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研究

2021-10-01 14:32尹楠王赫淼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户型

尹楠 王赫淼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当下居住环境的变化,集合型住宅以其有机、多元、联动的优点进入大众视野。特别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及二孩政策进一步放宽的社会背景下,家庭人口结构及居住模式等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其中多代居住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鉴于此,应重点分析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结合该住宅类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实现改善人们的家庭居住环境,促进多代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化带来的人口问题及城市居住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户型;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集合型住宅在建设规模、数目、面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人口老龄化加重的社会背景下,居住问题屡见不鲜。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课题还较局限,如房屋政策、栖身模式及构筑设计等仍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集合型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实意义,这也将成为促进我国集合住宅模式不断优化发展的新趋势。

一、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加之流动人口控制政策的取消,所以我国城市人口激增。从国家统计局于2016年公布的多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镇人口高达8亿人左右,同比上一年末增加了2000多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以上。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我国己进入城市化迅速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城市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诸如人口增长、居住需求多样及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这时集合型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住宅进入大家的视野,也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关注的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民众对住房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在商品经济影响下,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倾向开发建设规模大、出售率高、利润优厚的户型,却忽视了对建筑工程周围地块环境的探究,也没能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建筑的室内规划。而这种单一户型的集合型住宅已经难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即房地产市场开发无法满足现阶段部分居住者的期望。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宅不再只是遮风挡雨的房子,更是为居住者提供一种舒适、便利的居住状态。与此同时,考虑到现在的现实情况,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用性套型设计也不能采取原始、简单的设计方案,需要结合居住者的实际居住要求,丰富集合型住宅建筑设计及室内空间设计,并立足实际,设计出满足不同住户需求的集合型多代住宅空间[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为更好应对城市化发展变化,满足城市人口居住需求,应在保持城市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室内空间设计。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便是设计师在应对社会发展变化做出的积极反应,也是缓解城市人口压力的积极尝试。在这些集合型多代住宅的内部空间中,设计师应将居住空间转化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更多居住者需求的空间环境。通过合理划分建筑内部空间,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住者的居住环境,甚至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品质。对此,应进一步探索和优化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设计,以适应居民的多样化居住需求。对此,设计师在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设计过程中,应先明确设计目标,即致力于不断提高市民的住宅环境和居住质量,更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在我国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有关研究不断丰富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住宅发展模式正被集合型住宅占领[2]。面对这样的建筑建设发展势头,集合型住宅建筑设计及室内空间设计将成为当下住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住宅设计中,设计师应集合居住者多样化居住需求,其中包括多代居住需求,在更好满足住户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础上,补充其室内空间舒适性及适应性。

二、影响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设计的因素

(一)使用群体的变化

对于居住者而言,住宅设计之初多是按照最初家庭成员组成的具体需求定位和设计居住空间。从夫妻的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再到有老人的三世同堂,这样的多代生活状态对居住空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设计的重难点。对此,在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针对特定高频使用者的具体需求,设计和优化建筑和室内空间。如三口之家的厨房可能由男主人或女主人打理,所以厨房的设计在风格、色调等方面比较简约,若面对与老人共同居住的现实,还要考虑老人的实际需求。可见,在多代生活的社会背景下,研究和探讨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家庭成员行为模式的变化

随着城市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一、二线城市居民养老问题使得更多子女倾向多代共居。特别是如今年轻人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和家庭,需要老人与其同住来照顾孩子。在上述社会背景下,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设计有关研究的现实意义就进一步凸显出来。关于多代居住下,各居住成员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要求,可以通过分析和探讨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的适应性来实现[3]。此外,多代居住的家庭结构较为复杂,家庭成员受到各自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职业差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所以研究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的适应性将利于优化家庭成员间的生活行为模式。

(三)使用时间的变化

在原本的居住空间设计中,对于特定空间的设计主要考虑使用时间。如正常上班父母及上学孩子的三口之家,其居家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使得一些辅助空间的使用频率和需求都不是很高,只要尽量满足主要空间的使用功能便可。但是,面对多代居住的家庭结构,考虑到成员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应适当增加学习空间、办公空间及娱乐空间,并保证在时间上家庭成员间互不干扰,以提升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的适应性。

(四)使用品质的变化

如果家庭成员结构较为简单,就对学习空间、办公空间及休闲空间使用频率不高,家庭成员间的居家生活要求也多是停留在功能层面。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多代共居的家庭更多,家庭成员间对于居住空间使用品质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对环境舒适度及生活空间品质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应适当增加私密空间,增加符合不同成员身体尺度的家具等。

三、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设计基本原则

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设计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适应性设计原则。该设计理念是指在维持原本建筑格局下,根据多代居住者的需求对各空间结构与功能进行适应性布局。例如,在家庭成员组成的变化下,可适当减少卧室空间,增加多代家庭成员的生活利用空间;在生活水平提高前提下,重新布局室内空间,适当增加家具等使用设备;在居住者生活方式改变下,改善空间布局,适当调节空间大小。二是可变性设计原则。该空间设计原则下,设计者在原建筑面积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改变空间,以满足居住者的差异性需求。可适当增加框架结构的应用,如运用墙体、家具等构件改变空间的尺度、形态、位置等,进而实现提高室内空间运用的灵活性。三是精美性设计原则。在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设计过程中,其精美性可通过美化空间、优化施工精密度等方面实现,并结合居住者个性审美需求优化设计,增加居住空间的适应性,具体可以结合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及身份、个性等细化居住空间,以更好增强多代居住的适应性[4]。

四、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的适应性套型研究

(一)增加设计师与居住者的互动

设计师与居住者间的交流和互动应建立在居住者的生活习性、使用习惯及潜在需求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的适应性套型设计的合理性,設计师有必要结合居住者的生活模式,使得设计更贴近居住者及社会需求。增加设计师与居住者的交流和互动能使得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的适应性套型更加符合居住者对空间的个性化需求,减少设计盲目性,减少返工环节,进而实现降低集合型住宅的建设成本。

(二)赋予建筑传统文化精神

我国设计师在进行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的适应性套型设计时,始终抱着对传统文化继承和批评性的思维理念,使得住宅设计方案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以及材料等条件,通过这种方式满足居住者对居住环境在地域文化方面的情感归属感。对此,在研究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时,应注意赋予其更多的场所精神,并从空间本质入手优化和丰富其设计内涵,寻求一种更具情感认同的居住空间形态。

(三)对于不同户型的探索

针对多代家庭,设计出不同的户型将成为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的主要发展趋势。如日本战后形成的N LDK户型模式,而且在社会家庭结构形态不断变化的今天,该国建筑师在积极探讨适合当代家庭结构的集合型住宅,这也是集合型住宅建设的意义所在[5]。集合型住宅多代居住的适应性套型研究将颠覆传统家庭对于空间的观念,打破单一住宅模式,使集合型住宅设计脱离传统户型模式的束缚,更好满足多代共住的需求。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家庭结构、消费观念、生活理念、养老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研究和探讨集合型多代居住适应性套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住者的居住品质,并能更好满足其对居住空间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蓉.浅谈多代共居住宅空间的弹性设计[J].居业,2020(9):26-27.

[2]张晓君.居家养老模式下的适老化住宅设计分析[J].中华建设,2020(3):74-75.

[3]石璐,鲁煜.基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多代共居住区设计研究[J].艺术工作,2019(3):86-89.

[4]葛佳欣.城市“多代居”型住宅功能空间的代际适应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9.

[5]梁建超.基于养老需求的冀东农村住宅适应性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城市化进程户型
长城脚下坐望山——C1户型&D3户型
侨城一号A&E户型
格局已变!最新数据揭示,广州楼市七成多户型超100m2!
家庭结构变化与居住建筑户型设计的研究
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对产业结构演变的驱动效应研究
关于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术的研究
老年住宅户型设计分析
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