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八一羽毛球队队员”

2021-10-06 13:23
羽毛球 2021年8期
关键词:全军集训全运会

陈扬:我的“前-八一”羽毛球生涯

陈扬的运动员时光

我的球员职业生涯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所以我所经历的解放军羽毛球生涯和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后来的八一羽毛球队是有所区别的。

我是在1973年2月从江苏省南京体院青训队入伍到江苏省军区通讯连的,入伍后代表省军区参加了不少羽毛球比赛。1973年4月,我参加南京军区比赛,获得女子单打第一名,随即被选拔到南京军区代表队。在紧接着5月进行的全军羽毛球比赛中,我同时获得团体和女子双打名次,就被选拔到八一队,到福州军区体工队所在地福建前线的福州市鼓楼尖兵路1号进行集训。

当时,全军各兵种和大军区陆续组建体育工作队伍,备战1975年的第三届全军运动会。1975年上半年的全军运动会结束后,八一队又选拔了一批队员,留在了北京,就在红山口集训了一整个夏天,备战下半年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那也是我唯一一次以运动员身份参加的全运会。

第三届全运会后,全军整合的“八一羽毛球队”正式组建,队员们从各自的部队将自己的所有关系(供给关系、党团员关系)转到八一队,由解放军体育学院代管。队伍直属北京,但训练地在广州,一直到1980年全军裁军,八一羽毛球队解散。也就是这样的机缘,我的人生就此和广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八一队在广州训练,大家都铆着一股劲,很想练出来,所以都非常自律刻苦。解放军队伍最大的特点是组织纪律性强,出早操、吃饭、去训练场全部整队集合,三人成行,二人成列,内务等都是按照连队要求具有军队特色。

八一队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我还记得当年在福州集训时,队伍让队员到英雄的“红色尖刀连”当兵锻炼,去红色根据地莆田会议旧址参观。1976年,我们在广西参加完全国羽毛球比赛,紧接着就下广西,到中越边界的边防部队去生活、锻炼。

从部队回来后,我们都深有感触。当时的国家环境很不容易,经济状况不是很好,队里总是教育我们说,每个羽毛球運动员的背后可是有很多农民在养着我们,每个球都是很贵的,如果不好好训练,那就是对不起为我们付出的人民和国家。所以,我们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环境,立志为军队争光做贡献。

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精神,我们深感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全军指战员,心中有着极强的信念感和荣誉感。虽然当时的解放军羽毛球队水平不是特别高,但解放军队在团体赛中是每一个对手都无法小觑的存在,因为军人有着特别英勇顽强的拼劲。后来,随着队伍成绩的不断攀升,有不少运动员被调到国家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还有一些人仍在省队当教练。铜盘山基地不但为国家队输送优秀羽毛球人才,还培养了一大批解放军羽毛球裁判员。

1978年,八一队解散前夕,全国高考恢复,我考上了广州军区的军医学校,从此退役转型。虽然我在八一羽毛球队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那段时光足以影响我一生,“见荣誉就让,见困难就上”成为了我待人处事的座右铭。

我是2006年年底进入八一队的,在那之前代表的是重庆队。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2006年的全国冠军赛和全国锦标赛,我遇到的都是八一队的大姐姐们,我被“虐”得很惨。那一年正好是八一女队夺得全国锦标赛女团冠军,所以我很记得。

可能这也是缘分吧!曾经横扫我的姐姐们竟然很快就成了我的师姐,带着我成长。

陈导(陈伟华教练)凶,很多人都知道,但其实我只赞同一半,因为他对我算是比较温柔的。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比较晚才到队里,性格又比较内向,所以陈导在这方面还是会照顾到我的情绪。恰恰因为他对我不太凶,其他队员还说他偏心呢,哈哈!

陈导唯一一次对我发火应该是2009年全运会的单项资格赛,我跟陈晓佳打到第三局后半段,我体力不行了,陈导在一旁干着急,很大声地训我。要不是另一位教练拉着他,说不定他都要上场踹我两脚了!幸好,我最后赢下了比赛。

其实,陈导不是凶,也不是对谁不凶,而是把队员当成家人,因材施教。10年后,我们八一女队在合肥的全国团体锦标赛上再次登上冠军领奖台,虽然那时陈导已经不是教练,当起了比赛仲裁,还客串担任了我们女团决赛的解说嘉宾,但我们很自然地跟他分享冠军的喜悦。

我的运动生涯主要都是以军人的身份参赛的,不管是国内赛还是国际赛,从刚开始的国际公开赛到后来的奥运会、苏杯、尤杯、世锦赛,直到最后的军运会。作为军人,作为中国队的一员,以羽毛球场为战场,以拍子为武器,站上领奖台时穿起军装,敬军礼,这都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骄傲。这辈子有幸能加入部队,穿上军装,我很自豪!

李雪芮:穿军装,敬军礼,很骄傲

我的球员职业生涯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所以我所经历的解放军羽毛球生涯和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后来的八一羽毛球队是有所区别的。

我是在1973年2月从江苏省南京体院青训队入伍到江苏省军区通讯连的,入伍后代表省军区参加了不少羽毛球比赛。1973年4月,我参加南京军区比赛,获得女子单打第一名,随即被选拔到南京军区代表队。在紧接着5月进行的全军羽毛球比赛中,我同时获得团体和女子双打名次,就被选拔到八一队,到福州军区体工队所在地福建前线的福州市鼓楼尖兵路1号进行集训。

当时,全军各兵种和大军区陆续组建体育工作队伍,备战1975年的第三届全军运动会。1975年上半年的全军运动会结束后,八一队又选拔了一批队员,留在了北京,就在红山口集训了一整个夏天,备战下半年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那也是我唯一一次以运动员身份参加的全运会。

第三届全运会后,全军整合的“八一羽毛球队”正式组建,队员们从各自的部队将自己的所有关系(供给关系、党团员关系)转到八一队,由解放军体育学院代管。队伍直属北京,但训练地在广州,一直到1980年全军裁军,八一羽毛球队解散。也就是这样的机缘,我的人生就此和广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八一队在广州训练,大家都铆着一股劲,很想练出来,所以都非常自律刻苦。解放军队伍最大的特点是组织纪律性强,出早操、吃饭、去训练场全部整队集合,三人成行,二人成列,内务等都是按照连队要求具有军队特色。

八一队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我还记得当年在福州集训时,队伍让队员到英雄的“红色尖刀连”当兵锻炼,去红色根据地莆田会议旧址参观。1976年,我们在广西参加完全国羽毛球比赛,紧接着就下广西,到中越边界的边防部队去生活、锻炼。

从部队回来后,我们都深有感触。当时的国家环境很不容易,经济状况不是很好,队里总是教育我们说,每个羽毛球运动员的背后可是有很多农民在养着我们,每个球都是很贵的,如果不好好训练,那就是对不起为我们付出的人民和国家。所以,我们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环境,立志为军队争光做贡献。

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精神,我们深感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全军指战员,心中有着极强的信念感和荣誉感。虽然当时的解放军羽毛球队水平不是特别高,但解放军队在团体赛中是每一个对手都无法小觑的存在,因为军人有着特别英勇顽强的拼劲。后来,随着队伍成绩的不断攀升,有不少运动员被调到国家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还有一些人仍在省队当教练。铜盘山基地不但为国家队输送优秀羽毛球人才,还培养了一大批解放军羽毛球裁判员。

1978年,八一队解散前夕,全国高考恢复,我考上了广州军区的军医学校,从此退役转型。虽然我在八一羽毛球队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那段时光足以影响我一生,“见荣誉就让,见困难就上”成为了我待人处事的座右铭。

我是2006年年底进入八一队的,在那之前代表的是重庆队。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2006年的全国冠军赛和全国锦标赛,我遇到的都是八一队的大姐姐们,我被“虐”得很惨。那一年正好是八一女队夺得全国锦标赛女团冠军,所以我很记得。

可能这也是缘分吧!曾经横扫我的姐姐们竟然很快就成了我的师姐,带着我成长。

陈导(陈伟华教练)凶,很多人都知道,但其实我只赞同一半,因为他对我算是比较温柔的。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比较晚才到队里,性格又比较内向,所以陈导在这方面还是会照顾到我的情绪。恰恰因为他对我不太凶,其他队员还说他偏心呢,哈哈!

陈导唯一一次对我发火应该是2009年全运会的单项资格赛,我跟陈晓佳打到第三局后半段,我体力不行了,陈导在一旁干着急,很大声地训我。要不是另一位教练拉着他,说不定他都要上场踹我两脚了!幸好,我最后赢下了比赛。

其实,陈导不是凶,也不是对谁不凶,而是把队员当成家人,因材施教。10年后,我们八一女队在合肥的全国团体錦标赛上再次登上冠军领奖台,虽然那时陈导已经不是教练,当起了比赛仲裁,还客串担任了我们女团决赛的解说嘉宾,但我们很自然地跟他分享冠军的喜悦。

我的运动生涯主要都是以军人的身份参赛的,不管是国内赛还是国际赛,从刚开始的国际公开赛到后来的奥运会、苏杯、尤杯、世锦赛,直到最后的军运会。作为军人,作为中国队的一员,以羽毛球场为战场,以拍子为武器,站上领奖台时穿起军装,敬军礼,这都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骄傲。这辈子有幸能加入部队,穿上军装,我很自豪!

郑雨:难舍难分,不说再见

小时候我在镇江练球,可能是缘分吧,陈(伟华)导刚好到镇江开会,看到了我。也不知道我当初是因为什么让陈导相中的,他问我要不要到队里练,我就义无反顾地答应了。我记得当时我先在深圳练了半年,北京奥运会后正式到福州铜盘山训练。

第一次接触专业队的我对一切都很好奇,可能也是因为当时山上只有羽毛球一个队伍。我住在两人合住的宿舍,每天到球馆训练只需要走几十米路,我感觉挺幸福的。去年年底我没有参加全国锦标赛,特意回了一趟福州。走在铜盘山头上的每一步都仿佛会有背景音乐,脑海里浮现出当年的画面,过电影一般。回到球馆时,我真的忍不住了,放肆大哭。亲爱的八一队,我不想离开!亲爱的队友们,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是八一羽毛球队最闪耀的星星!

1999年,我曾经在八一队集训,同批的还有蒋燕皎,当时江西队和八一队一直有共同培养的传统。或许这就是缘分,兜兜转转,我在2007年正式入伍。入伍后,我基本都在国家队训练,很少回到铜盘山,但在退役后学习当教练的日子,同样是八一队给了我继续成长的土壤。

2009年和2013年这两届全运会是我为八一队发热最多的,2009年赛前,我只和赵婷婷合练了两堂课就比赛了,没想到最后能夺冠。加上我在男双上又和弟弟何汉青搭档,每天都双线双赛,成为我对山东全运会印象最深的一点。到了2013年,最后的男团铜牌战是我们每个人会记一辈子的情景,那种感觉跟四年前自己在单项上夺冠是完全不一样的。

何汉斌:队伍给了我成长的土壤

小时候我在镇江练球,可能是缘分吧,陈(伟华)导刚好到镇江开会,看到了我。也不知道我当初是因为什么让陈导相中的,他问我要不要到队里练,我就义无反顾地答应了。我记得当时我先在深圳练了半年,北京奥运会后正式到福州铜盘山训练。

第一次接触专业队的我对一切都很好奇,可能也是因为当时山上只有羽毛球一个队伍。我住在两人合住的宿舍,每天到球馆训练只需要走几十米路,我感觉挺幸福的。去年年底我没有参加全国锦标赛,特意回了一趟福州。走在铜盘山头上的每一步都仿佛会有背景音乐,脑海里浮现出当年的画面,过电影一般。回到球馆时,我真的忍不住了,放肆大哭。亲爱的八一队,我不想离开!亲爱的队友们,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是八一羽毛球队最闪耀的星星!

1999年,我曾经在八一队集训,同批的还有蒋燕皎,当时江西队和八一队一直有共同培养的传统。或许这就是缘分,兜兜转转,我在2007年正式入伍。入伍后,我基本都在国家队训练,很少回到铜盘山,但在退役后学习当教练的日子,同样是八一队给了我继续成长的土壤。

2009年和2013年这两届全运会是我为八一队发热最多的,2009年赛前,我只和赵婷婷合练了两堂课就比赛了,没想到最后能夺冠。加上我在男双上又和弟弟何汉青搭档,每天都双线双赛,成为我对山东全运会印象最深的一点。到了2013年,最后的男团铜牌战是我们每个人会记一辈子的情景,那种感觉跟四年前自己在单项上夺冠是完全不一样的。

谭强:八一精神,终身受益

我是2015年从安徽队转入八一队的,虽然当时在国青队集训,但每次全国比赛时看到八一队队友的比赛气质都令我非常敬佩,大家会抱团拧成一股绳,齐心往上走,特别有军队的气氛。

虽然没有在铜盘山长时间训练的经历,但每次到那边我都会深受感染,特别是每每想到丹哥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就会感觉榜样在身边,时常反问自己:他做到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早上6点半集合,晚上9点点名,我相信在八一队练就的精神不管到哪里都会受益。

猜你喜欢
全军集训全运会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马首是瞻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1次裁军
少年英雄岳云
诗情画意 浪漫色彩
一道国家集训题的简证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