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琛奇
在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不利形势下,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主动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担当责任使命,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力增产汽煤柴油、乙烯、合成橡胶等事关国计民生的产品,有力地保障了国内油品和化工产品市场稳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企业各方面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态。
兰州石化加快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近年来,公司先后建成投用了90 万吨柴油加氢改质、长汀催化剂、24 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300 万吨/年重催MIP 改造、中川机场航煤管道等,190多个重点转型升级项目,完成了汽柴油从国Ⅲ到国ⅥB 标准“四级跳”,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中,长汀催化剂项目是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分子筛合成装置,成为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产品质量最好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基地。公司即将投产的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被国家列为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总投资104亿元。项目利用长庆油田天然气中分离的乙烷为原料,建设了80 万吨/年乙烯装置、40 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40 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和3 万吨/年丁烯-1/己烯-1 装置。该项目投用后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62 亿元,高密度聚乙烯、全密度聚乙烯、丁烯-1 等产品,可作为地方发展和延伸石化产业链的优质原材料,吸引更多的下游产业到榆林投资发展,成为榆林市做大做强石化产业的重要基石。
与此同时,公司正在加快推进200 万吨/年聚丙烯催化剂、40 万吨/年润滑油加氢、3.5 万吨/年特种丁腈橡胶等炼化结构调整项目,不断提升企业生存力、发展力、竞争力。与“十二五”末相比,公司近百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出了新高。其中,炼油综合能耗下降6.13 个单位、黑色产品收率下降0.42 个百分点、46万吨/年乙烯综合能耗下降9.38 个单位,大小乙烯双烯收率上升0.58个单位,节能9.92万吨标煤、节水235.5万吨。
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来自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兰州石化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认真贯彻甘肃“工业强省”战略,注重发挥石化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回馈社会。公司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思路,持续深化与地方的战略合作,着力打造地企一体化协同发展典范。公司在物资采购、设备定制、工程建设等领域,努力向甘肃省内企业倾斜,每年达11 亿元以上;全面加强战略合作,与金川公司等企业密切携手,以原料直采保障刘家峡化肥厂等企业开优开满、提高效益,与西固区政府共同打造产业振兴联盟,着力构建以IT 智能技术发展、化工产业延伸、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业务平台;通过企地融合、产城融合等方式,全面带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
目前,水务环保、食品生产、检维修、教育培训、化工产品延伸等项目正在加紧启动。公司加快推进就地入园,围绕甘肃省打造石油石化产业集群战略规划,积极做好炼化后加工、精细化工产业规划和生产链、产品链嫁接,聚焦原料供应、技术服务、运行指导、招商引资、园区打造,努力形成以西固、兰州新区、白银为产业圈的重要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5 年来,兰州石化完成科技创新项目208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5项、授权专利40项,开发新产品253个,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认定的自主创新重要产品9 项,认定可推广应用技术2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 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 项、省部级以上管理创新奖12项。
兰州石化开发的医用聚烯烃产品通过国家药监局毒理学安全评价,下游制品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医用聚烯烃树脂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安全性评价取得重大突破”被评为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油浆沉降进焦化—焦化蜡油脱氮进催化”组合加工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重油深度利用,黑色产品收率显著下降,炼油生产更加适应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化的要求。兰州石化完成的《大型乙烯装置成套工艺技术及关键装备重大成就与工业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汽油收率低碳排放系列催化裂化催化剂研制与工业应用》入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加快新产品开发,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是兰州石化在科技驱动工作中的着力点。本着生产可行、市场可销、效益可观、质量可靠、环保可控的新产品开发思路,公司依托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和地区公司科技开发项目,搭建“产销研管用”五位一体合作平台,着力抓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催化裂化催化剂三大系列的新产品开发。合成树脂方面开发生产了医用、车用、管材、高压电缆、耐热家电等系列高端产品,首次生产出铬系聚乙烯产品,累计开发聚烯烃新产品132 个,专用料比例提升到64%。合成橡胶产品实现向环保化、定制化转变,达到欧盟环保法案的要求,成为普利司通、固特异等高端用户的供应商。兰州石化在催化裂化催化剂应用新型分子筛材料方面,开发了4 个系列、43 个新产品,多个产品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列入优势产品名录,在国内外装置得到推广应用,并进入北美高端市场,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面对竞争激烈的炼化行业,兰州石化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有利时机,确立了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的战略目标,把握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四个坚持”治企方略和“四化”治企准则,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实施创新、绿色、智能、资源化、低成本战略,落实“三步走”布局,着力提升炼化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着力提升服务业务资源价值,着力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总体布局:第一步是“十四五”前两年,基本完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总体布局。炼油保持千万吨加工能力,乙烯实现“两地三厂”布局、形成百万吨产能,油、烯、芳结构更加合理,炼化一体化优势进一步显现。第二步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清洁油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炼化催化剂、高端润滑油五大生产基地建成,十大示范标志性指标基本落地,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员工收入和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第三步是到2030 年,全面建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在高端五大生产基地基础上,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十大示范标志性指标全面落地,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企业影响力和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发展战略:一是创新,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注重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端新材料研发和“四新”技术应用,着重解决生产瓶颈难题,培育更多创新产品,提升科技效益贡献率。二是绿色,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提升持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建立企业绿色经营观,突出绿色开发、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培植绿色文化,加快建设安全、清洁、绿色城市型炼化企业,做到企业、环境、城市和人共融共享。三是智能,坚持把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作为解决老企业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有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创效能力。四是资源化,坚持把提升资源价值作为创效有效途径,坚持一切资源皆可创效,突出高效资产增效、低效资产提效、无效资产转效,千方百计推动资源创效。
建成高端五大生产基地,发展形成新支撑。炼油、乙烯产品结构更加优化,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实现高端化、特色化、系列化,催化剂实现由单一炼油催化剂向化工催化剂多元化、品牌化扩展,形成跨越式发展新基础。盘活各类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建成教育培训、产融融合、数智集成、炼化运维、海外运营服务等五大平台,打造新的效益增长点。加快推进就地入园,围绕甘肃省打造石油石化产业集群战略规划,做好炼化后加工、精细化工产业规划和生产链、产品链嫁接,注重原料供应、技术服务、运行指导、招商引资、园区打造,形成以西固、兰州新区、白银为产业圈的重要集群。实现经营型企业转型、管理达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