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Yu the Great Fights the Floods”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

2021-09-29 07:53顾慧艳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大禹意识文本

□顾慧艳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外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进一步明确指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应当成为我们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最好的媒介。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就是要用英语讲中国人民的故事,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培养中国学生对本国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文化意识列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1]。中学英语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它还为学生提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中国故事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和特色,若能将之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价值。

高中英语阅读课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挖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较少顾及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关注度较低[2]。《课标》指出,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是“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本文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基础级)》中“Yu the Great Fights the Floods”(《大禹治水》)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有机融合各类英语学习活动讲述中国故事,最终达成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培养这一目标。

二、在阅读课中融合各类英语学习活动讲述中国故事的教学策略

“Yu the Great Fights the Floods”结构清晰,是一篇人物介绍类记叙文,突出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和大禹崇高的精神品格。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的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用英语讲好大禹治水的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播中国文化。

(一)创设情境,激活文化知识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首先要读懂英语文本的中国故事。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模仿或崇尚西方文化,导致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能力弱。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虽然家喻户晓,但学生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仍不足以支撑其用英语进行有效输出。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标题和相关图片,激活学生关于大禹治水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尝试性表达。在学生进行尝试性表达后,教师自然地设计“向外国朋友介绍大禹”这一交际任务,推动后续英语学习活动的展开。

【教学活动设计1】Lead-in

教师开门见山,通过展示大禹治水的图片信息,直接提问:“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Yu the Great who fightstheflood?”学生根据在语文课、历史课或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头脑风暴,用英语进行尝试性表达。事实上,学生因为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完备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欠缺,实际表现与自我想象中的滔滔不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正是教师预料中的反差效果。极大的反差势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在初步感知后,教师又问了第二个问题:“What are the waysof getting to know a historical figure?”这一问题直接指向教学目标达成。学生集思广益,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人物基本信息、生活经历、主要成就、历史贡献、他人评价和看法等内容,为后续阅读过程中探究大禹的人物形象做好了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

(二)适度渗透,浸润文化自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Yu the Great Fights the Floods”时,要通过教学任务的设置,层层推进,巧妙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主动、有效、对等地向外输出文化[3]。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完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本课的文本解读部分,笔者设计了两个阅读任务(Reading for the gist;Reading for details),引导学生从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框架到深入理解重要细节。在完成这两个任务时,教师在部分教学环节进行适度渗透,浸润文化自信。下面呈现英语学习活动中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片段。

【教学活动设计2】Read for the gist

教师通过结构化图示,让学生借助提示信息分析文本结构,概括文章大意(见图1)。

图1 文本结构

一定的图表形式能直观地体现语篇信息的联系,构建语篇文本框架[4]。该阅读文本层次清晰地用英语讲述了大禹治水的中国故事。因此,在结构化图示的呈现中,学生能够快速把握文本的结构和脉络,理清故事每一部分的重点内容。学生借助文化比较,运用英语学习中人物介绍类文本的处理方式,梳理出此阅读文本的关键信息。

【教学活动设计3】Read for details

教师根据Read for gist中所获取的信息,进一步探讨文本每一部分所涉及的信息并进行相关文化渗透。例如:文本第一部分brief introduction to Yu the Great(para 1)中关于大禹姓名的介绍(见图2)。

图2 大禹姓名文化知识

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区分和鉴别语篇包含或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Moran曾指出,文化学习应该基于文化比较,因为文化比较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差异性[5]。学生只有进行文化比较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多元复杂的姓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深刻理解中西姓名文化之间的异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此处教师特意将“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号大禹”这一中国姓名文化与西方姓名文化进行照应性比较,指出大禹并非人物本名,其实质是中国人民感恩其丰功伟绩的一种敬称,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而姒和文命则类似于西方的姓与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中西姓名文化的区别: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崇尚“群体意识”,强调“共性至上”,因此在姓名的排列中“重姓”,代表“宗族、家族、群体”的姓在前,代表个体的“名”在后;而西方文化强调科学文化,强调“个体意识”,主张“个性至上”,因此在姓名排列顺序上“重名”,代表个性的“名”在前,代表共性的“姓”在后。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方式其实质体现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6]。

再如,与中西姓名文化这一显性文化一样,教师就文本最后一部分设置探究性问题:“你是否赞同大禹为治水舍弃个人利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行为?说出你的看法并进行论证。”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在此也同样得到了呈现——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数十载,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中国人民集体主义精神的集中展现,与西方文化中“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支撑依据,就自己的判断和立场进行说理论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也旨在让学生理解、认同并传达好大禹治水这一中国故事中所渗透的文化理念,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力,树立文化自信。

(三)巩固提升,塑造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的发展目标清晰揭示了从“获得知识”至“形塑品格”的逻辑路径。《课标》提出了新的文化知识观,即强调文化知识内化为人的品格[7]。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这一目标解读,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思维、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将文本文化知识内容转变为主动应用输出,提升文化运用能力[8]。因此,在教学的后半段,教师设计了英文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输出活动,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和提炼,进一步通过认知与内化加深文化理解,最终形成文明素养,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实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愿景。

【教学活动设计4】Writing&Oral presentation

在文本深层解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教学一开始设置的“向外国朋友介绍大禹”这一交际任务,通过构建真实的英语交际语境,让学生不仅运用语言知识,而且关注文化知识运用的适切性和得体性,从而形成置身不同文化时能有效交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9]。这是迁移创新类教学活动,属于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解决问题的环节。学生需要通过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与技能进行批判性思维和表达,以完成对主题意义的二次建构。

文化意识“外在表现”的一个观察点是具备一定的“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即能够用所学的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描述、阐释中外文化现象。在口语输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口语交际与表达的差异性: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往往明确地论述自己的观点,分点阐述,有理有据;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往往会稍显含蓄自谦,委婉地表达个人观点。因此,通过设置“向外国友人介绍大禹”这一交际语境,学生以外国友人可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大方得体的中国文化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演绎和归纳的方法整合所学知识,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大禹这一人物和大禹治水精神进行概括,并通过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更加坚持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无数中国故事的见证者、讲述者和实践者。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中国精神,促进中外不同文化的有效交流,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课题[10]。而对中国故事的了解和学习是一个信息不断积累、内涵不断理解和观念不断内化的复杂过程。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了解和挖掘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通过整合性的英语学习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塑造的学生文化品格,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大禹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天下为家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大禹网络:这家MCN机构,捧出无数网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