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秋,吴广勋,郑浩,杨月策
(1.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三江县 545500;2.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农业技术推广站 三江县 545506;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南宁市 530022;4.三江侗族自治县植保植检站 三江县 545500)
随着“稻渔综合种养”广西三江模式的发展,2019年三江县的“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推广至5 000 ha以上,占水稻种植面积(9 200 ha)的54.66%,稻渔产业覆盖70%以上的贫困户,在全县粮食安全生产中占决定性地位。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属于“两迁”害虫之一,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水稻受害后空瘪率增加,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大面积发生时稻田虫苞累累,甚至颗粒无收[1]。据县植保部门2020年6月7日田间赶蛾调查,预计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3(4)级(中等局部偏重发生),而此时正值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水稻长出顶三叶的关键时期。为了探索对该虫有效的防治药剂,同时探索各药剂对稻鱼及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笔者于2020年6月13日开展了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氯虫苯甲酰胺、苦皮藤素和狼毒素4种药剂防治第三代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筛选出安全、有效的防治农药,为指导农户科学用药提供参考[2]。
试验设在三江县八江镇平善村再生稻田块中进行。试验田地势开阔,排灌条件良好,土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41.297 g/kg、全氮2.295 g/kg、有效磷12.7 mg/kg、缓效钾66 mg/kg、速效钾29 mg/kg、pH值为4.43。供试品种(组合)为壮香优1205,于3月20日播种,4月28日移栽,株行距为20 cm×30 cm,喷药时禾苗处于顶三叶长出的关键时期。试验田水稻栽培管理一致,叶片浓绿,长势整齐。
1.6%狼毒素EW(甘肃国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1%苦皮藤素EC(河南省新乡市东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SC(江西新龙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5%氯虫苯甲酰胺WG[优福宽,富美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
1.3.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中稻+再生稻+鱼”的种植模式,共设5个处理:空白对照喷清水900 kg/ha(CK)、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SC 1 200 mL/ha、35%氯虫苯甲酰胺WG 90 g/ha、1%苦皮藤素EC 1 050 mL/ha和1.6%狼毒素EW 1 500 mL/ha。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20m2,小区间用田埂隔开,四周设置保护行。水稻移栽1个月左右,每小区(按每公顷3 000尾的放鱼量折算)放入6尾禾花鲤(体长6 cm)。
1.3.2 施药时间及方法
于2020年6月13日(低龄幼虫盛期)16∶00统一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手动喷药。各药剂分别兑水900 kg/ha对水稻进行均匀喷雾,空白对照区喷清水。
由于采用“中稻+再生稻+鱼”的种植模式,稻田全生育期都保持5 cm以上的水层。中稻按一般杂交稻栽培技术进行管理,再生稻则在中稻(头季稻)收割前10 d,亩施10 kg尿素和5 kg钾肥(具体用量要根据禾苗长势和叶色来决定)作为促芽肥。当头季稻95%左右黄熟、休眠芽开始破鞘现青时为头季稻最佳收割时间。收割时,要平割,不要斜割,保证再生苗质量,要注意适宜的留桩高度,一般高寒山区再生稻留桩25~35 cm。再生稻长出后,要搞好病、虫、鼠、鸟害的防治,再生稻由于各节位腋芽生长发育先后不同,抽穗、成熟期参差不齐,所以要坚持全田完熟后收割,不宜过早,以免影响产量。
1.5.1 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25℃,多云无降雨,南风2级。试验期间(2020年6月13日—28日)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3℃,平均气温26.8℃,6月24日—26日出现了暴雨天气过程。
1.5.2 虫口减退率等指标调查方法
每小区按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丛,共25丛[3]。于施药前和施药后3 d、7 d和15 d分别调查总叶片数、卷叶数和各龄幼虫活虫数,按下列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卷叶率、防治效果、保叶效果[4-5]、杀虫性价比及保叶性价比。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卷叶率(%)=卷叶总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保叶效果(%)=[1-对照区药前卷叶率×处理区药后卷叶率/(对照区药后卷叶率×处理区药前卷叶率)]×100
杀虫性价比=杀虫防治效果/每667m2用的药剂成本×100
保叶性价比=防治保叶效果/每667m2用的药剂成本×100
1.5.3 水稻及鱼产量的调查方法
于头季稻及再生稻成熟时,按小区分别收割、单独脱粒、称生谷重,目测杂质含量(%),然后每小区取1 kg生谷,将生谷晒干称重,按下列公式计算折干率、水稻亩产及增产率,鱼则在再生稻收获时捕捞按小区分别称鲜重。
折干率(%)=取样生谷重/取样干谷重×100
水稻亩产=小区生谷产量×(1-杂质含量)×折干率×667/小区面积
增产率(%)=(各施药处理产量-对照区产量)/对照区产量×100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各小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药后1~15 d观察,各处理区没有发现叶色退淡或落黄、药斑或畸形等现象,表明各处理在示范剂量浓度下对水稻安全。也没发现鱼有浮头或体色变黑的现象,因此这4种试验药剂对鱼也是安全的。
从表1可以看出,施药后3 d,1.6%狼毒素EW 1 500 mL/ha、1%苦皮藤素EC 1 050 mL/ha、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SC 1 200 mL/ha和35%氯虫苯甲酰胺WG 90 g/ha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48%、75.41%、69.14%和63.43%,4种药剂间的防效无显著差异;药后7 d,1.6%狼毒素1 500 mL/ha的防效较好,达到了95%以上,其次是1%苦皮藤素1 050 mL/ha,防效为90.75%,其他2个药剂处理防效较差,但4种药剂间的防效亦无显著差异;药后15 d,4个药剂的防效均达到90%以上,表明这4种药剂都有一定的持效性,但4种药剂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效果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4个药剂处理施药后3 d保叶效果均达45%以上,药剂间保叶效果差异不显著;施药后7 d,1.6%狼毒素1 500 mL/ha保叶效果略好,达到77.67%,1%苦皮藤素1 050 mL/ha次之,4个药剂之间保叶效果差异不显著;施药后15 d,4种药剂的保叶效果均达到75%以上,药剂之间保叶效果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保叶效果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4个药剂处理的性价比从高到低的排列为:1%苦皮藤素1 050 mL/ha>1.6%狼毒素1 500 mL/ha>35%氯虫苯甲酰胺90 g/ha>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1 200 mL/ha,其中1%苦皮藤素1 050 mL/ha的性价比比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1 200 mL/ha的高近1倍(6.8/3.92=1.73)。
表3 几种药剂防治卷叶螟药效试验效果及性价比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算得水稻产量分析的F值(1.75)小于F0.05(3.48),因此可知各药剂间的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相较于空白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以1%苦皮藤素1 050 mL/ha的增幅最大为12.22%,其次是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1 200 mL/ha为10.13%,35%氯虫苯甲酰胺90 g/ha和1.6%狼毒素1 500 mL/ha增幅相近,分别为9.78%和9.15%。算得鲜鱼产量分析的F值(0.139)也小于F0.05(3.48),这说明各药剂间鲜鱼产量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相比也有一定的增幅,但增幅较小(详见表4)。
表4 几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产量
本试验使用药剂在试验剂量浓度下对水稻和鱼无明显药害症状,表明安全性良好。1%苦皮藤素1 050 mL/ha、1.6%狼毒素1 500 mL/ha防治稻纵卷叶螟幼虫速效性快,持效性长,杀虫效果和控制卷苞效果良好,较符合实际生产的要求,但1.6%狼毒素1 500 mL/ha性价比中等,农户在有选择且有性价比高的药剂情况下,基本上会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本试验田条件下1%苦皮藤素1 050 mL/ha性价比最高,最符合实际生产的要求。
综合来看,1%苦皮藤素1 050 mL/ha在防治适期施药后7 d、15 d的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具有一定的持效性和速杀性,性价比最高,对稻、鱼安全,水稻产量高,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时,可以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田上大面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