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东
重金属答案
黄昏的薄雾里,离家的孩子,回来了吗?那些苍生的悲悯正从林莽深处汇集,一些乘着月色归来,一些在波光中消散。我不禁想起娜拉的故事,一个女孩经历着远胜于传统的日渐消失的规劝。而今天,一个同样的孩子,在母亲焦急的呼声里,正以她的方式观察世界。
梦的光芒照耀四方。以何种方式在黄昏回家,她思索着,有时渴望英雄的伟大,有时连一棵草也不屑一顾。她询问我,太阳升起的姿态,忙碌世界的定律,流水东去的浩荡,以及她看到的那些有悖常理的推演。面对一个同样稚嫩的自己,她充满期待,我却忐忑惶恐。
也许那些问题的答案早已被扼杀,也许正在某個隐秘的角落孕育。无论如何,我开始尝试借助阐述熟悉事物以缓解紧张。例如,文字可以是隶草行楷,也可以是会意、象形。当某个问题,被无数人回答时,疑问的力度开始消解。
从风中,我们可以感受方向,却分不清东南西北。如同昨天跌倒,只记得疼痛与尴尬,却无力理会倒下的原因。我不能告诉她这些本质,也无法演绎道理或因果的发生。我只是顺着熟悉的路,让她一步步回家,回到记忆的起点与中心。这样,呵斥的声音永远在墙壁之外,灯光下,依旧弥漫温馨。
众人在波德莱尔笔下讨论,推开门,真理早已腾飞。留下的有关诗人与散步者的争论,正在一杯酒中完成最后轮回。
黑白照片
黑白照片往往与记忆相通。黑色是沉重,是痛苦,是父母青涩的脸庞。白色把那些所有空白通通占领。“高贵与神圣的时代,逐渐远去,唯一让我们快乐的是物质的丰盛。”那是时代脉动的叹息,深刻如昙花一现,也像更遥远的未来。
有时被荆棘划伤,有时被花朵吸引。皓首穷经的岁月已经远去,父亲的模样已不如文字俊秀。当父亲拿出一叠厚厚的记工本和几张照片,时空之门悄然打开。我相信父亲也是个诗人,他的作品蕴藏欢乐、忧郁、无奈。如同他此时的儿子,渴望每个字都深情而富有哲思。我在其中寻找自己,也寻找父亲。父亲眼神闪烁如太阳,几乎所有角落都充满明亮与温暖。
也许只有孤寂的时刻,我才会在意父亲。才会看看那一张张照片中,一个英姿飒爽的青年同另一个青年的深情告白。其中淡淡的苦涩,一半归于时间,另一半属于母亲。在暗灰背景中,隐藏着怎样的哲人?这个问题让我常怀焦虑。父亲不会平白无故改变,母亲也不曾风度锐减。
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但老照片的温暖早已似泪水般滚落。父亲的滋味正在儿子味蕾中苏醒,也开始渐渐让儿子感同身受。看着眼前的父亲,朴素的照片上,一束光让我与父亲和解。犹如那些缓慢遗失的心绪,每次忘记,都是为了下次更汹涌的到来。
闲坐着
云飘过头顶时,远方的树一动不动。我想支格阿鲁的故事不会在此发生。据说,那棵柏树一半流淌着英雄的血液,一半涌动着崇高的基因。
不过,那些苍穹下的杂草,却成了画面的主体。晃动绿波幻影般游弋,树叶不是热情的主人,一道绿阴也不愿眷顾草地。沙石一声不吭,任生长的力量挣脱泥土的束缚。
就这样闲坐着,看看天地在何处;
就这样闲坐着,倾听水如何穿越山峰抵达盛夏的原野。
古老的故事一天天演绎,但我却触碰不到一个字符。或许是众生的眼光过于庞杂,或许明天我也是故事中的一分子。
闲坐着,声音沉寂,用心诉说那些被记忆丢弃的过往。我相信红霞下,冥冥之中的圣人,又为我训诫了焦躁的自己。“无知”是一个怎样的名词,摒弃真理,抑或附和权威。显然不是,一棵翠竹经受着暴雨、干旱、风霜的检验。
第二天,朝阳升起时,庭院幽静,炊烟依然是母亲的味道。
闲坐着,一个置身事外的人,可以尽情挥洒思绪的火花,它可以甜蜜如爱情,也能够悲壮如战斗。
内心的声音清晰而明确。无数次阐释道理,不能比拟成功的喜悦,而那些在门口窥探数千次的阴影,也无法占据光的炙热。一些破碎画面,被一些更破碎的心绪感染,从此便再也分不出,哪些是自我,哪些是他者。
直到用海水浇落蝴蝶羽翅,把自私拆分成瘦弱骨架。那时,黄昏中相恋的情侣,便理解了对方。也清楚了一场爱情中,牵挂的日子神圣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