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造字本义”和“用字本意”教好文言文

2021-10-08 03:02高洁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言文小学语文

高洁

摘要:读懂文言文关键用字的“造字本义”和“用字本意”,将“字词原本含蕴着的情感”移到文章内容之中,从而深刻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去传承文言文的“古代文言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關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造字本义;民族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4-0012-03

统编教材新增了大量文言文篇目,旨在强化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如何通过文言文的教学引导深谙民族语言文化的精髓,深入体会优秀文言作品经典的情感、体会民族精神?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深入的探索。

一、读懂“造字本义”,在联系中深入体会情感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一般是先“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再综合起来读懂句子的意思”,类似于“翻译”,这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是,教材中的一些关键的、体现着古代文化精髓(作者独特思考)的字词,如果也按照“借助表示现代汉语意义的注释来解释”的方式去读,就很难对作者用文言特质的字词传递出来的文化和情感有深入体会,学生读起来枯燥无味,有时还会出现偏颇。为了体会情感,读出情感,尽管老师很用心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有重音地朗读,示范朗读”,但是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我们知道,文言文时期所用到的汉字,有很多是从象形字(甲骨文、篆中的大篆)演变而来的,这些汉字本身具有极强的“表意性”。比如,“意”最早是金文,表达的意思是用语言(声音)来传递(内心的)情感。汉字具有表意特征,自然就表达着情感,而这情感是附着在汉字构成的每一部分所代表的形象及其综合起来的形象之中的。教师从“造字本义”去分析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就能够从汉字“造字本义”中蕴含着的情感和文化特征来推测古人所要表达的、原本就藏在古人所运用的文字之中的独特情感态度,阅读时也能够很好地体会情境。

比如四年级《囊萤夜读》,学生学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其中,“恭勤”,教材给出的解释是“肃敬勤勉”,但就这个解释四年级学生就很难理解,让他们用这个解释来理解“恭勤”—“车胤肃敬勤勉”,自然也就比较枯燥,留下的仅仅是一个比较通俗的认识:车胤很勤奋。接下来再读,了解到车胤读书勤奋到油灯没有油时,逮来很多萤火虫,晚上借助萤火虫的光亮读书。这样的学习,仅仅触及到了传统文化的“形”,没有触及到传统文化的“神”。于是,学生对故事的认识,就好像很多人一样,认为读书是很苦的差事,不做也罢。

怎样让学生触摸到传统文化的“神”?

在学生基本上读懂了“车胤很勤奋”的意思之后,我们先引导学生认识“勤”的造字本义:

师:我们来看“勤”这个字的造字本义。

“勤”的左半部“堇”表示“受到束颈枷锁的束缚和火刑”,右半部分“力”表示“劳逸”,这个字的造字本义“受刑和劳逸”。

了解了造字本义之后,接下来我们再学习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勤”:

师:“勤”表示受刑和劳逸。这是很难受、很苦的事情。这里,指的是车胤做什么也是很苦的事情?

生:读书是很苦的事情。

师:结合下文,再结合你读过的书,还可以结合你们的实际想象一下,勤奋读书为什么会是很苦的事情?

生:没有光亮,只能靠萤火虫的光亮来读书,这是很苦的事情。

生:我想起来了,头悬梁锥刺股,那是很苦的事情。只能一个人在家中读书,就好像被“囚禁起来”一样,是很寂寞的事情。

师:是啊,读书是很苦的事情,跟我们比起来,古人读书,车胤读书更是很苦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他还能“囊萤夜读,以夜继日”?

(矛盾出现,学生产生了矛盾冲突)

师:好,我们忽略了一个字“恭”,我们像刚才理解“勤”那样理解一下“恭”

(心),表示“在心中供奉”,“心”演变成了现在书写成的样子

师:造字的时候,“恭”表示敬奉神龙。在本文,指的是车胤敬奉什么呢?

生:敬奉读书。

生:他像古人敬奉神龙一样敬奉读书。

师:为什么要敬奉读书呢?学生由此去展开想象:读书可以达到怎样的目的?

生:成为“博学多通”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成为科学家、军事家!成为能够为人类造福的人!

师:对啊,在车胤的心中,读书是一件怎样的事情?

生: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一件自己一定要做到的事情……一件做完了能够让自己特别快乐,特别有收获,特别高尚的事情……不读书就好像对神灵、对祖宗不尊敬一样的事情,做完了内心才能安宁。

师:好啊,那么,尽管勤奋读书是令人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因为车胤对读书内心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恭敬!期待!喜欢!觉得读书特别的好!读书能够“博学多通”!

师:所以呢?

生:他宁愿“囊萤夜读”!

生:我想,他可能也会“头悬梁锥刺股”!

师:是啊,要想追求好的成绩,要想有好的未来,我们现在就得怎么样?

生:勤奋读书!

……

上面的教学片段中,由于关注了“恭”和“勤”的造字本义,学生感悟了中华民族灿烂的造字文化——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含义,表达不同的情感;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再读懂“恭”与“勤”的关系,“恭勤”与博学多通,学生又感受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辩证哲学,感受了中国古代名人好学的精神。

二、在语境中把握“用字本意”,准确把握文言文主旨

有一些文言文的关键字教材有明确的“特指”,但随着时代变迁出现“意义泛化”。比如:《自相矛盾》中的“誉”,教材没有给出具体解释,而是让学生“猜测”,学生基本都“猜测”为“称赞、夸奖”。这与《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没有什么区别。于是,“誉”的教学,就停留在了“称赞”上面,而感情的体会就不够深入了——没有在“誉”字上面做文章。

网络《象形字典》从字形演变的角度来分析“誉”字的造字字义:上面一部分表示“众人推举”,下面一部分表示“評说、称赞”,“誉”的造字本义是“被众人(不包括自己)称赞”。这是作者用这个字的“本意”。如果从这个“特指”的解释结合语境来分析,体会情感就有文章可做了。

师:“誉”原本指的是谁来夸奖?

生:众人。他人。使用过他的矛或者盾的人。使用过他的矛或者盾觉得好的人。

师:但是,文中是“谁在夸奖谁”?他的矛或者盾是不是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推举、赞赏?

生:不是,只是他自己在赞赏。

师:是啊,东西好本应该别人夸,他却自己夸。为什么?

生:因为他要把矛和盾都卖出去。他就是像现在大街上吆喝着卖东西的,没准是在骗人呢。

师:好,那么,你们根据他的这种心理,想一想,他会怎么吆喝?

……

于是,学生将卖“矛”和“盾”的商家空口无凭的叫卖的心态体会的淋漓尽致;也体会到了出现“自相矛盾”逻辑思维错误的根源。

有一些文言文中关键字有所特指,但是,“注释”或者字典中给出的解释有多种义项,学生对字义理解或者义项选择偏颇,就会对文本的主旨理解片面。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来精心选择,准确理解字义的“范围特指”。

比如:《伯牙鼓琴》中的“志”。教材给出的解释为“心态、情志”。这个解释,即使是六年级学生也很难形成自己经验中的东西,停留在“教条”上。如果结合语境,也可以解释为“想到”,只是,这里,仅仅是一般的想到,也就没有什么来道了。《辞海》将“志”解释为“志向、意志”,《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志”解释为“志向、志愿”。网络《象形字典》将“志”解释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一些老师的课堂按照“心中所想”来理解“志”。在理解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伯牙还“志在什么”?学生纷纷发散思考:志在小溪、志在小鸟、志在草原、志在白云、志在杨柳……老师继续引导:这时候,锺子期呢?潺潺乎小溪、渺渺乎白云、茫茫乎草原、茵茵乎杨柳……

这就是对“心中所想”的理解。而这样的理解恰恰出了问题:“高山流水”与“下里巴人”混成了一体。

那么,这里的“志”到底解释成什么呢?

我们得去思考《伯牙鼓琴》的主旨是什么。主旨是“知音难觅”,难在哪里?难在“高山流水”之志:像太山那样,能够顶天立地、高尚无比、会当凌绝顶,一觅众山小;像江河大海一般“海纳百川”“上善若水”,这不是一般人都能理解的。

“志”的解释“如何选择”?得结合文章的语境,结合“高山流水”,来选择“志向”这一解释,而且需要在具体语境中认识“志向”所具有的“高、远、大”的特征,是人生的崇高远大志向。这,才是本篇古文所倡导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誉”也好,“志”也好,作者在这里用这个字,是由作者特殊考量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关键字的“用字本意”,这样才能准确深入的把握文章主旨。

猜你喜欢
文言文小学语文
雏燕
文言文阅读专练
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