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粘虫板对间作大豆虫害的防控效果*

2021-10-04 08:10于晓波梁建秋吴海英张明荣
大豆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粘虫盛花期蚜虫

于晓波,梁建秋,吴海英,张明荣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间套作复合种植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友好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粮食产出,为稳定国家粮食产量提供了新的生产途径[1-3]。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在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的带动发展下,南方间套作大豆迅速发展,使得南方地区已成为我国大豆三大优势产区之一,四川已成为全国大豆生产第五大省份[4]。

间套作复合种植能够通过改变单作下农田生态系统的单一结构,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有效降低害虫的食物来源和品质[5],干扰害虫对偏好寄主的选择和识别,从而抑制其产卵和繁殖,减少虫口数量[6,7]。同时系统内作物种类的增加,为害虫天敌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保护和增殖场所,增加了自然天敌的种类和数量[8-10]。国内大豆害虫多达400余种,虫害成为影响我国大豆产量提高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及消费者对大豆品质安全的提升,高效、无毒、无污染的的大豆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迅速发展,其中色板诱杀由于其经济有效、绿色环保等特点已成为虫害防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色板诱杀利用昆虫的趋色特性,诱捕田间害虫使之附着于有色粘虫板,从而降低当代虫源和下代种群发生数量[11,12]。由于黄色具有广谱性诱集效果,使得黄板成为色板诱杀的普遍选择[13]。

利用趋色性诱杀和进行虫害调查的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英等[14,15],国内对于粘虫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虫类的种群测量以及部分害虫的诱杀技术和效果[16,17],且广泛用于蔬菜、花卉、菌类、果树等效益较高的作物[18-21]。色板诱杀应用于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集中于设施栽培或单作种植[22,23],而对玉米、大豆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下的研究尚未间报道。本研究通过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放置黄色粘虫板,比较不同挂放时间和高度下粘虫板对田间大豆虫害的防控效果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四川丘区间作大豆的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土壤

试验于2018年6月至11月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青狮镇大豆科研生产示范基地进行(30°53′N,105°37′E)。供试土壤为紫色壤土,pH为6.62,土壤耕层基础肥力为:有机质11.6 g/kg,全氮1.24 g/kg,全磷0.69 g/kg,全钾28.62 g/kg,速效氮7.33 mg/kg,速效磷6.17 mg/kg,速效钾114.37 mg/kg。

试验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开展,玉米品种为圣玉6号,大豆品种为南夏豆25。玉米种植两行,行距0.40 m;大豆种植3行,行距0.50 m。玉米、大豆行间距0.40 m。粘虫板选用河南烽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黄色双面粘虫版,规格24 cm×24 cm。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A为挂放时期:A1(出苗期、40块/667m2),A2(分枝-初花期、40块/667m2);B为挂放高度:B1(80和100 cm各20块),B2(80和120 cm各20块),B3(100 cm),B4(120 cm)。小区长14.0 m,宽6.6 m,面积92.4 m2。重复3次,每个重复内均设置不挂板为对照(CK)。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1.2.1 虫害调查 盛花期五点取样20株调查豆秆黑潜蝇发生率;盛花期、盛荚期分别调查蚜虫数量、食叶害虫数量以及叶片损失率。

1.2.2 测产 大豆成熟时,每小区单独收获测产,并随机取样种子20 g调查虫食粒率。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2007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采用LSD法分析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色粘虫板对大豆豆秆黑潜蝇的影响

从不同处理下的豆秆黑潜蝇危害率看,与CK相比,苗期挂放粘虫板均能显著降低豆秆黑潜蝇的危害株率,分枝期挂放时B1和B2处理下豆秆黑潜蝇危害株率显著下降,而B3和B4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从防控效果看,A1、B1防控效果最好,达62.50%。总体表现为黄色粘虫板对豆秆黑潜蝇的防控效果随着挂放时间的推迟而下降,且分层挂放(B1和B2)的效果要好于同一高度挂放(B3和B4)(见表1)。

表1 黄色粘虫板对大豆豆秆黑潜蝇防控效果 %

2.2 黄色粘虫板对大豆受损叶片面积比例的影响

从不同处理下大豆受损叶片面积比例看,A1处理下盛花期大豆受损叶片面积比例(4.02%~4.63%)显著低于 A2(4.81%~7.29%),但与CK(5.37%)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盛荚期各处理间下大豆受损叶片面积比例(6.54%~8.02%)较盛花期有所增加,与CK(6.85%)无显著差异(见图1)。

图1 黄色粘虫板对大豆受损叶片面积比例的影响

2.3 黄色粘虫板对大豆蚜虫的影响

不同处理下大豆单株蚜虫头数均显著低于CK。盛花期A1处理下大豆单株蚜虫头数为19.0~25.4头,相对防效为44.54%~58.52%;A2处理下大豆单株蚜虫头数为26.8~35.2头,相对防效为23.14%~41.48%,A1处理的防控效果好于A2。盛荚期A1处理下大豆单株蚜虫头数为6.6~9.4头,相对防效为53.92%~67.65%;A2处理下大豆单株蚜虫头数为6.9~10.9头,相对防效为46.57%~65.98%,不同悬挂时间处理下无明显差异。与盛花期相比,盛荚期单株蚜虫头数明显下降,且防效更为明显(见表2)。

表2 黄色粘虫板对大豆蚜虫防控的影响

2.4 黄色粘虫板对大豆籽粒虫食粒率的影响

从图2中可以看出,A1处理下B2和B4以及A2处理的B3的虫食粒率稍低于CK,其余则均高于CK,且各处理间无规律性变化,表明黄色粘虫板对大豆籽粒虫食粒率无显著影响(见图2)。

图2 黄色粘虫板对大豆虫食粒率的影响

2.5 黄色粘虫板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从图3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看,各处理下大豆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A1B1和A1B2处理显著高于CK,增产幅度分别为13.20%和10.03%。从不同挂放高度看,分层挂放(B1和B2)的防控效果较同一高度挂放(B3和B4)的效果稍好,但差异均不显著。苗期处理下的B1和B2显著高于分枝期处理下的B3和B4,表明随着挂放时间的推迟防控效果有所下降(见图3)。

图3 黄色粘虫板诱杀害虫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昆虫的趋色性是昆虫对特定光源作出的趋向反应,是在长期适应性进化和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主要生物学特征[24]。黄板诱杀技术就是利用昆虫的趋色性来对昆虫进行诱杀,不同种类的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使其趋色性不同。本试验条件下,黄色粘虫板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对大豆食叶害虫和蛀荚害虫(豆荚螟)无显著防效,但对豆秆黑潜蝇和蚜虫的防治效果显著,其中对豆秆黑潜蝇防效为25.00%~62.50%,分层挂放的效果优于同一高度挂放,且防控效果随着挂放时间的推迟而下降,表明豆秆黑潜蝇的发生为害在大豆苗期已经开始;对蚜虫的防控效果在盛花期和盛荚期均有显著防效,且盛荚期的防控效果更好,这可能与大豆生育后期田间虫口密度下降和有翅蚜数量增加有关[25];挂放高度对蚜虫的防控效果无显著影响,可能与有翅蚜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移动性有关。

猜你喜欢
粘虫盛花期蚜虫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蚜虫婆婆
花海泛波春意浓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花海泛波春意浓
泽州县举办草地贪夜蛾、粘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会
山西省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