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科举制度 读书 价值实现
为了纪念曾经的美好,毕业生们绞尽脑汁为自己的校园时光策划最后的纪念,那么古人是否也有丰富多彩的毕业活动?他们又怎样庆祝自己的毕业季呢?
序曲:解试之后办“乡饮酒礼”
隋唐时期,科举制成为中央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普通读书人经解试、省试两级考试后(宋以后在省试后增加殿试,考试变为三级;元明清三代将解试、省试改名为乡试、会试),获得授官资格。在这两级考试之间,各地官员会为通过解试,即将赴京参加省试的学子举行盛大的乡饮酒礼,一来庆贺他们通过第一级考试,二来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级考试中有优异表现,为家乡争光。
重头戏:拜主考拜宰相再拜皇帝
乡饮酒礼仅是第一级考试之后的活动,充其量只能算古人“毕业季”的序曲,真正的重头戏要到考试结束、放榜传胪(放榜,张榜公布考试结果。传胪,殿试后皇帝命礼部官员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后方才慢慢登场。这些新科及第的“毕业生”,要参加谢恩、过堂等活动。
首先是拜谢主考官的“谢恩”。唐代省试放榜之后,凡榜上有名的进士,要一同前往主考官的府邸,感谢座主(应举士人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的拔擢之恩。谢恩时,各位及第进士按名次排好队,状元出列致辞,接着进士们一一拜见主考官,作自我介绍,并致感谢之意。有时新科进士要一连几天去谢恩,直到皇帝正式批准、确认他们的考试结果。
随后,主考官便要带领新科进士到中书省都堂去拜见宰相,是为“过堂”。过堂前,新进士们得先到大明宫光范门内集合,备好丰盛的酒席,等候宰相上堂。宰相到达之后,相关官员会过来收取进士的名纸(古代汉族拜谒时用的帖子),紧接着主考官带领进士们进入中书省,在都堂依次站立。主考官向宰相行礼毕,仍由状元代表致辞,其余进士依次作自我介绍并致谢,和谢恩时一样。之后,再由主考官带领他们行礼、退下。
宋代,皇帝为防止座主与门生结为朋党,明令禁止新科进士向主考官和宰相谢恩,亦不准自称“门生”,谢恩、过堂仪式都逐渐衰落。考试增加殿试之后,所有进士及第者均为“天子门生”,唐时向主考官谢恩之礼也变为向皇帝谢恩,由新科状元率领诸及第进士上谢恩表,称为“朝谢”。之后,元明清三代亦延续了这一礼节,朝谢也成为古代“毕业生”们通过考试后要做的第一重要之事。
狂欢:赴琼林宴
进行完这么多严肃繁复的礼仪活动,“毕业生”们终于可以尽情地“毕业狂欢”了,時谓“期集”。首先少不了的是“毕业聚餐”,即黄梅戏《女驸马》唱词中提到的“琼林宴”。它是皇帝专为款待新科进士而举行的宴会,因北宋时赐宴地点位于皇家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在不同时代又有“闻喜宴”“恩荣宴”等别称。更贴近于现代的毕业宴,吃完这顿,同年们就自赴前程、各奔东西了,故而又称“离会”。
(山的那边摘自“每天读国学”新浪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