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巍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和使命,是新时代增强思政课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提振青年学生中国精神、坚定“四个自信”的迫切需要。高校要积极发挥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主渠道作用,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整合中国故事教学资源,剖析中国故事精神本质;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方法,激活课堂教学氛围;开辟学生和英雄讲中国故事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建设多维度故事体系,凸显中国故事育人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0-02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1]。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想传播的主阵地,理应扛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大旗。
一、准确理解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价值
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铸魂育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国之大课”,思政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面对“两个大局”,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要求和期望很高,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也是思政课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那些体现中国力量的时代叙事,都是最鲜活的教材,思政课必须把握时代命题,与时代同频共振,深度讲好中国故事。
二、正确处理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逻辑关系
(一)讲好中国故事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思政课具有政治导向功能,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思政课的立场是落在教学内容上的,因此其需要内容深化和学理支撑。只有讲透思政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2]。所以,思政课必须选好中国故事,把握故事方向,坚持政治导向。选择能体现出党和国家的总基调、展现中国形象和中国精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故事。并且,必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相符、贴近学生健康成长的故事。思政课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与时俱进,常讲常新。因此,思政课既要讲经典故事、历史故事,又要讲新时代故事,讲好党的故事、国家的故事、人民的故事,讲出中国味道、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讲出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适应时代要求、紧扣时代主题,思政课才是鲜活的、真实的、可听的。
(二)讲好中国故事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首先,要坚持内容为主。选择展现不同时期、不同主题、内容丰富、人物丰满、情节感人的故事,注重故事的真实性、时代性、可读性。其次,要注重形式新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网络平台、融媒体的出现,使得很多故事通过电视纪录片、漫画、影视作品、人物访谈等形式,网络论坛、App等平台呈现,讲述效果更立体更生动更形象。教师要善于运用社会资源结合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出选择。另外,思政课教师要创新讲中国故事的形式[3],采用讲、演、看、赛等多种形式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通过故事,讲出哲理、讲出味道、讲出文化。
(三)讲好中国故事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应当成为新时代思政课的基本原则。唯有将理论讲透,讲得深入人心,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理论的巨大魅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善用大思政课,课堂上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共振共识,让学生读懂中国、读懂世界。透过故事讲清楚中国理论,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用课堂学到的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在感受中国变化、讲好中国故事、奉献青春力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主渠道作用
(一)深入讲,挖内核:整合中国故事教学资源,剖析中国故事精神本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故事源源不断。丰富的中国故事资源是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好选择及整合。讲好故事的前提首先是教师要深入学习,深入挖掘中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剖析中国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本质。把握好故事的思想内核,精心做好故事的讲述设计和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对中国故事的认同与感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
(二)生动讲,巧包装: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方式方法
讲故事容易,但讲好很难。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自觉增强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能力,锻炼讲故事的水平,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心爱听,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如AR、VR、XR虚拟技术,采用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专题式等多种方法,着力营造身临其境的故事场景,激发学生,激活课堂。要想真正讲好中国故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心理特征和专业特点创新讲故事的方式,做好教学设计,通过演讲、诵读、竞答、表演、歌唱、绘画、视频、情景剧、脱口秀等形式,把故事讲出来、演出来、唱出来、画出来。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中提高学习兴趣,感悟精神力量。
(三)大家讲,重实践:开辟学生和英雄讲中国故事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人人都是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人人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中国故事不仅要教师讲,学生也要讲,要搭建师生同上思政课、同讲中国故事的平台。一是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突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了解学生困惑。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课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述引导学生体会故事背后的大道(如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等)。教师要善于从青年学生视角解读中国故事,将中国精神润物无声地植根学生心中。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引领青年群体在学思践悟中得出正确结论。二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人、传播人。大学生是新时代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刚好处在人生较为迷茫的阶段[3],很容易受到外部不良环境影响和诱导,因此必须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以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参与感强,喜欢活动,思政课要用青年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善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人,也可邀请学生喜爱的讲述人讲述中国故事。三是教师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通过主题演讲(如红色故事、改革开放故事、乡村振兴故事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故事的聆听与讲述中得到启迪与感悟。
(四)重点讲,强特色:建设多维度故事体系,凸显中国故事育人价值
中国故事素材很多,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筛选、精选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一门艺术,要突出中国特色、高校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挖掘特色故事,创新特色方式,从故事要素、话语体系展开构建,抑或从素材内容等方面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故事体系,确保故事讲述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表达故事蕴含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容,从而有效促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得以优化。首先,在故事要素方面,要考虑到故事本身是立足于思政课体系之上的,不仅要做好思想引领,还要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与分析,确保教与学有效对接。为此,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深入挖掘故事本身蕴含的隐性教育意义。其次,在话语体系构建方面,需要为学生构建出一套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对中国故事的表达形式及方式进行创新,可以采用动画、微视频、抖音等形式呈现,让高校学生真正领悟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及思想。最后,在素材内容选择方面,考虑到中国故事涉及的范围广泛,思政课教师在选择的时候最好注意故事的真实性、思想性以及可听性,确保能够与学生认知体系相符,从而更好地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杨逸淇.精彩的中国需要精彩的讲述[N].文匯报,2021-06-02(1).
[2]魏燕妮.新时代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握好“六个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103-106.
[3]梁建业.试析高校思政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52-54.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