200~1 500元(使用周期3年)、蟹种1 200~1 500元(40~50 kg)、河蟹饵料1 875~2 250元、网具及其他费用150元。

以河蟹产出量300~350 kg/hm2、70元/kg(近5年河蟹平均价格)计算,效益可达21 000~29 750元/hm2,去除投入成本,理论上可实现12 000~23 750元/hm2的净利润。

1.3 辽宁滨海稻区生态种养环境效益情况

河蟹食性杂,杂草、底栖生物和专用配合饵料经河蟹过腹后的排泄物中有机质含量高,在减少化肥施用及选用对河蟹生长安全的低毒或生物农药的前提下,提升了蟹田大米的口感,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残留,增加了蟹田大米的产值[6-7],比一般稻谷价格高约0.2元/kg,如进行高端市场定量种植产值增幅更大。由于河蟹生存环境要求,生产上稻蟹种养田水稻有害生物防治主要采用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措施。为降低水层NH4+浓度,采用稻蟹有机无机专用肥一次性减量深施技术,能使稻蟹田氮肥减施30%左右,有效避免了农业面源污染和径流带来的氮、磷等元素的化学肥料流失[8-9]。

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稻蟹种养生态系统中,稻蟹互利共生,水稻田为河蟹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及部分饵料,河蟹取食杂草及配合饲料等过腹粪便肥田。有机养分代替了一部分化学养分的功效,减少了化学养分的投入量,避免了肥料的过量施用,不仅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还减少了病害如纹枯病、稻瘟病的发生。河蟹除草代替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降低了稻谷、土壤、水源农药残留,既提高了稻米品质又保证了食品环境安全性。稻蟹田一般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此项措施可减少10%左右化肥施用量,保育了地力,避免了秸秆不合理处理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

2 辽宁滨海稻区生态种养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辽宁滨海稻区盘锦市、营口市地处辽河中下游平原,雨热同期、地势平坦,较有利于水稻生长且种植面积大,但存在水资源需求集中的现象;丹东市、大连市位于辽宁东部丘陵地区,存在关键生育期阴雨寡照、病虫害多发的现象;锦州市、葫芦岛市位于辽宁西部丘陵地区,年均降水量低。为缓解淡水资源紧缺,辽宁滨海稻区盐碱地多采用“两掺水”,即淡水混合海水降低含盐量后进行灌溉。春季移栽泡田用水集中,辽河沿岸水源上下游存在与农时不同步问题;辽西地区存在干旱少雨等现象,辽东地区灌浆期受温带海洋气候影响,云量大、阳光弱、空气湿度大,病虫害易发。稻蟹田夏季雨水充沛存在“长流水”现象,影响土壤肥效,且营养元素发生径流损失会污染下游沟渠。受地形、地势、环境、水源、交通因素影响,生产规模和规划单元不一,生产上以4~6 hm2为生产单元格进行种植最为优化,农事操作用工管理上却以每人10~14 hm2最为协调,不利于自然资源配置优化和人员配置的安排。此外,辽南地区稻田供水时间晚、蟹苗放养期晚,加上水质、水体,特别是光照缺乏等环境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稻蟹种养的发展。

2.2 投入成本高,种养风险大

稻田养蟹每hm2投入成本6 000~9 000元,加上稻蟹种养田配套用暂养沟渠等,生育期内人工饲喂管理和维护费用,以及收获期人工物料投入,稻蟹种养整体投入成本高。稻蟹种养田对环境、水质、地域、地形和地势要求较严格,对种养初期建设种养单元格一次性投入较高,此类投入随着种养年限的延长可降低整体年平均投入。受地域环境和区域生产条件限制,河蟹的回捕率仅为40%~60%,一部分是因为河蟹脱壳期死亡,另一部分是因为围挡、田埂等破坏,或雨季来临造成水漫田埂引起的外逃。生育期内水稻禁止使用有毒或高残留的农药,这也引起水稻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虫害的较大发生。如果发生水体、水质变化造成河蟹死亡,需进行种养田换水和投放药剂等农事操作和治疗措施,这也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总之,稻蟹种养是一项综合投入大、风险高的种植模式,但风险与收益同在,这也对精确分析、精准预判、精心种养方式的科学生产提出新要求。

2.3 综合效益不稳定

稻蟹种养综合收益主要来源于稻谷和河蟹两部分。一般来讲,每年10月初左右是河蟹上市销售的最佳时期,如果恰逢中秋节(我国部分地区在中秋节团圆之际有食用河蟹的习俗),河蟹销售会取得较好收益,但如果碰到不相逢的年份,则收益下降,这就造成了收益的不均衡。

此外,地域发展品牌也影响着综合收益。相对于其他地区,“盘锦河蟹”具有更大的知名度;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大米品牌,“东港越光大米”具有更好的市场行情,这就对稻蟹种养的综合收益差异性发展指明了方向。销售稻谷与销售稻米、河蟹自销与河蟹外销,既与区域发展、社会购买力以及服务业配套有关,又是科学管理与统筹规划作用的结果,只有多方面协调方能提升综合收益。

3 辽宁滨海稻区生态种养未来发展策略

3.1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未来的农村农业上的集约化经营、现代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需要以“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增收、企业增效”为前提,以“减肥少药降成本、保质增效稳产量”为目标,以“科技创新、配置优化”为实现途径。稻蟹种养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引导、良好的市场和经营者的用心生产,这就将稻蟹种养的定位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而是集政策指引、科技创新、市场优化、服务带动于一体的生产活动。协调好规模化稻蟹种养与稻蟹种养规模化的发展关系,化解生产与资源配置不同步的矛盾,打造负有盛名的区域品牌。出台刚性的扶持政策,即所有扶持的对象,必须是按着新技术、新模式的规范进行种稻养蟹。在扶持土地流转扩大经营的同时,也是在推动稻田养蟹的快速发展,形成主导地位。同时用以奖代补、秋后验收的扶持方式,来保护我们独特的“蟹田米、稻田蟹”优势产业稳固发展。

管理部门应在春耕前做好区域水资源利用的调研,了解用水高峰期,及时调控,达到应用尽用。以经营层次划分单一农户经营者、小型家庭农场合作社、大型农业企业,通过将规划种养田“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相结合,形成或拆解多个4~6 hm2生产单元格,农事操作2~3个单元格配备1人进行生产,以达到生产能力、材料应用、综合管理最佳组合,避开层层都在管理、却层层都不负责的无谓的成本叠加。同时做好市场预判及时上市,确定本生产主题的主攻方向,可在稻米品质、稻谷产量、河蟹产量、河蟹品质等方面进行选择,以达到主攻方向高收益、副攻方向平收益、其他方向保成本的策略。寻求现有粮库的仓储、加工条件,以代储、代加的方式,来避开自建投资的压力。先找市场再生产,以优质的产品、诚实的信誉与院校、企业、部队实行预付金订单生产,以货到付款来减少相关环节的资金压力。再次是联合农资经营单位,以条件赊销、农资入股来转移资金压力。

3.2 科学生产,提高综合效益

3.2.1 高光效栽培,增加活动空间

良好的栽培措施既可以优化水稻群体结构、增加水稻行间的透风透光性,降低生育期内病虫害的发生,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进而实现稻蟹种养田综合收益的提升。此外,优化栽培后,增加了受光面,提高水层温度,改良了水体水质,河蟹水稻共生层面环境得到改善,还可提升河蟹的产量和品质[10-11]。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采用比空栽培、宽窄行栽培以及比空后开沟栽培的“盘山新模式”,增加了河蟹的活动空间,改善了栖息环境,可在水稻产量稳定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河蟹的回捕率、产量和等级,通过此栽培模式还可以降低水稻病害的发生。

3.2.2 多学科结合,降低成本

河蟹的等级是河蟹市场定价的重要依据,且等级间差异较大,目前市场上以“2两”即体质量100 g为划分标准,高于此等级每kg价格可增加40元左右。在相同产出量的条件下,大规格等级河蟹的数量越多,收益越明显。依据生产资源规划设置最优组合单元格,实现规模化管理,以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责、田尽其产。

借鉴南方养蟹经验,规划稻田面积1/20左右的养殖池,依据种蟹大小、价格不同买回大眼幼体在小池培育成大规格扣蟹,再到大池养成,既降低投入成本又可规避年度价格不理想情况下的暂养问题。北方成蟹养殖,在满足河蟹生长需求条件下,一个养殖过程最多有4次脱壳,脱壳1次质量增加1倍,只有160只/kg的扣蟹能达到100 g体质量,且要求个体均匀健康,经营者应根据养殖目标进行选苗。

结合深翻、秸秆还田、水稻高留茬等耕作方式,应用秸秆腐熟剂和土壤调理剂等,改善盐碱地土壤环境。开展水稻多病虫害协同防控,以生态防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为基础,降低人工农事操作成本,降低面源污染,提高稻蟹品质。

猜你喜欢
稻区河蟹滨海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感知规律在城市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滨海白首乌
轻轻松松聊汉语: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新年“希望球”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