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运维管理分析研究

2021-10-08 02:36孙见见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

孙见见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和改善城市环境。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每条运营线路有大量设备设施系统需要维修保养,特别是智能化、无人驾驶等新型技术的发展,对设备设施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做好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维保工作,使其满足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运维管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维保模式

引言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已成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的热点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结合新基建的技术特点,融合自身运营维护需求,开展模式创新,这是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创新的重要路线。

1一体化维保模式的优越性

(1)利于联动应对突发事件。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主要公共交通方式,面向广大市民乘客,若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如何降低突发事件对运营的负面影响,保持正常行车秩序是运营单位首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单线路单专业维保的应急处置主要依赖于运营单位的协调和指挥,存在不同专业之间缺乏联动性问题;一体化维保单位建立有自己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联动机制,且开展日常应急演练,发生突发事件下,维保单位在运营单位和自身两级应急体系下能够快速有效处置,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对运营的影响,相较单线路单专业维保而言,具有明显的联动优势。(2)利于权责利的协同。轨道交通的平稳运营,需要供电、通信、信号、车辆等多个系统设备共同作用才能实现。不同系统之间均存在设备接口问题,可能存在界面不清的情况,比如:道岔问题整治需要工务和信号共同配合才能完成。运营单位采用一体化维保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故障处置过程中不同系统或不同专业维保单位之间管辖权、责任和利益的划分问题,由同一维保单位内部协调处置,有利于消除专业间职责不清、互相推诿而导致故障处置延迟,有效提升故障处置效率。(3)利于开展技术攻关。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体化维保单位具有多专业融合的优势,对于设备更新改造等科技攻关方面,能够从多专业角度提出更加安全更加智能的改进意见,并且具备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研探讨,能够在轨道交通设备更新改造方面做出更多贡献,推动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2推荐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运维管理策略

2.1注重提高数据质量

智能运维是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的系统解决方案之一,其关键的驱动要素是数据。统一各类数据的结构标准和接口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因此,必须加强数据标准性的管理,才能为智能运维或是数据广泛应用创造条件。当前主要是要依靠与设施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先获取数据,再通过数据转换方式统一标准,以便在相关领域应用。

2.2轨道交通设备维保模式

维保是对设备进行保养和修理,使其保持和恢复装备或设备完好工作状态。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设备维保模式可分为独立维保、联合维保和完全委外维保3种模式。上述模式利弊已有较多学者结合国内轨道交通情况进行研究,一致认为运营单位独立维保不仅需要大量专业维保人员,造成运营单位机构臃肿,而且还存在人力资源、设备、备品备件与材料等的大量投入等缺点,就此,有学者通过建立经济性成本模型得出,委外维保相较独立维保费用节省33.68%。经过轨道交通维保模式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分析,目前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设备维保多采用联合维保和完全委外维保,且部分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较早的城市,早期采用独立维保模式逐渐转变为联合维保或完全委外维保。实践表明联合维保和完全委外维保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较之独立维保优势更明显,且更加符合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不论是联合维保还是完全委外维保,均需维保单位部分或全部参与维保业务,如何选择维保单位能够使维保业务安全性最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对运营单位意义重大。

2.3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

安全智能监测管控与联动调度系统是通过一些智能化设备如智能摄像头等实现在线监测,再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各路视频和监测数据进行监视和实时分析,可实现客流统计、密度分析、异常分析(摔倒、扶梯逆行、站台门倚靠、吸烟等)以及在异常时自动产生告警并自动推送视频等功能。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主要是基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通过提取视频中关键信息进行标记或者处理,形成相应事件和告警,可通过各种属性描述进行快速检索。其主要过程包括图像处理、前景分析、特征提取、判断匹配和结果输出。智慧车站的智能视频分析主要用到的技术包括视频序列中运动目标的检测、分类、跟踪、行为理解与识别、异常行为检测与判定等。

2.4车站运营管理创新

通过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的数字孪生技术,以及车站风、水、电、电扶梯等各类设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数据采集和控制,实现基于大客流、启用/关闭车站、灾害处置疏散等场景的动态可调节精细化控制,实现现场机电系统一体化协同动作,实现时滞性系统(如通风空调系统)的低时延输出;在显著改善车站环境的同时,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复杂度,降低从业人员专业门槛;同时,以人工智能、双驱算法来辅助决策及精细动作,提高整体运营水平,甚至在将来实现无人化、少人化车站管理。

结语

通过近些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探索实践,表明联合维保和完全委外维保将是轨道交通维保模式的主要模式,基于该维保模式下,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采用多专业一体化维保,将多专业维保項目委托给同一家维保单位,有利于运营单位降低经济成本和管理成本,有利于维保单位统筹和优化资源配置,能够在保障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在市场化的作用下,实现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综合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J].城市轨道交通,2019,(4):16-34.

[2]徐新玉.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保市场化及经济性评价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36(3):1-6.

[3]刘伯鸿,孙丽芳.地铁设备维保模式综合评价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0,29(3):91-95.

猜你喜欢
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方案选择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轨道客流短期预测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