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琼
【摘 要】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当前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利用正确方式准确计算出结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才能确保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升。本文对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 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只有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以后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题型都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计算能力来解决,由此可见这方面能力的强弱,關乎着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计算能力,学生才能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这充分体现了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性
通过对小学生的了解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学生性格比较活动,而且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为学生构建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其产生探索知识的动力,为计算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如果在数学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甚至是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排斥心理,这样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会逐渐降低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为计算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情节。可以为学生准备几个物品,并标明价格,然后让学生以不同买家的身份进行购物,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沉浸到教学活动中。另外,在这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可以使学生之间相处更加融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教学引导,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时期的学生缺乏自主性,而且没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和计算过程中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解题思路,以此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使计算能力可以得到较大提升。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规则,然后才能解决各种题型中的计算问题。通过引导可以使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在计算时可以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提高解题效率。比如,关于“小数乘法”的学习,在实际练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列出一些基础的整数乘法计算题,用于巩固自己的基本计算能力,然后再由易到难地为学生举例,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其计算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地锻炼。另外,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总结这些问题,找出错误的根源,以此来防止再犯类似的错误,计算的正确率也可以逐步提升。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解题中容易出错的方向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出题,这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整体水平也能有所提升。
三、注重计算练习,提高正确率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虽然拥有很高的计算能力,但是往往比较粗心大意,对待数学问题不认真,从而导致了计算上的错误,这也是当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要不断加强相关练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且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时,要给予一定的处罚,让他们引以为戒。基于此,要让学生认真审题,同时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这方面的锻炼,使其明白要想保障计算的准确性,就要查看例题中的每个符号和数学,然后再按照正确的解题顺利来计算,在计算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只是简单过一遍就开始快速地计算,这样只能提高计算效率,而无法保证结果。同时,计算完成以后,还要认真核对,查看自己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准确,以此来对答案进行检验。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验算能力,这也是培养计算能力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方面,要想获得好的计算结果,验算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任务,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培养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从而为计算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使学生拥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让计算更加高效、准确。
参考文献
[1] 白小娟,高丽.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0):186-187.
[2] 杨丽.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数学渐进式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2018(11):51-52.
[3] 程建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基本计算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