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英
【摘要】小学是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形成的阶段。教师要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方面发展。教师需要在学生上课阶段进行积极探索,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使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小树立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开心学习的观念和理念。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建设的途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積极配合。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意义;措施方法
【正文】德育教育,一直是作为中国教育树立学生三观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一个恢宏的系统。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血、社会责任心、团结互助精神,加强其保护自我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等等,既可以使得学生健康成长,又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学校和老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将德育目标融会贯通,不仅要体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更要进行文化的浸润,以积极健康有效的方式,将实现德育目标和自身实践的创造性转化。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塑造孩子的三观,培养优秀的道德品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
一、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意义
德育是中华民族存留下来的优秀历史,是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实践结果。道德虽不强制法律的要求,但的确是一个人在社会的底线。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进步,需要将德育教育从小进行培养,从小学生开始做起,将优秀的民族历史沉淀继续发扬光大。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响应国家号召,有力的进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好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对中小学青年学生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有效性的不断推进对于一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通过组织开展这种形式多样的小学学生德育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可以促使德育工作者可以有效性的培养小学生德育,使一名小学生真正学会建立坚强的德育理想政治意志,养成良好的传统德育思想学习观和生活习惯,培养德育使一名小学生健康生长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美等综合素质全面性强的德育人才。
二、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方法
2.1加强精神塑造,确立核心价值观念
“立德树人”作为国家教育的根本目标,需要把这一目标融入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体系教育,社会实践操作以及各个环节和主体中去。在字里行间感叹祖国风土人情,感恩万物之灵性,学习优秀的为人处世方式,最终引导学生完成德育的课程目标;与时代精神进行学习,在轻松平和的语言中,学会认真学习,学会努力生活,学会更好的做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塑造,以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来引导学生做到大爱的情怀。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一文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欣赏大自然的神奇壮观,感受观潮所带来的自然美熏陶,感叹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巨人的花园》中,通过“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巨人和孩子们摒弃冲突,重归于好,双方以轻松幽默的对话方式,使学生明白分享的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加强学生对分享使人快乐的精神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舍得观念。
2.2创新德育课程,引领德育目标实践
传统的课堂主要以老师讲解,学生理解做为重点,对德育传播的教育方式多体现在于教师的德育。学校,老师和社会需要推动德育观念的转变,树立“每个课堂都是德育大舞台”的观念创造性转化,拓展课堂内容,明确课文核心价值观念,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方式。以“德育”作为主线课文内容,各科学科特点作为支线内容。在语文学科中,寓景于情,倡导情感共鸣;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式,逻辑严谨,聪明睿智;在英语学科中,领略异国风情,感受他国浪漫文化。不同学课的创新德育发展,指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性人格。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城》一文中,课本通过对气势恢宏,高大坚固的长城描述,感受作者对大好河山的赞许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深切的赞叹之许,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同时引入“世界遗产”,课程结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了解“世界遗产”并可以举例一二。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周恩来先生掷地有声的一言,让学生感受周恩来总理先生博大的爱国胸襟以及远大的报国志向,引导学生刻苦学习,踏实奋进,承担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教育发展阶段,班主任要深刻改变传统德育观念,充分利用课本知识与德育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不仅可以为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价值观和取向教育提供一个科学德育引导,也是我们促进德育教学工作效率大中小幅度稳步提升的一个重要有力条件。德育建设,这一教育目标在很长的一段教育生涯中都是很重要的。对于德育教育,也绝对不仅仅只是小学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阶层教育部各界人士的认可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徐明琴.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21(70):19-21.
[2]高银霞.小学班主任德育的有效途径探讨[J].新课程,2021(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