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东 许永涛
疫情防控期间,吉林市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吉林市互联网学校的名校课堂,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组织师生进行线上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知识速递,名校课堂促均衡
吉林市互联网学校在公立学校中择优选取授课教师组建教师队伍,逐渐形成固定的“名师+云师”双师型队伍。同时,互联网学校从各学科“云师”中遴选学科组长,从教研部门及各学校教务主任中推选业务指导以确保教学质量。在线课程开设了小学3至6年级、初中、高中学段所有重点学科与外教课程,内容以梳理学科知识结构与知识要点、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重点,并按照升学的重要时间节点设置中高考考前指导公益课程,小升初、初升高预科班课程和假期义教课程等。针对小学生还设置了书法、美术、音乐、科学等课后在线服务课程和新编教材点睛课程。
在互联网学校的名校课堂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书法、美术等学科大放异彩,各学科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多彩的世界,用科学知识、书法作品、七彩图画、优美歌舞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诠释魅力课堂的真正含义。胡国斌老师执教了美术课,杨悦老师执教了音乐课,于浩老师执教了科学课……乘着时光的快车,学生们看到了蔺相如举璧抵柱、智对强秦的泰然自若;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体会了使命与担当;跟随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感受了“九省通衢”……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名校课程的学习使各学校的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这也培养了学生们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和运用艺术美化生活的良好习惯。
吉林市教育局组织辖区内232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在线学习互联网学校的名校课程。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教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学校为乡村学生带来的巨大改变。线上学习不仅让学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的信心,也让教师看到了坚守山区教育的希望。
截至目前,吉林市互联网学校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直播课程20000多节。为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学校还制作开发了中小学在线课程“码书码课”,通过二维码将图书和微课联系起来,将线上与线下联系起来,增强教育生命力。
加油助学,延期开学新样板
疫情防控期间,吉林市互联网学校迅速应对延期开学:2020年1月26日开展了“加油助学”活动,1月27日推出“名师在线答疑辅导”服务,1月29日推出“高三领跑助力”在线课程。随后,吉林市第一中学的高中全学科全学段公益课,吉林市第五中学、吉林市第九中学的初中全学科全学段公益课,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全学科全学段公益课相继推出。之后,学校动员全市近700多位名师,开始集中进行在线教育课程的录制。
系列课程上线前,课程消息铺天盖地,咨询问题多种多样:“请问明天几点开播,有初中课表吗?”“这些课随时点随时都能学吗?”“请问是按教材的进度直播的吗?”“麻烦问一下小学答疑群怎么加入啊?”……课程上线一段时间后,真切受益的家长和学生们反响热烈。许多家长、学生通过后台消息回复区和前台推文留言区,以及微信群等各类不同渠道,向辛苦付出的教育部门、教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表达了最真挚的感谢。
疫情防控期间,吉林市互联网学校共为吉林市中小学校提供在线课程7000多节,课程计划和学习指南每周向全市学校和学生提前发布。课程不仅包含学科课程,更有线上德育和家校共育课程;不仅有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有艺体活动、心理辅导、卫生健康科普知识的拓展;不仅有課内知识点的讲授,更有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渗透。
互联网学校还依托全市教育大网络工程和“互联网+乡村教育”网络精准帮扶工程,帮助了2683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在对每个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条件进行全面摸排后,通过协调社会捐赠和政府“兜底”保障等方式解决学生困难,累计为483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发放了免费流量卡,为52名贫困家庭学生送去了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终端设备,不让疫情和贫困把任何一个学生阻挡在在线教学之外。
互融共生,未来教育新生态
在毛泽东诞辰127周年之际,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联合小学的学生们早早地来到吉林市互联网学校,参与了“沉浸红色历史,缅怀领袖伟人”毛泽东127周年诞辰活动。学生们跟着教师一起升国旗、唱国歌,当国旗升起的时候,学生们身子站得直直的,清澈的双眼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的舞台。随后,“世界请听中国朗诵”才艺展示秀、小小爱国者知识竞赛、亲子游戏之听歌识曲等活动相继进行。最后,学生们来到了沉浸式党建体验馆,戴上VR眼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穿越到过去,宛若走进一座党建历史展示博物馆,中华民族的历史岁月、伟大征程和复兴之路的情景,在学生们的眼前盘旋和再现。
吉林市互联网学校着眼于学习方式从线下向线上过渡和迁移、学习内容从虚拟到现实体验和拓展,在线上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校四区十八馆”。十八馆中传统文化以琴棋书画、国学、茶艺、民乐、民俗、陶艺等12个馆为主,现代科技以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创客科技、少儿编程、VR体验6个馆为主。在课后、双休日和假期开设“开心益课”,引导和组织吉林市互联网学校所辖学校的学生到场馆参加兴趣发展、研学旅行、科技体验、阅读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还为学生开设了少儿编程、沙画、陶艺、绘本阅读、活字印刷等课程。学校现已服务10000余名学生,实现了真正的线上学习,线下体验,线上线下互融共生发展。
互联共享,知识发展综合体
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学生居家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成为家长的迫切需求。吉林市互联网学校组织吉林市第一中学、吉林毓文中学、吉林市第九中学、吉林市第五中学、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等名校的200余名名优骨干教师组成答疑队伍,为吉林市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答疑服务。
“在答疑这一块儿,教师们响应和答疑速度都十分的快,甚至都产生了一种默契!”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孙智信老师说。“记得有一次,群里提出了一个拓展延伸类的数学问题,是关于书籍摆放的。问题一出,群内吉化第一实验小学的沙莉杰老师和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的王慧娟老师几乎同时提交了问题的答案,不仅都画出了详细的图示,还写明了解题过程和最终答案。”不同的笔迹,却是同样的殷切之心,普通的一道数学题,为了能让提问题的学生看得懂、学明白,教师画的示意图比语文作文还要详细生动。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答疑平台共解决28549条问题。平台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积极使用平台,促进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线学习、场馆体验、名师答疑、随时解惑,互联网学校打造了一个立体的知识供应综合体。
在互联网的天地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资源链接的提供者,给学生一把在知识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网上学习的喜悦。以前没有网课,学生们预习只是简单地翻翻书,有了互联网学校,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优秀课程,精细化的教学过程更是让学生们养成了爱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联合小学党支部书记郭宏说:“今后有了互联网学校,让专业的教师带来专业的教育,能更好地助力乡村孩子全面发展。”
如今,教师、家长和学生们对信息化在教学上的助力都有了深刻的体验。在有限的条件下让学生养成自律的学习习惯,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踏入一条宽阔的教育和职业路径,仍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们长期思考的大问题,吉林市互联网学校也会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