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英语专业学生母语素养提升路径探索

2021-09-30 03:30王泽熙潘利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8期
关键词:新文科提升路径英语专业

王泽熙 潘利锋

[摘 要] 在中外经济、文化交往更加紧密的全球一体化大趋势下,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汉语为代表的母语文化必然存在相互交流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化需要相互借鉴与融合,因此必须注重高校的教育教学,这也是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塑造必然面对的课题。如何通过母语实现立德树人的同时,实现中外文化的兼容并包、传承创新,这是新时代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新文科;英语专业;母语素养;提升路径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理工学院广东省“十三五”社科规划外语专项课题“基于‘新文科视域下消减英语专业学生‘二化现象的必要性研究”(GD20WZX02-11)

[作者简介] 王泽熙(1989—),男,湖南常德人,英语语言学博士,广东理工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潘利锋(1956—),男,贵州威宁人,学士,广东理工学院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8-0107-04   [收稿日期] 2021-02-23

近年来,国家积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从而主动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为此高等教育始终注重英语等全球性语言的教学。与此同时,国家也日益重视母语在推动学生增进对民族文化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方面的作用[1]。在这种大趋势下,高等教育开始积极响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开展了有效解决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英语学习“表面化”和母语学习“苍白化”的教学改革,实施了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的大学英语专业母语素养培育新体系,从而推动高校改变英语专业人才培育定位,及时转变教学思路,达到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同步协调的效果。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二化”问题,结合新文科理念的内涵与特征,针对英语与母语如何平衡施教提出可行性的策略,希望对当前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现代化有所裨益。

一、母语及其教育的内涵、地位及价值

母语是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民族开展学习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中华民族的母语是汉语言,它是五千年中华文化延续、传承、创新的结晶,对内起着展现民族存在感、传承民族文化、维系民族感情的作用,对外起着推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交流互动的功能。

开展母语教育专指传授本民族语言使用方法、技巧的语文教育,在母语教育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推动人们更好地理解、认同本民族文化,更好地构建符合本民族行为习惯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塑造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精神意志。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作为承载内容的平台,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对母语中包含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的能力素养。母语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在一个由家庭、学校、社会构建的母语环境下对人们产生全面性的影响,尤其是文化与思维上可以达到第二语言无法比拟的作用。

汉语言是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最古老的人类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标志性体现,是中华民族开启自身精神家园的钥匙。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再加上互联网信息化给语言带来的巨大冲击,汉语言受到英语、网络语言的综合冲击,汉语言西方化、网络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影响了汉语言的纯洁性,导致现在的年轻一代对于汉语言的认知比较肤浅。由此可见,加强母语教育已经越来越紧迫,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二、当前大学生英语专业学习存在“二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英语学习“表面化”现象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英语学习“表面化”具体指的是日常学习过程中仅停留在英语语言听说读写四个最基本的应用能力中,而以英语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精神层面的传授引导则涉及的非常少[2]。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专业教学仅仅停留在“应用工具”的范畴,使得英语文化内涵缺失,让学生只停留在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浅层次阶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检验英语成绩最主要的方式为考试,让学生走进了围绕考试的学习方式之中。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以英语考试、考级来展现学习水平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帮助学生提升了英语应用的基本功,但是另一方面将学习能力与考试成绩挂钩,误导了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钻如何考取好成绩的牛角尖,忽略了英语学习与素质教育相联系的要点。这直接导致一些高校把英语专业等级考试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大量机械式的练习,使得学生只具备应试能力而缺乏深层次的英语综合应用素养。

二是英语教学理念的错误引导,让学校、教师、学生对英语专业教与学存在片面化的理解。我国正规的英语教学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将英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学科的大学高等教育阶段都存在一种片面现象,那就是忽略英语文化的引导与传播。其中,学术理论界将英语定义为交流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忽略了其中的文化引导和思想启迪作用,直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会死记硬背单词语法,而忽略了深入体会英语文化中包含的思想哲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为学而学,却不知道学习的乐趣所在。遍布全国、风靡一时的“疯狂英语”便是英语教学“表面化”的典型代表,其重口语表达、发音標准化的英语培育方式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引导学生沉迷其中,就会让学生只掌握基本技能,却忽略了掌握技能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中外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谐发展。

(二)英语专业大学生母语学习“苍白化”的原因分析

汉语言作为我们的母语,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语言社交沟通层面。面对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丰富多彩的汉语言艺术,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对汉语言学习不重视,再加上学校对包含中国文学、艺术、历史、民俗等在内的汉语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时间安排有限等,出现母语素养沉淀不深、母语文化积累不足的现象。造成英语专业大学生母语学习“苍白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猜你喜欢
新文科提升路径英语专业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