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2021-09-30 00:28谭经宇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新时期

谭经宇

摘  要:当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新时期,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对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既有新挑战也有新机遇。文章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对新时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剖析和研究。通过分析新时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提出创新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意识形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新时代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肩负培养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时代使命。当前全球处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新时期,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科学实际的举措切实做好新时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

一、新时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境遇

(一)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均为网络原住民,严重依赖网络空间,其一言一行都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网络空间的泛娱乐化现象。随着快手、抖音、小红书等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娱乐解读和调侃热点事件,用制造噱头吸引大众注意已是网络传播的新常态。长期以往,网络空间的泛娱乐化容易消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影响大学生的独立思维和价值观判断,容易造成理想信念动摇,给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

(二)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当前尽管国内外意识形态环境既有内忧也有外患,但我们也许冷静客观意识到忧患之下的新机遇。一是网络空间治理逐渐法治化。网络空间是意识形态安全斗争的重要阵地,近年来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不断出台,网络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空前,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日渐完善,网络环境逐渐风清气朗。二是青年学生群体对国家认同感逐步上升。新时期,青年学生对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步上升,极大强化了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了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决心。

二、新时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国内大多数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是民办性质,其在薪酬竞争、福利待遇、科研条件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等方面存在天然短板,进而导致了教师育人职责不明确、教学倦态、科研不积极、学生工作不情愿等现象普遍存在,总体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甚至无法比拟部分公办的中职高职院校。加上大部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处于大扩招阶段,面对急剧增加的学生数量,师生配比严重失衡,由此可见,动辄数百人的粗放式思政大课堂在短期内将难以改变;加上思政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国家发展趋势及政策方针存在解读偏差,育人效果不甚理想。

(二)校园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略显乏力

“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阵地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乎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成效。然而,当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方面略显乏力,各类阵地建设的进展缓慢,教育宣传方式仍旧单一。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仍是传统的思政大课堂,教育宣传方式仍是教师在讲台上的灌输式传递;对于微博、微信、抖音、论坛等新媒体技术的利用率较低,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双向联动未能充分实现,各类意识形态校园活动形式也未见创新,一定程度影响了校园意识形态教育的质量。

(三)网络安全教育缺位

当前,互联网已是学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当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较为缺乏。肩负培养能工巧匠使命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网络相关专业一直是其重点建设专业,但是课程关于互联网基本防护技能以及网络空间安全的常识大多简略提及,未能实现重点专题讲解及实操。而关于校园网络安全宣传则普遍流于形式,大多是简单性的拉横幅宣传、学生朋友圈转发等。网络安全教育的缺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因此,面对互联网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想、政治谣言及境外分子的威逼利诱之时,大学生更是容易出现政治信仰摇摆、理想信念腐化、价值观迷失、甚至是成功被拉拢等问题。

三、新时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对策

(一)丰富高传播力的意识形态内容

一是弘扬抗疫精神。在新时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聚焦抗疫故事,拓宽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对国家认同感。二是融入地方红色文化。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整合红色文化将其有机融入意识形态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三是融入网络安全文化。在日常的意识形态教育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小组研讨、专题竞赛、情境表演等方式融入关于网络法律常识、网络伦理、网络心理等延伸性内容,切实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二)构建高凝聚力的意识形态阵地

一是突出学习教育,筑牢课堂阵地。课堂作为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在思政课堂要创新教学形式、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创新实践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中讲活思政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政治选择。二是突出深度融合,筑牢新媒体平台阵地。充分利用互聯网各级平台建立健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双向联动机制,打造新阵地。

(三)打造高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

一是壮大教师队伍。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途径引进青年教师,配齐思政教师人员数量。二是强化教师意识形态教育主体责任意识。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党史教育专题竞赛、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强化教师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与担当。三是提高教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动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从薪酬绩效、职称评审、科研经费等方面完善激励机制,提振教师参与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切实落实落细校园意识形态工作。

参考文献:

[1]沈安国.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N].江苏经济报,2021-04-20(02)

[2]张艳,颜政纲.立德树人视角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J].理论与当代,2021(01):43-45

项目:2020年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党建暨思政课题“后疫情时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为例”(编号:2020LX010)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新时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