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
伯明翰民权纪念小路上的马丁·路德·金的雕像。
伯明翰民权纪念小路上有关马丁·路德·金的图片。
晚上10点多乘坐灰狗大巴到达了美国阿拉巴马州最大的城市伯明翰,拿出手机定位预订好的旅馆,没想到竟然显示我与旅馆相距7000多公里,脑子一下炸了锅,这是什么情况?原来我误订了位于英国伯明翰的旅馆,而且已支付了费用,这乌龙让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沿街寻找了一小时后,在城市邻近高速路附近,我找到一家汽车旅馆,其外形与美国西部片中常出现的样子几乎完全一样,一排孤零零的客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荒野求生的场景。我敲打旅馆前台的窗户,里面一位黑人大叔探出了头。在我填好资料后他把客房的钥匙交给了我。大概是太累的缘故,已经来不及担心旅馆的安全问题,我一觉睡到天亮。
出门时看到前台的黑人大叔已经换成了一位黑人大妈,与她搭话时,她会跟你开上几句玩笑,甚至还会和你抱怨老板给的工资太少。住了几天发现整座旅馆里的服务人员几乎都是黑人,而这样的黑人比例恰恰正是这整座城市的底色。
美国人口中非洲裔占12.4%,而在伯明翰则高达40%以上,这座城市建于1871年,当时是按工业城市来建设的。如今这座城市仍是制造业的重地,??梅赛德斯-奔驰的美国工厂就在它附近的塔斯卡卢萨。不过这里为人所熟知是因一名黑人——马丁·路德·金,他曾在这里领导过著名的伯明翰运动。在运动中马丁·路德·金被拘捕,在狱中他写出了著名的《伯明翰狱中书信》,阐述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初衷、期望和梦想,批驳了对民权运动的种种指责。
现在很难再在街头看到白人与黑人间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整座城市更像是一座花园小镇,随处可见的街心花园,让小城显得绿意盎然,城市的街道整洁舒适,道路两旁的建筑新旧交错相得益彰,唯有离市中心不远的伯明翰民权纪念小路,还能让人追忆起那个震撼人心的时代。
民权纪念小路的起点是第16街浸礼会教堂,它的一旁是伯明翰民权协会。协会更像是一座博物馆,里面展览着美国种族隔离的历史及民权运动和这座城市历史的关系,大量的视频、音频和图片,让参观者能切身体会到当年种族之间的不平等以及民权运动家们受到的各种威胁。这里还有大量有关第16街浸礼会教堂的展览,该教堂在1963年的民权运动中曾遭受炸弹袭击。
参观的人群中,大多是黑人,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认真地观看每一张图片,他们脸上的表情显得深沉而凝重,正是父辈们的努力,才换取了他们今日的权利。偶尔也会看到几个白人参观者,他们更像是一个审视者,像是在看别人的历史,又像是在检讨自身的过往。
民权纪念小路在2013年建成以纪念民权运动50周年,小路大约途经七个街区,沿途会看到许多牌匾、雕像和照片,尽可能再现当年民权运动的场景,其中便有马丁·路德·金的雕像,雕像下的白色大理石上刻着“他的梦想是将伯明翰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开启了爱、相互尊重和合作的新一天。”这是当地市民为他竖立的。小路上印象最深的是道路两旁有几只狂吼恶犬的雕像,行人需从中间经过,这种体验让人感受到那场改变了美国的运动背后的辛酸血泪。
伯明翰民权纪念小路上的几只狂吼恶犬的雕像。
马丁·路德·金非暴力社会变革中心内展览的图片。
伯明翰民權纪念小路上的黑人雕像。
小路的尽头是一片现代化的写字楼,路边一位上了年纪的黑人正推着餐车卖热狗。热狗价格不贵,只需三美元,老人熟练地为我做了一个,味道一般不过分量十足。我问老人他是否见过马丁·路德·金,“当然,他当年曾在这里演讲过,很多人都见过他!”老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对于黑人现在的生活,老人觉得,虽然运动为他们争取到了权利,但实质的公平远没有真正地达到,“你看写字楼里的那些富人,还都是白人,而我们大多只能做这些工作!”
与伯明翰相隔不远的亚特兰大,更能体会到贫富之间的差距,作为美国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这里黑人占比高达52%,加之此地是马丁·路德·金的出生地,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美国民权运动的中心。
亚特兰大的地铁站可以通过自助机购买车票,一名年轻的黑人见我操作并不熟练便主动过来帮我操作,我刚说完“谢谢”,没想对方对我说:“能不能给我五美元,我需要吃饭!”显然这座城市的黑人并不富裕,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总会遇到不少无所事事的黑人,三三两两地站在街角处闲聊又或是在墙上胡乱地涂鸦。
马丁·路德·金的故居位于奥本大道 501 号,街道两旁仍保持着他出生时的样子。听当地人讲,1960 年代这条街区已经开始破败,曾被列入拆除计划。马丁·路德·金的妻子金夫人通过努力最终说服政府保留了下来,如今这里已建成为马丁·路德·金国家历史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