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重铅
摘 要:在永春县东关镇开展了卷荚相思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和卷荚相思、湿地松、西南桦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卷荚相思生长存在差异,其中树高差异不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坡位卷荚相思生长大小顺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卷荚相思、湿地松和西南桦3种树种的生长量大小顺序为卷荚相思>西南桦>湿地松,卷荚相思、西南桦与湿地松在树高、胸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卷荚相思与西南桦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卷荚相思和西南桦的土壤疏松程度比湿地松土壤好,肥力状况也优于湿地松土壤。
关键词:卷荚相思;坡位;西南桦;湿地松;造林
中图分类号 S792.99;S72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8-0070-02
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是豆科金合欢属高大常绿乔木树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引入我国后在广东、广西和福建生长较好[1]。卷荚相思生长较快,主干通直,树冠窄少,呈尖塔形。卷荚相思作为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具有适应性强、速生、材质优良、根瘤固氮等特性[2]。泉州地区山地土壤大多较贫瘠,立地条件差,肥力不高,适合种植的树种有限,生产上针对肥力低下的山头地块多选用耐瘠薄的马尾松、福建柏、火力楠和一些相思类树种进行造林。永春县东关镇在2009年开展了卷荚相思人工造林试验,进行卷荚相思在山地不同坡位生长的差异性探索及其与其他造林树种生长比较,旨在为卷荚相思在闽南山地人工造林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永春县东关镇内碧村,地处东关镇东部,距离县城17km,东与永春碧卿国有林场接壤,西邻北崆居委会,南接外碧村,北接湖洋镇上坂村。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年平均降水量1700mm左右,海拔220~290m,立地类型为Ⅲ类地,土壤类型为山地红壤,土层厚度80cm左右,林下植被有桃金娘、拔契、盐夫木、芒萁骨等
1.2 试验设计 2009年2月在永春县东关镇内碧村开展了卷荚相思不同坡位造林试验以及卷荚相思、湿地松、西南桦造林对比试验。卷荚相思不同坡位造林试验是分别在上、中、下坡位置进行卷荚相思造林,采取随机设计,每个坡位设3块试验小区,每块小区面积30m×30m,造林株行距2m×3m,造林密度1650株/hm2;卷荚相思、湿地松、西南桦造林对比试验是沿山坡不同坡位分别种植卷荚相思、湿地松、西南桦,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个坡位3块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m×30m,造林株行距2m×3m,造林密度1650株/hm2。
1.3 调查项目 造林后,每年进行试验林调查,统计成活率、生长量。2020年4月对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分试验小区和树种进行每木检尺,测量每株活立木的树高、胸径,计算立木材积,卷荚相思和西南桦的材积公式为V=0.005276D1.882161H1.009317,濕地松的材积公式为V=0.000058061860D1.9553351H0.89403304。在试验地内随机布设4个土壤剖面,分层采集土壤进行理化性质测定,测定方法参照文献[3,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坡位对卷荚相思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坡位的卷荚相思生长量存在差异,下坡位置卷荚相思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与中坡位的卷荚相思相比,分别提高了10.9%、20.3%、78.3%;而中坡位置卷荚相思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与下坡位的卷荚相思相比,分别提高了9.2%、2.6%、9.5%。不同坡位的卷荚相思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及平均单株材积的大小顺序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由表2可知,不同坡位的卷荚相思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而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表3可知,下坡位置卷荚相思的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与中坡位置和上坡位置的卷荚相思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下坡位置卷荚相思的平均单株材积与上坡位置卷荚相思的平均单株材积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是由于下坡位置的土壤表层较厚,土质好,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较好,因此下坡位的卷荚相思生长更好。
2.2 卷荚相思、湿地松及西南桦的生长情况 卷荚相思、湿地松和西南桦11年生时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3种树种中卷荚相思生长量最大,卷荚相思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与西南桦相比,分别提高了3.4%、3.8%和10.4%;与湿地松相比,卷荚相思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提高了155.3%、177.6%,平均单株材积提高了11.1倍。西南桦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比湿地松提高了146.8%、167.3%,西南桦的平均单株材积与湿地松相比提高了10倍。方差分析表明(表5),不同树种间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均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显示(表6),卷荚相思与西南桦之间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差异不显著,卷荚相思与湿地松之间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西南桦与湿地松之间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差异性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2.3 卷荚相思、湿地松及西南桦林分土壤理化性质 由表7可知,物理性质方面,卷荚相思的土壤容重最小,毛管孔隙度最大;湿地松土壤容重最大,毛管孔隙度最小。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反映了土壤的疏松程度,由此可见卷荚相思的土壤最疏松,西南桦的土壤次之,湿地松的土壤最粘重。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动物对凋落物的分解。在化学性质方面,卷荚相思土壤有机质等化学指标最高,西南桦土壤次之,湿地松土壤最低,说明卷荚相思土壤肥力状况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卷荚相思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下坡位生长最好,上坡位生长最差;卷荚相思、湿地松、西南桦3种树种中,卷荚相思生长最快,其次是西南桦,湿地松生长最慢;卷荚相思与湿地松之间以及西南桦与湿地松之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卷荚相思与西南桦之间生长量差别不大;卷荚相思土壤疏松程度最好,湿地松土壤最粘重;卷荚相思土壤最肥沃,西南桦肥力状况次之,湿地松土壤肥力最差。
泉州地区山地土壤大部分肥力不高,甚至有些地块是石头山,土层薄,土壤稀少。这些贫瘠山地造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选对树种。卷荚相思作为耐干旱瘠薄的造林先锋树种,在泉州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在贫瘠山地生长。因此,卷荚相思在泉州地区山地可适当进行推广造林。
参考文献
[1]周建青.闽南山地卷荚相思施肥试验初报[J].福建林业科技,2012,39(1):80-84.
[2]汤道平.卷荚相思生长过程的初步研究[J].绿色科技,2015,5:63-65.
[3]国家标准局.森林土壤标准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1-28.
[4]张万儒.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1-45.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