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馨悦 陶海鹰
摘要:布堆画,是延川县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也被叫做拨花、撂花、布贴画等。布堆画具有很长的历史,是延川县这块土地所孕育出的瑰宝。民间艺术来自本土文化和思想的积淀,比较本质的体现了辛勤朴实的农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民间艺术大多以农民为创作源泉,保留了浓重的本土民俗风味。陕北——一个极具特色的地域,所孕育出的与众不同的布堆画艺术具有很强烈的艺术美感和装饰价值,在延川布堆画中能够切身体会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劳动者对于生活的积极向往和美好期盼。布堆画以先剪裁再拼贴这种非常简单的方式进行创作,成为农村妇女闲暇时余的消遣娱乐,在陕北地区广为流传,其中延川县的布堆画最具代表性。
关键词:布堆画;延川;民间艺术
一、延川布堆画概述
延川布堆画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根据地域不同,延川布堆画所用的材料也不同,多种多样。如山东临海而有了贝壳类镶嵌画,华北多种植水稻而有了秸秆画,广西多少数民族而产生了图案活泼色彩艳丽的壮锦,陕北多黄土高原,所以农民创造出了布堆画。这些因地域和民俗产生的民间艺术因不同的材料而具有不同的韵味,极具地域特色。延川布堆画所用的材料主要是布,所用的艺术手法是拼贴。陕北自然条件不好,沟壑纵横,多黄土风沙。男人们经常在外做农活,衣服破损的快,所以需要三天两头地补;小孩子活泼好动比较贪玩,身上的衣服更是过不久就需要缝补,婆姨们心灵手巧地在漏洞的地方缝上补丁,时间长了堆的补丁多了就会堆成一些别出心裁的图案。所以延川布堆画就是这样从陕北婆姨们日常缝补衣服,做针线活中产生的[1]。
延川布堆画的制作与棉布是分不开的,棉布是用棉花纺织而成,棉布的纺织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男耕女织,农民所创作的布堆画的原材料——棉布,是自己耕种的棉花再以自然植物染料染色。大概的制作流程是先从靛蓝、红花、姜黄、紫苏、五倍子等植物中提取染布需要的蓝、红、黄、紫等颜色,再把纺织好的棉布放入其中煮开,洗涤多次不掉色后一块布就染好了。因是用植物染料染布,所以染出来的布颜色匀称、好看、鲜艳、不掉色。为了使染出来的布能够更好地保存,最后再把熬好的浆糊均匀的涂抹在棉布表面。如此就完成了延川布堆画中最重要的材料——布的制作。然后农民就可以进行布堆画的创作了,延川布堆画最大的魅力在想剪什么剪什么,发散思维,不会提前绘制好草稿,更好的描绘了延川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
二、延川布堆画的历史
延川布堆画使用的是拼贴的技法,拼贴这种技法在我国古代就开始出现。《周礼》中写到“刻绘为雉翟”,意思是剪成鸟的形狀贴于衣服上,《地官羽人》中有“羽人掌以时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可以看出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羽毛拼贴做装饰。
在马王堆一号墓的出土物中有“羽毛贴丝绢“的织绣工艺品。“羽毛贴丝绢“是用鸟的羽毛经过裁剪贴在绢丝上达到装饰的效果,和布堆画的制作技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
堆綾法又称剪彩法,也可以叫贴綾法或贴绢法,是将剪裁好的图案钉在一块丝绢上,然后用线缝牢。明清时期的很多纺织品都用了这种装饰技法,贴绢法的优点是可以剪裁自己喜欢的现成的图案钉在丝绢上,特别是题材为人物时贴绢法比在丝绢上刺绣要方便的多,由此可见其最大的优点是:省力省料。另一个优点是贴绢法钉在丝绢上会有叠压垫高的立体效果,这相比叠针绣要方便多了。综上所诉,贴绢法可以直接剪裁想要贴的图案,方便,并且有立体的效果,和延川布堆画所使用的技法基本相同,所以贴绢法可以说是延川布堆画艺术最早期的雏形。
历史上另一采用拼贴手法的清代剪彩贴绒。这种艺术是将颜色各异的绒布剪裁成不同的形状然后贴在纸上,拼贴成图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延川布堆画也从朴素的实用主义向现实和浪漫主义方向发展,更加突出了延川布堆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延川布堆画图形的特点
(一)民俗生活
如同人们最初对于世界的表达收到认知的阻碍只能大概的概括出所感知到的物品的轮廓,就像猿人壁画一样,而轮廓恰恰是美感中最需要准确提炼的、最能让人直观感受的要素之一。人的大脑具有记忆联想的功能,看到某一与记忆中物品相似的形状就很容易能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所以,创作者从她们身边的物品形状进行概括,经过简化的图形极具形式美感,能很好的引起我们的认同,并且更具冲击力,能更好的传达出她们所想表达的情感。另外,这些进行了变形、抽象、夸张的图案也更好地刺激了人们的审美。所以布堆画能成为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是必然的[3]。
延川布堆画是农村妇女在劳作之余自我娱乐产生的,所以其题材大部分为农民平时的日常生活,以自己每天经历的事情或民间特有的风俗为题材进行创作,民俗文化在布堆画中得以很好的表达。这种很接地气的图案引起了广大人民的认同感,农民在创作布堆画的时候不会进行细致的绘稿,只会进行简单的构思,然后边剪边想,拿起剪刀就可以进行创作,因为没有专业的美术知识,所以布堆画中的图形是不成比例,没有透视的,但就是这种夸张变形的图形,肆意随性,不受约束的创作手法才能具有独特的高原味道,才能体现出陕北人民辛勤朴实的精神面貌,才能创作出独具一格和有地域特色的布堆画。延川布堆画中一些造型的夸张是具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含义的,在人物的刻画上,妇女体态丰盈,汉子身强力壮,并且每个人物的眼睛都很大,一般手和脚会完整刻画,不管人物在整体区域中哪个部位,这些刻画都体现了人民对身体健康的希望和对生活美满的祝福。农民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真实反映在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中,不在意透视和比例,却更真实打动人,这也是布堆画最大的魅力所在。(见图1—2)
延川布堆画的创作者中不乏探索创新的年轻人,这些作品主要围绕日常生活、民俗风情展开。从这些作品中能切身体会到青年人活泼的朝气和迸发的积极向上的活力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对民俗文化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布堆画并投入到布堆画的创作中,这无疑为布堆画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4]。这门历史悠久的民俗艺术会在不断的探索中一直发展下去,在黄土高原上熠熠发光。近些年延川布堆画在国际上的成就也有目共睹延川布堆画作品多次在北京、西安、合肥、上海等地展出后,特别是1995年中国美术馆向全国推出延川布堆画后,引起了国内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给予了高度评价,成为国内和世界各地专家和美术馆收藏的珍品。《黄河》、《烈日》、《辉煌的岁月》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和联合国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等有关单位、美术界人士和国际友人收藏。延川布堆画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已成为陕北高原上一支艳丽的奇葩。
(二)民间传说
除了描绘出日常生活场景外,延川布堆画中还有很多附有传说色彩的题材。布堆画作为民俗艺术,创作的主体是农民。所以很多延川布堆画作品结合了民间所流传的神话和传说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历史的流传大多被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主观意识,在不同的区域流传着不同的传说。这是当时娱乐匮乏的农民很大的灵感来源。灶王爷、门神、嫦娥等都是常见的民间传说。
抓髻娃娃作为延川最具代表的民俗图案,经常出现在延川布堆画中,抓髻娃娃形象生动活泼,一般都是正面并且对称的形象,饱满的额头,圆润的四肢,大大的眼睛,微笑的嘴巴,两手向上抓着鸟,两脚向下踩着莲花。抓髻娃娃女性有双髻的形象,在手腕脚腕处饰有纹样,在四肢上装饰了太阳花,领口处和肚兜上都有对应的装饰纹样,男性的抓髻娃娃是辫子或者尖帽的形象,腹下莲花也是男性的象征。这些装饰纹样既美观又饱含着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盼。(见图3)
(三)花鸟禽兽
其余的以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植物动物为题材。这类题材的原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农民在创作的过程中看见什么剪什么,以眼中看到的为题材,所以延川布堆画中有很多以花鸟禽兽为主题的作品。延川布堆画中常见的植物有牡丹、杜鹃、莲花等常见的动物以家禽为主,有马、鸡、鸭等。这些植物和动物也不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标准的形象。例如这幅作品表达的寓意是马上封侯,一只猴子仰卧在马背上,悠闲自在地吃着手里的桃子,猴子的五官没有仔细刻画,只用大概形状概括,身上还装饰了桃花的纹样[5]。身下的马和猴子一样,只画出大概轮廓,马和猴子身上的装饰图案大多对称,这也是延川布堆画的一个特征,马的头和眼睛都比正常比例大得多显得憨态可掬,整体形象简练概括,生动传神。不管是动物身上装饰的植物纹样的图案还是动物本身创作都能很准确的概括其形象,他们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和贴近生活的创作方式,为创作出好的作品打下基础。(见图4)
四、延川布堆画色彩的特点
(一)厚重浓艳
色彩浓艳是延川布堆画的特色之一。延川地处黄土高原,地势开阔,广袤无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种地域特色造就了延川农民豪迈的性格,所以在布堆画作品的色彩搭配上多用对比色,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颜色的饱和度很高,极具代表性。
农民在创作布堆画的过程中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明快的色彩关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追求。红色在画面中一般会占大面积,红色象征喜庆吉祥、蒸蒸日上、热烈红火,这些对生活的期盼是农民心中最渴望的,最真实想表达的。除了大面积红色外,还会有赭石、墨绿、土黄等颜色的运用。民间艺人合理的运用黑和白调和了这些艳丽的颜色,使布堆画的颜色多而不乱和谐统一,既有布堆画的特点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让人很好的感受到延川布堆画的特色。近年来,有的民间艺人打破以往的色彩观念,只采用黑白二色进行创作。其作品更加朴素雅致,这在表达制作者内心情怀的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发展对当地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6]。
延川布堆画中一个常用的技法是上方色块覆盖在下方色块而留出的颜色起到了给图案勾边的效果。勾边的颜色与主体色成对比色或明显浅于对比色,形成视觉冲击给人丰富的视觉体验,而有时勾边的颜色与主体色颜色相近,又能起到和谐统一,调和画面的作用,使各种色彩相得益彰的呈现在画面中。 (见图5)
(二)对比强烈
传统延川布堆画用的染布是农民自己纺织的布,染料也是自己从植物中提取。布堆画传统的创作原料主要用农妇纺织的土布,色彩多通过自己煮染形成。同时根据当地地域环境、大众审美,在色彩的配搭上多采用浓烈的色彩对比,绚烂如彩霞,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7]。延川布堆画中色块与色块的颜色对比很强烈,搭配上纯白或纯黑的勾边能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通常一幅延川布堆画作品中的颜色在五种以上,并且颜色饱和度很高,常见的颜色有大红、橘红、天蓝、翠绿等高纯度、高明度的颜色。这些绚丽多彩对比强烈的颜色在布堆画中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结合延川地域特色,使得延川布堆画在民俗艺术中脱颖而出。
延川布堆画强烈的颜色特点也被运用到了服装设计中。高纯度的色彩加强烈的对比被设计师巧妙的利用,拼贴与刺绣的结合在服饰中得以完美展现。左图中刺绣的蝴蝶用拼贴的技法固定在衣服上构思巧妙,蝴蝶的颜色在是设计的一大亮点,饱和度高的蓝色和明亮的黄色在黑纱的映衬下更鲜活,吸人眼球。右图是国外一名设计师设计的马甲,采用拼贴的技法,搭配湖蓝、橙红、明黄等浓艳的色彩。布堆画元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接受,被更多的群众认可,布堆画与现代服饰设计的巧妙融合,展现审美与实用兼备,时尚与本土文化的交相辉映,是现代设计者需要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课题[8]。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现代服饰中融合延川布堆画的元素,给延川布堆画注入了新的血液,赋予了新的生命,让布堆画可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延川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俗风情借助服装可以更加有效的体现。(见图6)
结语
延川布堆画,是延川人民在劳动与生活中创造的民间艺术,是延川人民对热爱生活的表達方式,是延川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延川布堆画具有鲜明的特征,浓艳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独特的题材,这些延川布堆画所独有的强烈的特点使它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这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艺术正在顺应时代发展走向世界并在延川这块黄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延川布堆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块瑰宝正在熠熠发光。
参考文献
[1]吴一萍.延川布堆画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现实意义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学,2019.
[2]郑海琳,陈彬.延川布堆画的生生不息[J].传播力研究,2019,3(30):190.
[3]高尚.剪花花的陕北婆姨们[J].中华手工,2007,(04):37-39.
[4]张勇,齐苗苗.黄河边上的艺术——延川布堆画[J].大众文艺,2015,(22):70.
[5]李惠,郑芳琴,雷一琪.布堆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7,39(21):73.
[6]燕子三.陕北延川布堆画[J].国学,2009,(04):65.
[7]刘琴.非遗剪纸传承人的酸甜人生[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2,(01):38-39.
[8]姚建平,王晓军.布堆画的装饰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18,(04):142.
作者简介:
姓名:赵馨悦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 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平面设计艺术 工作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本论文由 “国家级一流专业——视觉传达设计”(项目号:2215012004)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