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正树立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高中学习生活只有很少一部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尤其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了解历史事实,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倡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合作性学习概念及特征,分析合作性学习意义,找到促进合作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合作性学习;高中历史;应用
二十世纪美国最初提出合作性学习概念,之后这种较为成功教学理念被教育界沿用至今,合作性学习在教育改革中具有崇高地位,而高中历史对高中学生而言枯燥乏味,脱离生活,难以理解,合作性学习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一、合作性学习的概念及特征
(一)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们合理分组,通过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自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积极发挥团体作用,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锻炼学生全方面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种参与式教学手段。
(二)合作性学习特征
1.组内差异互补,组间同步
合作性学习教学方式通常会把学生们分成一个个五人左右构成的小组,小组内成员不能是同一类型学生[1]。应将不同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特点、性别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尽可能将小组变成一个小团体、小班级,小组成员各不相同,又互相互补,使每组水平程度一致,每个小组在同一水平竞争,实现公平竞争。
2.学习任务细分,小组荣辱与共
教师下达全班教学任务,将全班教学任务平分到每个小组,小组再将任务分到个人,实现教学任务落实到班级每个人身上。这样学生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还要对小组负责,自身的学习任务完成度影响着团体的成绩,小组成员形成互相依赖,互相监督的共同体关系。一个人完成,不能帮助小组整体成功完成,只有小组全部成员都完成,才能使小组成功。这样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团结意识,合作性学习改变传统教育下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使班级的整体水平提高,班级变成互相帮助的大家庭。
3.分配组内角色
合作学习小组由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每个组员都有着不同之处[2]。性格上,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稳严谨,有的怯懦胆小,有的性格温和;特长上,有的善于演讲表达,有的善于组织领导,有的善于静心聆听,有的善于计划整理,还有的善于收集信息,等等特点,因此在小组合作性学习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独特点,安排学生相适合的角色,并下达不同的任务目标,使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更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合理安排组内成员角色,不仅让小组学习过程井然有序,也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特长或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合作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自合作性学习这一教学理论被提出以来,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3]。学生逐渐向自主式学习改变,合作性学习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降低高中历史教师权威性,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树立学生独立思考意识。虽然合作性学习实施效果反响很好,但仍有部分教师教学存在缺乏合作学习意识、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等类似问题,实行合作性学习,只是徒有其表,没有理解合作性学习的真正意义。
(一)合作学习意识薄弱
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无法改变以往教学方式,总会无意识进行“满堂灌”,忽视合作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知识,没有思考历史知识的时间,不能理解知识,更谈不上运用体会历史知识。就像在讲《辛亥革命》这节课时,这节课内容量极大,由大量的历史人物、变革过程、复杂背景构成,错综复杂。教师如果仍然是一味灌输讲解书本知识,学生就只是死记硬背下来,但教师了解合作学习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将辛亥革命课本内容演成话剧,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理解课程内容。还有部分教师对合作性学习理解错误,导致合作性学习作用不能充分利用。
(二)教师自身认知不够
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示有着很大的区别。一种老师在规划课程中过于强势,目标性强,而导致教学重心偏移[4]。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偏移到课时的授课内容上,从而确实少对学生的关注。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者的一员,老师围绕课堂讲解的重点、参与流程来设计教学流程。由于高中历史老师的过于强势,很可能导致学生的主观性和自主意识变向削弱,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会大打折扣。另一种历史老师则是缺乏对课堂的约束。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约束,只是单方面完成授课任务。在完成课程任务后,任由学生自由活动,对于授课中的疑点问题难以解决,不能更细致的课堂扩展和知识讲解。长期放任学生难以下管制,最终影响老师课堂的主导地位,難以开展教学任务。
三、合作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由于我国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以老师为主体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模式”的传统教学中,老师细心的编辑授课内容课,但由于课堂枯燥的讲解教学,使学生缺乏对学习知识的兴趣,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一定程度导致学生的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最终学生在综合能力提升上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至关重要[5]。建立小组学习合作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关于“新中国成立”这一课时的讲解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收集新中国成立的资料,提升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在课堂中令同学们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再由老师对其总结归纳,并且将自己整理关于本课程的视频等有关当时的历史事件讲述给同学,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于学习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能大大的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历史难度。伴随着对教育的深度探索,合作式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课堂上的主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可以从中加深了学习的印象,也通过分组的学习模式,加深的同学之间的感情,不光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高中这一特殊时期,历史这门科目不仅要将历史人物里的刻苦顽强精神带给学生更要将对于历史反思的探索精神带给同学,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凝聚班级集体智慧,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促进合作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的对策
(一)合理安排分组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学习也不例外。合作学习很考验组员之间的配合默契,如何将每个学生合理的安排在每个组是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6]。一个小组合理的分配组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分组上应当科学编组分配调配每个成员。首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每个学生之间的成绩逐渐出现差异,也会逐渐发现每个学生自身的性格、能力、和特点。不能盲目的将按照成绩优异来进行匹对,也要每个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性格考虑进去。例如,成绩不理想且个性较强的同学,至少配置一名成绩优异且个性中等的学生来干预,以及若干性格强的同学进行组队。成绩不理性且个性偏内向的同学,至少配置一名成绩优异可以是内向同学,以及若干成绩中等认学性格偏强的同学进行组队。成绩优异且性格强的同学,可以再配置一个成绩优异性格内向的同学,以及成绩不理想且有个性的同学,以及若干成绩中等同学。
(二)课前营造合作学习情境
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导学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向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课程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清晰了解课程内容主题[7]。例如,在《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问题:代表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有哪些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有趣事情,类似有趣有话题性的问题,使学生对了解课堂知识更加积极,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重拾学习信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后合作复习
复习是巩固知识最重要重要的一个关节。不仅在每节课后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也要对每一次大小考试后的问题进行复习总结[8]。历史老师根据对学生划分的小组,让同学们进行合作探讨,互相交流,吸取别人的教训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并且每组要总结自己组员出现的问题和有效的经验教训。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分别派出代表进行班内交流。例如,小组内的一个同学有自己独到的记忆技巧,另一名同学有自己的课本总结归纳的小秘籍,还有的同学分享出考试题的“避坑点”,以及答题技巧。最后大家将自己组的经验教学汇总再通过班内交流分享每一个组的经验教训,老师将给类的经验和问题一一为同学总结,从而使整个班级的经验积累得到提升。
結束语
合作学习将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大部分弊端一一化解,通过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探究实现小组合作,激发高中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们在小组性学习中更好更有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也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合作性学习,顺应新时代教学要求,使高中历史课堂具有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岚岚.光山县司马光中学“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2]胡晨曦.传统与变革:汉中市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现状调查分析[D].陕西理工大学,2018.
[3]宋国瑞.“合作学习理论”下互教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6.
[4]陆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浅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6(02):66.
[5]赵应刚.试论对话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50.
[6]陈义红.高中历史教学应当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J].考试周刊,2015(80):132.
[7]张红波.论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考试周刊,2015(74):144.
[8]周亚美.高中历史当紧扣教学模式优化提升[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85-86.
作者简介:孙彦(1978—),女,福建宁德人,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