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代“鸡娃”自述

2021-10-08 14:06王食欲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5期
关键词:鸡娃虎妈四中

王食欲

【观点速递·理想与现实】让孩子从小胸怀大志,将来得以成为“人上人”,这自然无可厚非。只是我们都遗忘了,立大志未必可以成为“大人物”,成为“人上人”的心态倒有可能被激发。北京第一代“鸡娃”的自述里,自幼儿园开始学才艺,小学开始学奥数、英语,初中后全周末投身各种学习班……一路奋勇拼搏,在“鸡娃”中脱颖而出,步入社会才发现,他们竭尽全力其实也只是比周围的人好那么一点点而已。那些宏图大志,那些远大理想,最终还是屈从于现实。无休止的“内卷”,不假思索地“鸡娃”,最终获得的是什么呢?这不由得让我们深思。

(特约教师 黄传福)

我是一名接受“鸡娃教育”长大的“95后”女生。我生活在北京市朝阳区,升学是我从小到大每隔几年就要面临一次的巨大挑战。

在我升学的道路上,辅导班是绝对少不了的。我4岁的时候,第一次上辅导班。爸妈为了让我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给我买来一架古筝。

那时,我所在的幼儿园大班里,17个女孩中有9个会弹古筝,隔壁班还有两个男生在学。当时,已经“内卷”到会一门乐器根本无法成为你的“特长”,而是你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了。

为了让我们幼升小时能有一份出挑的简历,古筝班三十几位小朋友的爸妈,都和我妈一样,让辅导机构的古筝老师帮我们争取了一个在剧院演出的机会。最终,我们三十几个小朋友一起登台演出,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每个人下台后都得到了登台照片和演出证书。

这些照片和证书,就成了我幼升小简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的,2001年,北京的幼升小,就开始做简历了。我的简历,我妈印了50多份。她亲自跑遍了全北京最好的一批小学,挨个投了简历。

小学前3年,我每周六都要去学华罗庚数学。我常去的是朝阳区的一所少年宫。每周六的安排是:早上“华数”课,下午古筝课,晚上英语角。除此以外,我还学过一年的芭蕾、一年的跆拳道和一年的工笔水墨以及一年的素描。

我在四年级一次数学考试中拿了100分后,我妈十分膨胀地给我报了奥数班。从此,我离开了少年宫,开始在各个中学包办的小学生教辅班穿梭。

好在我有一个“虎妈”,她可以不辞辛苦地陪我一遍一遍学“鸡兔同笼”和“火车追及”问题。为了能让我记住公式,她又学鸡叫,又学兔子跑;还拿着筷子当火车一遍一遍给我演练啥叫相遇,啥叫追及,为啥火车车身的长度也很重要……

每个“鸡娃”背后,都有一个“虎妈”啊!

這两年网上出现了很多海淀妈妈的段子。我看了几条,实在是嗤之以鼻,不足为奇。什么地铁上练英语,什么线性代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这些我妈早就玩腻了。

我妈能成为一个“虎妈”,绝对是因为她受到了中国高考制度的恩惠。她就是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从小地方来到北京的。

我妈,一个山西小城的女孩,算是她那个年代的“小镇做题家”。在高考结束后,她自信满满地回家让我外婆给她缝被子,说:“赶紧缝被子吧,我马上就要出去念大学了!”

坚信高考改变命运的我妈,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我。所以,当我妈在地铁上和我用英语练习对话时,我只能忍受着一车厢人的注目,羞耻地用英语回答她的问话。

升入小学六年级,全班同学的家长都紧张了起来。我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地被提前招进重点中学。有的人靠父母,有的人靠实力。经过一番混乱的小升初提前招生考试后,朝阳区除了一所中学以外,没有其他学校肯收留我。但我的“虎妈”不满意,她决定带我跨区考试,上私立外国语中学。于是,我开启了满北京城参加考试的地狱模式。最终,在一所外国语学校找到了我的归宿。

品尝到小升初失利滋味的我,再也不敢放纵自己,开始拼命学习,主动要求报辅导班。我想尽一切办法去当学习委员、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席,只为了自己中考时,简历能更漂亮。

上初中后,我已经不需要我妈来“鸡”我了,我可以自己“鸡”自己了。放学后我在地铁和公交车上站着写作业、背古文,我的MP3里永远都播放着VOA慢速英语和TED演讲。

周六日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我都泡在培训机构。那个时候,我放松的唯一方式,就是写小说。当然了,这是不会得到“虎妈”支持的。

不过,我的“虎妈”还是给了我很多零用钱,足够让我去买书、CD和我喜欢的杂志。我给这些杂志逐一投稿,发表了一些散文和小说。

没想到,这些发表的文章,让我在初升高的提前招生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北京四中实验班的青睐。

进入四中,“鸡娃”就更多了。

我这种靠补习班和那么一点点写作天赋勉强考进来的学生,实在是不值一提。学习成绩好,在四中算不了什么,这是理所应当的。大家比的都是学习成绩以外的事情。

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是人生体验派。当我第一次在地理课本上知道东非大裂谷时,我的同学已经被家长带着去过了。实地考察过,当然记得更牢、理解得更好。

数学好的孩子,一个公式能解决10道题。

物理好的孩子,一道题能有10种解答方法。

英语好的孩子,高一时SAT就已经接近满分了。托福、雅思扣一分半分的,那纯属是给考试机构一个面子。英语学得无聊了,人家还顺带着学学法语和拉丁语呢。

在这样的学校里,学生比老师还厉害。我这样的普通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

那时候的四中校长提倡素质教育,从不要求学生上晚自习。就算是高三,晚自习也绝不强制(不过基本全班同学都主动上晚自习)。而且一周5天,每天都必须有体育课(到了高三也是如此)。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社团有“模拟联合国”,就是一群高中生坐在会议室里假装自己是各国领袖,穿着西装、皮鞋,用英语进行演讲,试图解决非洲饥荒、美国枪支管理、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和印度种姓制度及贫富差距等诸多世界问题。

我当时只觉得:你们有病吧?

高中毕业,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目前的职业是编剧。你也可以理解为自由职业或者……无业。年收入比北上广深的普通白领稍强一些。

我的朋友们和我的情况差不多。确实,“鸡娃教育”让我们比大部分同龄人赚得多一些,工作得轻松一些。但大家都是“90后”,都一样买不起房。

所以,这么“卷”,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的父母“鸡”了我们20年,可万万没想到,我们没有机会“刀耕火种”、开疆拓土,只能在他们原先开辟的那一块小小的土地上精耕细作。

我的“鸡娃”朋友们很多已经想开了:有的副业搞起了烘焙,有的辞职当酒保,有的在B站做UP主,还有的去做了健身教练、外卖派送员。

“鸡娃”们已经看透了:世事如浮云。

(秋水长天摘自《看天下》2021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鸡娃虎妈四中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网络流行语“鸡娃”探析
虎妈
三斗虎妈
你要当虎妈型父母还是“直升机”型父母
“鸡娃”教育:一场面向学生的残酷“内卷”
制造鸡娃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不用当虎妈,也可以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