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国的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在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进行了探究,一方面新经济政策的出现不但使苏维埃俄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给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史上的转折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新经济政策;当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索引:任宇婷.<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9):-192.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0(a)--04
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建设国家的一次伟大且成功的探索和尝试。1921年,苏维埃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行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一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遍性和俄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相结合的探索,是如何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摸索,更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借鉴经验,尤其是现如今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是国内依然存在着相对尖锐的矛盾,而此时的帝国主义也加紧了对俄国的武装干涉,为了进一步挽救和巩固新建立的政权,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苏维埃俄国决定调整国内政策,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程度地集中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这种做法确保了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巩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苏维埃俄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大的战争背景下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必然会禁锢社会的活力,再加上1920年遭受的严重自然灾害,使得这一时期俄国的农业发展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济的萧条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内的状况十分严峻复杂,以列宁为首的俄共积极主动地采取了各项措施,转变了发展策略。
1921年3月,苏维埃俄国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与平定反革命武装叛乱的斗争基本结束,开始进入恢复国民经济和探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时期。在这一历史转折的关头,列宁深入分析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带来的一些危机,认为这些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必须要从当时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战略思维,制定新的方针政策,引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与此同时,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列宁正式宣布停止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为实行新经济政策。
在《俄共(布)中央政治工作报告》和《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中,列宁分析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指出:“过去的这些纲领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实践中却行不通。”俄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占比例较多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要想改造小农,要想通过无产阶级的作用来领导小农业主向社会化的、集体化的、公社的劳动过渡,在理论上是毫无疑问的,但关键在于实际的执行中。列宁指出:“过去我们的全部经济,不论是就整个来说,还是就各个部分来说,都适应战时的条件。考虑到这种条件,我们当时的任务就是必须收集一定数量的粮食,而完全无法顾及到这样做对社会流转有什么影响。现在我们从战争问题转到和平问题上来了,因此对实物税的看法也就不同了。我们不但要从保证国家方面着眼,而且要从保证小农户方面着眼。”
2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新经济政策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采纳并且能够实施的唯一措施,其本质是指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具体实际出发,实施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政策,这个政策实施以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提高,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相比较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2.1 采用粮食税制
1921年3月,俄国正式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这也意味着俄国正式告别了余粮收集制,相应代替的是粮食税制,相较于沉重的余粮收集制的税额,粮食税的税额大大降低了农民必须上缴的数额,且农民手中的余粮可自行支配,交换其他所需要的各种工业产品,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商品的再分配,从而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工农联盟与城乡之间的相互交流。
2.2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业和自由贸易
列宁认为,由于苏维埃俄国特殊的国情,所以在转型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关键时刻,国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不能仅局限于政府管控,要逐步放开自由贸易,通过商品经济等多种途径,关键要在政府与农民之间构架起良好的经济联系,也正是由于俄国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对时局的正确判断,列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有足够的发展活力。当时的俄国拥有庞大的私人市场,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对如此庞大的私人市场,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退却,只能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到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调节商品和货币流通。处于社会底层的小生产者,必须要通过自由贸易,才能将手中生产的劳动产品放在市场上去流通,换取货币或者生活必需品。
2.3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
正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失败,使得列宁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它们是俄国能够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中间环节和桥梁纽带。列宁这样的思想尤其体现在他的著作《论粮食税》中,在这篇著作中,他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作用,当我们把资本主义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来时,它完全能够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过渡环节,并且可以成为提高生产力的最强手段。在列宁看来,作为时代前进的产物,国家资本主义同时兼具了计划性和社会性,而这些全部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必须拥有的,所以俄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通过这一有效途径,完全过渡到社会主义就相对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