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宝杰,金伟兴*,王旭伟,王芳
(1.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浙江宁波315600;2.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宁波315012;3.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40)
马铃薯是宁海县的传统特色作物,历来深受消费者喜爱[1]。近年来,随着浙江省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进[2,3],以及“春秋茬甜瓜-秋延后马铃薯周年栽培”种植模式在宁海县的推广[4],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加速发展。但是,目前当地马铃薯种植以本地‘东仓种’和农业部门主推品种‘中薯3号’为主,品种结构单一,同时由于种薯长期自留串换,种性退化[5,6],导致马铃薯产量与品质逐年下降,影响种植效益。本试验通过引进不同马铃薯品种,对其生长期、块茎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指标进行研究[7],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品种,为新品种在宁海县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地点为宁海县胡陈乡联胜村,供试土壤为洪积泥砂田,土壤有机质28.59 g/kg,全氮2.17 g/kg,有效磷23.22 mg/kg,速效钾127 mg/kg,pH 5.4,地势平整,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前茬作物为芋艿。
参试马铃薯品种共6个,分别为‘陇薯7号’‘希森6号’‘浙薯956’‘中加2号’‘V7’和‘黄心226’,其中‘陇薯7号’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希森6号’从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引进、‘浙薯956’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中加2号’从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V7’和‘黄心226’从卓而厚农业发展承德有限公司引进,以农业部门主推品种‘中薯3号’(CK1)和本地主栽品种‘东仓种’(CK2)作为对照,参试品种级别均为一级种。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10 m,宽1.8 m,面积18 m2,每小区种植3行,行距60 cm,株距30 cm,周边设保护行。各品种均于2020年2月10日播种,5月11日收获。试验前进行翻耕平整,然后在播种前条施缓释肥(N∶P∶K=26∶10∶12)750 kg/hm2,种薯大小在50 g以下的品种,整薯播种,种薯薯块较大需要切块的品种,随切随播种,不进行药剂处理,现蕾期追肥1次,施用尿素(N,46%)225 kg/hm2,马铃薯生长期内也不使用药剂进行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防治。
田间调查依据《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7]进行。生育期包括播种期、出苗期、收获期和生长期,块茎性状包括块茎大小、整齐度、薯形、薯皮、皮色、肉色和芽眼深浅,其中块茎大小重量低于50 g为小薯,大于50 g低于150 g为中薯,大于150 g为大薯,经济性状包括商品薯率、二次生长率和裂薯率,产量结果为整个小区实收测产。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对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录入和整理,并用SPSS 18.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处理平均值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法。
‘东仓种’(CK2)出苗期最早为2月29日,生长期为73 d,‘中薯3号’(CK1)出苗期为3月1日,生长期为71 d,其他各参试品种出苗期均晚于两个对照,生长期均较对照短,其中‘中加2号’生长期最短,仅为59 d,其他品种生长期在63~66 d。从田间长势看,‘中薯3号’(CK1)和‘东仓种’(CK2)苗期表现较好,‘浙薯956’后期表现较好,‘黄心226’和‘中加2号’全生长期都较其他品种差(表1)。由于宁海地区“马铃薯-单季稻”一年两熟水旱轮作模式应用较广,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马铃薯均于5月上中旬收获,故马铃薯的生长期较短。
表1 不同品种生育期Table 1 Growth duration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各参试品种中‘希森6号’‘浙薯956’和‘中薯3号’(CK1)块茎大,‘陇薯7号’‘中加2号’和‘V7’块茎中等,‘黄心226’和‘东仓种’(CK2)块茎小;块茎整齐度除‘中加2号’和‘V7’为中等外,其余参试品种均为整齐;薯形方面,‘陇薯7号’为圆形,‘浙薯956’‘中薯3号’(CK1)和‘东仓种’(CK2)为椭圆形,‘希森6号’‘中加2号’‘V7’和‘黄心226’表现为长椭圆形;各品种薯皮类型均为光滑,皮色与肉色均为黄色,但深浅程度上略有差异;‘浙薯956’‘中薯3号’(CK1)和‘东仓种’(CK2)芽眼深浅中等,其他品种芽眼浅(表2)。
表2 不同品种块茎性状Table 2 Tuber trai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对照‘中薯3号’(CK1)和‘东仓种’(CK2)商品薯率分别为73.49%和65.69%,各参试品种中,‘浙薯956’商品薯率最高,达到83.36%,‘希森6号’位列第二,商品薯率为79.27%,‘黄心226’商品薯率最低,仅为64.00%。另外‘中薯3号’由于受到疮痂病为害,商品性较差;所有品种均未表现出二次生长和裂薯,无明显生理缺陷(表3)。
表3 不同品种经济性状Table 3 Ec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各品种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中薯3号’(CK1)产量达到27 764 kg/hm2,位居第一;‘浙薯956’‘陇薯7号’‘希森6号’和‘V7’4个品种产量低于‘中薯3号’(CK1),高于‘东仓种’(CK2),‘中加2号’和‘黄心226’两个品种均低于两个对照。其中‘浙薯956’产量较‘中薯3号’(CK1)下降4.60%,较‘东仓种’(CK2)增加60.37%,产量表现良好,‘陇薯7号’‘希森6号’和‘V7’较‘中薯3号’(CK1)产量分别下降21.22%、16.71%和33.71%,但与‘东仓种’(CK2)相比仍增产32.43%、40.00%和11.44%;‘中加2号’和‘黄心226’产量表现不佳,与对照相比减产幅度分别达到59.50%、31.92%和68.24%、46.61%,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表4)。
表4 不同品种产量比较Table 4 Yiel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varieties
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马铃薯作为粮蔬兼用的作物,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3,8],同时由于宁海县山地较多,有大量抛荒山坡地和新垦置换土地,马铃薯生产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种植品种单一,退化严重,病害加重等因素[9,10],严重制约了当地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试验通过引进不同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CK1)植株长势良好、产量表现为最高,但是疮痂病发生较重,严重影响商品性,不适合进一步推广;‘浙薯956’产量水平位列第二,仅比‘中薯3号’低4.60%,较其他处理有明显优势,该处理出苗整齐、薯块整齐度好、表皮光滑,商品薯率达83.36%,皮色与肉色也是消费者喜欢的黄色,除了芽眼较其他品种略深,无其他明显缺点;‘希森6号’产量第三名,商品薯率仅次于‘浙薯956’排第二,块茎性状良好;‘陇薯7号’和‘V7’各项指标表现均为中等;‘中加2号’和‘黄心226’种薯为微型薯,薯形相对较小,所以出苗也较其他品种偏晚,其中‘黄心226’对晚疫病抗性不佳,这2个品种产量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另外,由于宁海地区有“烤洋芋”的特色做法,最佳的马铃薯原料为50~150 g中薯,因此中型薯比例在60%左右的‘东仓种’应用很广。本次试验的品种中,‘中薯3号’中型薯比例为58.63%,‘希森6号’为52.36%,‘浙薯956’为52.02%,能够较好适应当地消费市场,其他品种中型薯比例均在40.00%以下。
综合上述各方面指标,除了本地品种外,‘浙薯956’和‘希森6号’适合宁海县气候条件与消费市场,可以进行进一步试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