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料”的反预期功能

2021-10-08 13:11徐丹妮
西部学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语义

摘要:反预期是与预期相反的信息,包含转折、意外、惊讶等的含义。反预期标记是反预期信息的具体体现,其包含的词性有很多,但大多以语气副词为主。“不料”是反预期标记,其含义为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从句法方面看,“不料”在句首位置时,表示上一段话已经说完,下一段话的开始既转移了话题又给人意想不到的情境;位于句中时,组成了一个否定类的反预期标记,表示没想到;位于句末時,其意义也为没有料想到。从表达功能方面看,反预期标记“不料”表示的意思与说话人、听话人及生活的常规预期相反。

关键词:反预期功能;不料;语义

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7-0158-03

反预期就是与预期相反,主要表现为令人惊讶、意外的言语信息。反预期标记是从功能角度分出的语用类标记,其形式多样,可以是词、短语或者句式,语音上具有非重读性,语义上具有程序性[1]。“不料”作为反预期的一个标记性词语,有一定的功能和语用价值和意义,但目前有关“不料”一词的研究较少,其语用意义还没有被深入发掘,本文现就“不料”的反预期功能作一探讨。

一、反预期“不料”的语义分析

(一)“不料”的语义变化

“不料”在古汉语中属于否定词,“不”和心理行为动词“料”临时组合成一个偏正短语[2]。

例:勾践顿首曰:“孤尝不料力,而兴吴难,受困会稽,痛补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今大夫幸告以利害。”(《孔子家语·屈节》)

以上例句中的“不料”表示“不估计、不衡量”,“不料”在隋唐以前基本没发生变化[2]。

例: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战国策·韩策一》

隋唐之前“不料”大多为否定形式,并没有关联作用。“不料”后面接的是单一的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当“不料”后面接复杂句时,其语义功能便发生了变化。

例:今田悦凶狂,何如承嗣名望?苟欲坐邀富贵,不料破家覆族。(《旧唐书·李宝臣传》)

马贝加认为,导致语法化最直接的机制是“扩展”,并细化了“扩展”的五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就是“源词所在格式的复杂化或简单化”。“不料”以“‘不料+小句”形式的出现,改变了“料”原来的语义特征[2]。

(二)“不料”的语义分析

“不料”既可以体现主体的主观倾向,也可以作用于整个语句或语篇,对前后句或上下文之间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语言交际中它们是不可缺的。

“不料”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主要有以下四种含义:

1.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

例:第二个道:“定是你走的不好。”说着便放轻身子,和飞燕似的,掠将上去,不料一个头眩,翻身跌将下来。(陈栩《柳非烟》)

2.没想到,无主动词,意念上的主语是说话人。

例:梅丽以为这话也有些道理,不料倒碰了姐姐一个钉子。(张恨水《金粉世家》)

3.动词,没想到。不用主语,意念主语就是说话人。

例:不料你搞来了这个孩子,主任非要让我上台。(毕淑敏《术者》)

4.连词,用于转折复句,表示发生的事事先“没想到”。

例:李冬青道:“这回我到北京来,没有工夫和你谈到书上去,不料你的学问,却进步得这样快。(张恨水《春明外史》)

太田辰夫将“不料”一词归入转折连词,朱景松也将其归为连词,表示转折意义。本文主要就“不料”的连词用法,也就是上述第4种含义进行研究探讨。

二、反预期“不料”句法分析

“不”代表的是否定,“料”既是一个名词,又是一个动词,作名词是“有材料、原料”的意思;当动词时有以下两个意思:①预料、料想;②照看、管理。本文主要就动词“预料、料想”的含义与“不”结合组成的连词“不料”进行研究。“不”与“料”结合就不是它们原本的词义和意思了,而是组成了一个新的词义和含义:连词——没想到。

(一)“不料”在句首位置时

“不料”一般用在句子的开头时,表示上一段话已经说完,下一段话的开始,放在句首时既转移了话题又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情境。

例:

①不料22日,孙传芳的部将宋梅村率军攻入了杭城,夏超因此而被捕枪毙。(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例句①中,人们没有想到孙传芳的部将攻入了杭城,更没有想到夏超会被捕。此处“不料”的含义是没想到、出乎意料,表意外、惊奇的状态,有转折含义。

②不料一到大门口,那里的门房认识她,便道:“您不是朱家少奶奶吗?”(张恨水《春明外史》)

例句②中,她没有想到门房会认识她,与她预想的结果不一样,超出了她的预想。此处“不料”的含义是没想到,表示转折。

③不料一声锣响,两边拥出数千贼兵,拦住去路。(张小山《平金川》)

例句③中,大将军没有想到两边突然冒出数千的贼兵,此处“不料”的含义是没想到。

例句①—例句③中,“不料”在句子的开端,其意思都是“没想到”“没成想”,都表示意外状态、没有料想到的情况,都含有惊奇、转折的含义。

(二)“不料”在句中位置时

“不”+“料”组成了一个否定类的反预期标记,前分句的显性意义表达个人的某种主观认识,是既有的一个预期,后分句表达一个与该预期相反或相对的事实[3]。有时候前后分句都同时表达与预期相反,有时前后分句则不相同,是语义对立的关系。

1.“不料”在前半句的后面,后半句的开头,前半句表示事先没有想到,后半句则是表示转折。例:

①不料今日,此碑还在。(张恨水《春明外史》)

例句①中,“不料”与“还”连用,构成“不料……还……”结构,此处“还”一词包含仍然的意思。没有想到这个碑仍然在这里,进一步增强了意料之外的语气。

②清秋也是看到他有点倦游的意思,以为他今天不会再出门的,不料一去接电话,却永久不见他回来。(张恨水《金粉世家》)

例句②中,“不料”与“却”连用,构成“不料……却……”结构,此处“却”含有转折意义。清秋以为他不会出门,没想到他去接电话,但是更没想到他永久都没有回来,这不仅超出了清秋的预期,更是远超清秋心中所想。同时,“不料”之前的分句与“不料”之后的分句形成了對立关系。

③现在正是七月,大气很好,但很炎热,不料他们竟会想到这样的念头,倒是有些奇怪。(亨利克·显克维支《十字军骑士》)

例句③中,“不料”与“却”连用,构成“不料……竟然……”结构,此处“竟”含有转折意义,也可省略,进一步增强了意料之外的语气。

④大家以为他真是去方便一下,去去就来的,不料过了十分钟仍不见他回来。(米·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

例句④中,“不料”与“却”连用,构成“不料……仍然……”结构,此处“仍”的含义为仍然、依旧。不见他回来已是超出大家的预期,十分钟后他还没有回来更是让大家没有想到。同时“不料”之前的分句与“不料”之后的分句形成了对立关系。

⑤桂英想着他恼上了一定不肯再见面,不料他倒来送行,不过也许他是和别人送行,无心在车站上碰着的罢了。(张恨水《欢喜冤家》)

例句⑤中,“不料”与“却”连用,构成“不料……倒……”结构,此处“倒”含有反倒、反而的意思。桂英没有想到他会来送行,增加了意外的程度。

例句①—⑤中,“不料”分别与“还”“却”“竟”“仍”“倒”连用,构成短语的结构。而“还”“却”“竟”“仍”等词则是增强了表达“没想到”意外的程度。

2.“不料”在句子中间,前后没有断句时,其成分是作为动词出现的。例:

⑥虽然这有点本末倒置,但她太精干了,无她不能,无她不会,无她不料中的事,也无她不插手会办成的事。(李国文《情敌》)

例句⑥中的“不料”为动词,含义为“想不到、猜不中”。

⑦敏明不料加陵会来,更不料他一下就决心要跟从她。(许地山《命命鸟》)

例句⑦中的“不料”虽为动词成分,但是表达的却是意料之外,有转折含义,意为“没想到”。

例句⑥—⑦,这两个句子中的“不料”在句子中间,是作为动词成分而出现的,其含义分别是“想不到”“没有想到”,后者具有转折意义。

(三)“不料”在句末位置时

“不料”位于句末时,其意义也为“没有料想到”。例:

①然而这句话在梅女士也是同样的不料。(茅盾《虹》)

②孙中山的到使馆,的确“为使馆中人所不料”。(李敖《孙中山研究》)

③燕西见她这样,倒是有拒绝的意思,实在出于不料。(张恨水《金粉世家》)

例句①—③中,“不料”是出现在句子末尾的,其含义也是“没有料想到”。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但也有典型的转折的含义。

三、反预期标记“不料”的表达功能

“反预期”最早是由HEINE et al.于1991年提出的,是由“预期”衍生出了“反预期”的概念。“反预期”是常见的语法范畴,其语法形式表现为“反预期标记”。陆方喆把能表达反预期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称为“反预期标记”[4]。人们一般将反预期分为三种:与受话人预期相反、与说话人预期相反、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相反。“不料”含有反预期信息,是一个典型的反预期标记。

(一)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

当反预期标记“不料”表示与说话人预期相反时,既可位于主语的后面,也可位于主语之前,与说话人已有的预期相反。例:

①我料定你一点钟以前,不能进房的,不料居然早来了。(张恨水《金粉世家》)

例①中“我料定你一点钟以前,不能进房的”,正常预期是“一点钟以前不能来”,但实际上“早来了”,实际行为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

②等他有了形迹,我再说也不迟。可不料这一回,他真熬到要办才说。(张恨水《金粉世家》)

例②中“等他有了形迹,我再说也不迟。”的正常预期是“有了形迹”,但是实际上却没有按照说话人预期的来,而是“熬到要办才说”,与预期相反。

(二)与听话人的预期相反

当反预期标记“不料”表示与听话人预期相反时,一般位于主语后面,与个体已知信息相反,往往与说话人的言行形成对立。例:

③他哇啦哇啦说了两三句,不料说得意外的好。(夏目漱石《我是猫》)

例③中“他哇啦哇啦说了两三句”,原本以为是说的不怎么样,但实际上说的意外的好,与听话人的预期相反。

④她们听见爸爸请他留下来吃饭,心里大为高兴。不料上校说实在无能为力,她们又不胜遗憾。(简·奥斯汀《劝导》)

例④中“她们”为听话人,听的则是“上校”说的话。“她们”原本以为上校是有能力的,但实际上“上校无能为力”,与听话人的预期相反。

(三)与生活的常规预期相反

当反预期标记“不料”表示与生活常规预期相反时,一般位于主语之后。生活常规也称社会共享预期,一般体现为某个言语社会普遍接受或认可的先设,与生活常规相反即为与合情的推理相反。例:

⑤心想,他这种欧化的人,倒不料有这种古色古香的供品,这也是礼失而求诸野了。(张恨水《金粉世家》)

例⑤中“欧化的人”指的是指模仿欧洲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的人。一般来说,“欧化的人”对中国这些古色古香的供品的了解和拥有都是少之又少,而例句中被欧化的人却拥古色古香有这样的供品,与人们正常的思维认知不同,与常规预期相反。

⑥我真纳闷!那么一个有道德的姑娘,不料……干出这样的事!(契诃夫《走了》)

例⑥中“家伙”一词可以看出是一个不怎么样的人,这个有道德的姑娘嫁了一个不如人意的男人。但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有道德的姑娘都会找一个很好、让人满意的伴侣,但实际上例句中有道德的姑娘找的伴侣并不怎么样,与常规预期相反。

“不料”不仅能表示偏离预期性的信息,也能传达、强调或凸显说话人“自我”的立场、态度和情感。如“不料竟然迟到了”,去掉“不料”后,这个语句只是对客观陈述实际情况,不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色彩。而加上“不料”后,便能传达出说话人对“竟然迟到了”这一偏离其预期情况出乎意料的心理感受。

四、结语

人们在使用语言传递信息时,由于在文化、交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信息量的接收有所不同,学者们一般将言语中语言成分所传达的信息分为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和中性信息三种。“不料”作为连词,表达的转折意义已经越来越成为其本身意义,使用频率也是越来越普遍,“不料”作为反预期的一个代表词语被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增进对反预期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陆方喆,曾君.反预期标记的形式与功能[J].语言科学,2019(1).

[2] 陈丽.汉语转折范畴的历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 王勇.一种反預期格式“还X就Y”[J].语文学刊,2014(13).

[4] 陆方喆.现代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5] 韩蕾,刘焱.话语标记“别说”[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6] 宗守云.“X比Y还W”的构式意义及其与“X比Y更W”的差异[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4).

[7] 孙洪威.反预期标记“别说”[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1).

[8] 刘焱,黄丹丹.反预期话语标记“怎么”[J].语言科学,2015(2).

[9] 刘焱.反预期信息标记“别看”[J].汉语学习,2009(4).

[10]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1] 单威.现代汉语偏离预期表达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12] 文艳婷.反预期话语标记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13] 陆方喆,朱斌.语言中的违预期信息与违预期范畴[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4).

作者简介:徐丹妮(1996—),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单位为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研究方向为应用翻译学。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语义
语言与语义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V+X+算+X”构式的语义功能及语义网络——兼及与“V+X+是+X”构式的转换
“熊孩子”语义新探
语义交换对象在交换模型中的使用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