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元
所谓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史料中选择有价值的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论证史实,增强史证意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一、史料实证时要选择典型史料,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多源互证。
课标要求认识两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笔者以两宋的商业变化为例来讲述经济的新变化时,首先就想到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笔者打出了全图和扩大的“正店”局部图:
(片断1)教师设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回答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从扩大的局部图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汴河两岸人来人往,街边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商业的发展已经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
教师设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学生回答:正店上方悬挂了四个灯笼,可以用来照明;也有的说可以用来打广告,吸引大家的注意……
教师讲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能不能得出宋朝商业发展的新变化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仅凭一幅图,笔者觉得还不够,艺术作品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要想证明上述的变化,还必须多源论证,将官方史书和民间史料相结合:
“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宋会要辑稿》是官方史书、《梦梁录》是民间史料,通过对补充史料的解读,很明显能发现两宋商业的发展已经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
总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史料,不能过分解读史料,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注意史料来源的多元化,进行多源互证。
二、史料实证时史料选择要慎重,引用要恰当,去伪存真,注意史料实证的严密性。
两宋商业的发展,离不开货币的发展,笔者打出一张图片(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但没有标注其名称:
(片断2)教师设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交子,也有的沉默不语……
教师讲述:真的是交子吗?让我们来仔细阅读拓片上的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很显然不是交子,因为交子是可以在四川流通的,不是交子那它是什么?是金朝的货币吗?《金史.食货三》称,“大定二十年(1180年),民间以八十为陌,谓之短钱,官用足陌,为之长钱。”金代的铜钱是以八十为陌,显然它不是金代的;元朝不用铜钱,元朝的行政大区为行省,全国的纸币是统一的,很明显它不可能是元朝的,那它是什么?它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为什么大家认为它是交子呢?因为它在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时出现过,当时教材里面只提到交子,配的就是这幅图,再加之很多习题资料也把它当交子使用,因此很多师生误认为它就是四川的交子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会?王永生在《三千年来谁铸币》指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古董商中间曾经出现了一块铜版,后来流入日本,至今下落不明。但是,因为它的拓图被日本的钱币学家奥平昌洪,收录进了《东亚钱志》一书中,因此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很大……”里面提到的铜版就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既然这张拓片不是交子,那交子又是怎样的呢?在《宋朝事实》这本记载宋代典章制度的书中,描述为“用同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記”。这样我们对交子形成一个大概的认识。
通过以上的不断追问、质疑,反复论证,一步步接近历史真实,充分体现了史料实证的魅力和历史课堂的逻辑性、思辨性。
总之,教师在进行史料实证时,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恰当引用史料,多源互证,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以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思辩意识。
参考资料:
1.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王永生《三千年来谁铸币》
3.永生说钱系列《最早的纸币“交子”为什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