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徐湘果 曾勇锋
让孩子“吃一顿热乎午餐”
珍珠肉丸、辣椒炒腐竹、西红柿蛋汤……9月7日12时10分,距离邵东城区50多公里的堡面前中心小学响起了清脆的下课铃声。500余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序排队进入食堂就餐。干净锃亮的餐桌、美味营养的饭菜、灿烂淳朴的笑容让校园温馨而欢乐。
堡面前中心小学80%以上是留守儿童,学生的“中饭难题”在该校十分普遍。该校校长张立华告诉记者,以前,为孩子送饭的家长队伍、孩子们蹲在校门口吃饭的场景,十分令人心酸。
“我们这边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年纪大的就留在村里务农。”四年级学生周茹的爷爷周国强说,农忙时自己喝口水都难,所以孩子吃上热乎中饭的时候不多。
曾雅晴姐弟三人在该校读书,因为家离校路途较远,中饭只能由58岁的奶奶送到校门口。“来回要走一个多小时,日子久了,奶奶腿总是痛。”说到这里,曾雅晴心疼地哭了起来,“我们只能让在广东打工的爸爸妈妈回来照顾奶奶、给我们送饭了。”
面对偏远乡村学校留守儿童中餐吃不好的问题,邵东教育主管部门打心底着急。“不能让‘吃一顿热乎午餐成为乡村娃的奢望!”邵东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罗中安表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做好国家助学项目的同时,还要争取更多社会爱心机构、爱心人士的资助,主动为乡村孩子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邵东不属于国家营养餐覆盖区域,所以引进社会爱心资金和项目便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邵东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李剑雄介绍,2016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项目落地邵东。该基金会为“免费午餐”学校提供厨房设备、原料采購、厨师补助等资金,开餐学校则需要每天通过微博,将收支、余额进行公示,展示孩子用餐情况等。
挑最好的食材,做最好的饭菜
自“免费午餐”进校园后,邵东教育部门投入资金新建、改造学生食堂,实现“明厨亮灶”乡村小学全覆盖。
2016年9月12日,作为该市第一所“免费午餐”学校的九龙岭镇高桥学校正式开餐。“原材料我都要见过,才会放心!”为了让孩子们吃得好、吃得安全,该校校长和厨师在食材采购上花了很多心思,他们宁愿每天多走五里多路到集市上挑选价更优、质更好的食材。
与此同时,学生资助中心还组织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走访偏远乡镇,了解学生午餐需求情况,指导符合条件的学校申请“免费午餐”,让更多乡村孩子感受到“免费午餐”带来的关爱与温暖。
2018年9月,堡面前中心小学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告别了学生饿肚子、家长排队送饭的历史。为让学生既吃得好又吃得均衡营养,该校通过厨师厨艺比拼,择优录用;成立采购小组,根据学生就餐情况和喜好程度,及时调整菜谱,尽可能地做到品种多样,符合膳食营养标准。“学生们通过‘免费午餐懂得了用餐礼仪,也养成了文明就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张立华说。
“我喜欢辣椒炒肉”“我喜欢紫菜蛋汤”……吃过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和记者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午餐。“学校的春笋炒鸡蛋和奶奶做的一样好吃。”曾雅晴幸福满满地说,“现在奶奶不用辛苦送午饭,爸爸妈妈也可以安心在外挣钱了。”
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冬天冷饭,夏天馊饭。”魏家桥镇报公铺小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周边8个村落,许多学生中午只能就着从家里带来的饭菜,草草对付一顿。为此,邵东市教育局主动对接该校,配合“免费午餐”项目完成前期审核。2018年全校师生吃上了热气腾腾的美味菜肴。
猪肉6斤、木耳0.5斤……记者在学校黑板上看到了当日采购、用餐信息公示。“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我们的学生实实在在吃上了,而且还是荤素搭配、一周五天不重样的营养餐。”该校总务主任陈志芳说,“第一次看见食堂里的免费午餐时,激动得差点儿掉下眼泪。”
“今天又加鸡腿啦!”“好吃。”9月8日中饭时间,记者在报公铺小学食堂看见学生正在开心地用餐,一些孩子吃完一碗后,看到桌上可口的菜肴,忍不住又添了一碗饭。
“吃得好才能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该校校长李群国说,“去年,学生们在全镇田径运动会上捧回30多个奖项。三年来,学校服务范围内不仅无一名学生外流、无一名学生失学,而且还出现了生源回流现象——学生人数从原来的110余名变成了现在的160多名。”
学生吃得开心营养,家长省心放心。“免费午餐真不错。”周官桥乡桥口小学学生赵艺铮的爷爷说:“小孩在家吃饭挑食,在学校食堂吃饭不挑食了,个子长得快。”
曾经,“在学校吃一顿热乎午餐”是邵东许多乡村孩子的梦想。现在,盛满温度和爱意的“免费午餐”项目已在邵东78所中小学校落地生根,每年的爱心资助超过1500万元,1.2万名师生受惠,极大地保障了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身体上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