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健,张吉玉
(皖南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要一环,长期存在着“参与面小、内容空泛、模式单一、投入资金高、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未能很好地服务思政课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8页。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下同)是一种能够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其功能是创造虚拟环境,具备复用性好、沉浸感强、交互方式独特等特点。故而,如何将VR技术的优势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破解传统教学困境,近年来成为众多思政课学者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VR技术应运而生。它以计算机图形技术、模拟技术为核心,辅以传感技术、网络并行处理技术等,建构虚拟仿真世界,打造作用于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与真实环境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的仿真环境,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沉浸体验的深浅与用户规模的大小,目前VR技术的现实应用可以归纳为四类:桌面虚拟现实(PCVR)、沉浸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与分布式虚拟现实(DVR)。本研究中的VR涵盖了上述四类技术应用,是综合性的技术集合。
VR技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其形象、互动、沉浸等特性,最早应用于游戏产业。20世纪90年代,VR技术开始与教育相融合,但主要集中在科学实验、技能培训等理工科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对此鲜有涉及。伴随着5G时代的来临,近年来VR技术产生了爆发式发展,“VR+教育”搭上普及化、多元化的高速列车。高校思政课教师亦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针对思政课中长期存在的瓶颈,将VR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探索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策略,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30页。。
那么,何为思政课VR实践教学呢?首先,它与传统实践教学均是以实践为中介,旨在通过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扶持,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再次,它又是传统实践教学的延伸与深化。它藉由VR技术创建三维虚拟环境,对无法到达的场地和过往的历史事件进行仿真,以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增强实践主体的自由度,改善实践主体间的信息交流效率。它能够打造一个网下与网上、现实与虚拟相互影响、良性互动的教学新格局,为传统实践教学开辟新空间、拓展新形式。如果高校要实施思政课VR实践教学,具体而言需要以下软硬件作为支撑:实训室、资源库以及网络系统。首先,VR实训室是实施相关教学活动的前提。一间完整的实训教室主要由VR教学终端、中控主机、虚拟头盔、控制手柄、多媒体讲台、智慧教学互动黑板、智慧教学桌椅、平板电脑等设备构成。再者,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是课程开展的核心,它为思政课VR实践教学提供跨越时空的场景。需要说明的是,资源库素材的选择与设计应依据具体课程内容而定。最后,网络系统是基于VR实训教室与资源库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的媒介。网络系统的不同,即意味着教学模式的差异。
VR技术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政课VR实践教学的开展既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体现了强烈的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情境认知理论是高校开展思政课VR实践教学的两大理论支撑。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社会积累知识、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历程中,实践活动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它能为人类的认识提供契机,更能为检验认识的正确性提供平台。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目的。VR实践是人们通过互联网,运用计算机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中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改造信息客体的客观活动。作为一种新型实践活动形式,“VR实践没有动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地位,尤其是以脑力为核心的生产实践”②庞永红、舒招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探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因为无论VR技术如何发展、如何先进,终究离不开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与人类思维的进步。思政课既重视知识、理论的传输,更关注实践素质、应用能力的培养。思政课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协助与支持。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VR实践已然成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故而,构建科学、合理的“VR+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是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不断深化与发展的生动体现与应然要求。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活动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有效学习发生在当学习者沉浸在一个特定情景中,并通过用在该情境中获得的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来解决问题之后”①杜颖:《VR+教育——可视化学习的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70页。。VR技术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结合,让学习者在传统物理学习空间外延伸出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现实场域,为学习者提供广阔而逼真的虚拟环境。学习者置身于“真实”情境中,通过“沉浸式(Imersion)、交互式(Interaction)、感知式(Imagination)、智能式(Intelligence)”的体验,能够增强学习动机,提升对学习内容的参与度。因此,思政课VR实践教学通过让学习者的活动范围更加宽阔、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学习资料更加丰富,帮助他们在鲜活的情景中关注影像背后的理论逻辑,最终完成自身知识的建构。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受现实条件的限制,目前许多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未能尽如人意。其中课内实践教学局限于课堂展示与辩论、大学生校园活动,甚至常常被理论课程替代,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可操作性”;课外实践教学存在“参与面小、资金投入高、安全隐患大”等问题。VR技术通过计算机构建的3D虚拟世界,能够提供可视化的学习资料、多样化的交互模式以及灵活化的学习时空,从而给思政课堂带来“沉浸、交互、感知、智能”的体验。这种以学生体验为主的知识获取方式能够有效破解思政课理性教育难以入心、感性教育实践不足的问题,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教学的时代感、亲和力与实效性。具体而言,“VR+思政”的实践教学形式将呈现以下应用价值:
一是丰富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学运用VR技术可以形成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的新的实践形态,从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原本固留在教材中的文字、图片、场景、人物等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为大学生创设内容丰富的虚拟仿真学习情境。譬如,可模拟历史事件,将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毫不走样”地“搬”到眼前;可对生活中受空间限制难以利用的纪念馆、博物馆、科学馆等进行虚拟。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VR技术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间的融通,有助于促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使教学方式完成由“灌”向“疏”、由“显”向“隐”的转变。这一教学形式的实施与普及将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有助于大学生提升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在情境学习中完成知识迁移与构建。
随着VR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思政VR实训室、资源库、网络系统,从而为推动“VR+思政”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软硬件平台。然而,思政课教师如何运用VR技术开展实践教学,至今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式方法。对此,探索并确立相应的教学原则与模式势在必行。
思政课VR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旨在通过拓展传统实践教学的空间与形式,从而与之形成合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深入系统地学习思政课理论知识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独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鉴于此,实施“VR+思政”的实践教学活动应遵循下述原则:
一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理论教学保持同步,互相影响、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思政课教学活动。”②周艳华、姜瑞林:《高校思想政治课虚拟实践教学问题探讨》,《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然而,现实教学活动中两者长期互动不足,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将VR技术与实践教学结合即是为了突破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增强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互动,做到用所学理论指导虚拟实践,并用虚拟实践验证所学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先进性,达至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思政课VR实践教学的开展理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切莫忽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摈弃为实践而实践的做法。
二是坚持虚拟与现实的统一。虚拟实践是在虚拟空间进行的一种“真的假”。作为一种发生于虚拟空间的实践形式,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实践活动。虚拟实践是传统实践的扩展与延伸。其开展的目的是为了与传统实践取长补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服务于思政课教学,而不是为了完全替代传统实践教学活动。为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过分凸显虚拟实践而忽视真实的社会实践,应积极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虚拟和现实的充分融合,搭建一个“虚”与“实”相间的实践教学网络。
三是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活动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偏误。其中理论教学常常采用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而实践教学由于受时空限制往往内容空泛、受众面小。故而,在思政课传统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受教育者处于被支配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教育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VR+思政”的实践教学形式能够打破思政课传统教学活动中单向度的主客体关系,凸显出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为此,开展VR实践教学,要秉持主体间性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教师是导演,要把控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所需运用的理论进行有效指导,体现主导性作用;另一方面学生是主演,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实践任务,彰显主体性作用。
实训室、资源库及网络系统是支撑思政课VR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基础。其中,不同的网络系统则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因此,构建思政课VR实践教学模式关键在于科学设置相应的网络系统。依据网络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与目的,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系统模块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见下图所示):
为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统一,思政课VR实践教学网络系统下属两大子系统,教学运行模块与教学效果模块。
其中,教学运行模块包括基础素材、VR教学和师生互动三大模块。基础素材模块主要用于静态教学资源展示,涵盖党和国家重要文件精神的解读以及五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知识点的介绍。该模块通过文本图形、视频音频等形式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供参考资料。VR教学模块即是具有沉浸感与交互性的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理论有机结合的虚拟仿真资源是提高学生兴趣、保证思政课VR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该模块是整个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笔者根据所在学校的现有VR资源设置了两大主题:“四史”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师生互动模块主要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前、课中、课后的交流讨论,学生基于所学内容咨询问题、发表学习感悟等。
教学效果模块包括实践任务、成绩考评与教学评价三大模块。实践任务模块用于教师发布实践任务、浏览批改学生作业,学生完成在线测试、网络调研,提交PPT、电子文本、视频音频等形式的实践作业。成绩考评模块用于对学生在VR网络系统中完成的实践任务予以评价,其考评标准需体现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的结合、教师考评和学生互评的结合。教学评价模块用于学生、教师、教学督导等对VR网络系统中设计的虚拟情景、课程内容、教学环节、实践任务等的运行效果进行评议,以促进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
高校思政课VR实践教学模式图
学习“四史”让人们“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①习近平:《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人民日报》2020年7月1日。;“文化自信”则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9页。。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与培育其“文化自信”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意义与深远性影响。据此,本系统的VR教学模块将现有的20多个资源归整为“四史”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两大主题。其中,“四史”教育主题包涵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虚拟实践教学场景。它所涵盖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共产党宣言、新文化运动、中共一大、遵义会议、长征足迹、全面抗战、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一五”计划、深圳奇迹、执政为民、北京奥运、精准扶贫、科技创新、美丽中国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题由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类虚拟实践教学场景组成。其具体涉及的文化要义有精忠报国、知行合一、大医精诚、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小岗精神、抗疫精神等。需要指出的是,VR教学资源作为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是一个不断开发与完善的过程,它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予以及时补充与更新,满足现实教学需要。
VR与实践的融合创新了思政课教学方式,是一场重大的教学变革。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VR硬件不太友好、思政VR资源供应稀缺,实训室建设面临困境,思政课教师技术素养欠缺等”③黄欣荣、潘欧文:《思政课VR实践面临的问题反思》,《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年第5期。。在出现的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逐步得以化解。如:VR头盔不够灵巧,比较笨重;VR硬件不够智能,虚拟画面失真;VR硬件不够友好,穿戴出现眩晕等。以上这些问题要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得以解决。有些困难则需随着“VR+教育”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学校对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予以解决,如思政课VR软件开发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实训室建设前期投入较大、经费欠缺的问题。
当然,还有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否则“VR+思政”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会止步不前、难以为继。其中,目前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有教师思想观念滞后、技术素养欠缺的问题,资源开发缺少顶层设计与课程教材不匹配的问题,教学资源匮乏、供应不足的问题。对此,以下策略应当予以实施:
一是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与教学技能。思政课教师是推进VR实践教学持续深入发展的核心与关键。然而,目前大部分思政课教师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缺乏理工科的学养与识见。他们对于VR技术的特点、功能、应用尚不了解,存在抵触态度,同时也缺乏将VR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技能。对此,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转变思想观念,接受实践教学新方式,另一方面则需要积极参加相关新科学、新技术的培训,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教学技能,以便熟练地将VR技术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二是加强资源开发的顶层设计。开发思政课VR实践教学资源绝不像制作课程PPT或视频那么简单,需要特别强大的技术与内容研发团队。所以,目前思政课VR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遇到了以下窘境:思政课教师因为不懂技术,无法完成这样技术含量高的开发任务;VR资源供应商因为不熟悉课程体系,无法供应匹配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的VR资源。这就造成思政课教师只能在VR硬件公司提供的资源中寻找素材,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无法构筑系统完整的VR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做好思政课VR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需要组建一个集思政专家、一线教师、VR技术人员为一体的团队。他们通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知识点的梳理,编写教学案例、进行顶层设计,然后统一招标与课程教材内容相配套的VR资源。
三是打造共建共享模式,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加强资源顶层设计,解决的是VR场景与思政课教学内容不同步的问题。而面对教学内容匮乏的难题,则需要高校“马院”之间、“马院”和相关系(部)、政府企业之间协同合作、共建共享。目前,高校“马院”的VR应用软件主要是在购买硬件设备时由VR硬件公司设计并提供的,所以VR资源库的实践教学内容较为匮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活动需要。事实上,基于思政课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一致性、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以及政府企业的党建活动需要,高校“马院”之间、“马院”与相关系(部)、政府企业之间可以分工协作,共同开发VR场景,共享教学资源,从而在充实各自教育内容的同时,也能够降低研发成本,提升资源质量。
思政课VR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时空限制,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破解思政课教学发展的困境。这一模式顺应了新媒体、新技术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趋势,体现了工科技术优势与文科人文情怀的统一。它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与广阔的发展远景。然而,由于这一新的实践教学形式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思政课教师在现实教学中予以不断改进与完善。随着5G的普及、VR技术的提升、资源开发成本的降低、高校相关制度的完善,“VR+思政”的实践教学模式必然会日臻成熟,成为思政课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实践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