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群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这里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追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离奇的情节和神奇的想象。低年段统编版教材里,编入了一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老师若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好好阅读这些故事,一定能熏陶审美情趣,培植神奇想象,促进精神成长。
神话故事一般都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等作出的想象和描摹,传递出远古人类对大千世界的认知与理解。而这些大都是通过故事中离奇曲折的情节来描述的。这样的内容,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神奇想象世界的大门。
比如二下《羿射九日》中提到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中,对于见惯了“天空中有一轮红红的太阳”的学生来说,十个太阳齐聚天空是不可思议的。“大家想一想,有了十个太阳,这个世界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我抓住这个与众不同的情节,让学生来想象。“天空永远是红色的。”“没有白天没有黑夜,不用睡觉了。”“要热死了。”“河流里的水都要晒干了。”“土地被晒得裂开了,房子都掉进去了。”“人们都要躲进房子里,一出门就要晒黑了。”“拿出一块冰,才一秒钟就不见了。”“全身都是汗,就一直要泡在水里。”……孩子们的想象虽然没有特别离奇荒诞,但是与“十个太阳出现在空中”密切相关,也提到了太阳太多引发的“人间惨象”,对于理解后面的“人们生活非常艰难”这一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就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羿射九日”行为的英勇与正义。
神话故事教学时,老师可以抓住一些奇特的情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触发学生对相应场景的想象,提高阅读的兴趣,增加阅读的乐趣。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低年段的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人物、事物形象,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
比如二上《大禹治水》这一课里,禹为了治理洪水,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课上,我抓住这个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指导朗读语句后,我化身为主持人,随机采访学生:“禹呀禹,你的妈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还是早点回去孝顺母亲吧?”学生说:“现在到处是洪水,人们的田地都没了,房子也没了,我要帮大家治水,就不回去了。”另一个凑上来说:“我一定要加快治水,争取早点回去看母亲。”又一个说:“我也想母亲呀,但洪水一天没有治好,我就一天不能回去。母亲一定会原谅我的。”我话锋一转,接着问:“如果你是禹的母亲,你很想儿子回来,会怎么说?”过了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儿呀,母亲已经五年没见你了,很想见你呀。你快回来呀。”我又鼓励学生:“谁再来当禹的妻子、儿子、亲戚、邻居来说一说呀?谁可以当禹来回答一下?”这一回,学生兴致高涨了,有的扮儿子,有的演舅舅,有的当禹,有问有答,你来我往。在角色体验過程中,学生不仅拓宽了思维广度,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进一步丰富了对人物品质的理解,提高了对文本的阅读思考力。
神话故事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故事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大着胆子替这些角色“开口说话,表达想法”,以此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丰富学生体验感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绘画作品中的留白,会给欣赏者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神话故事中同样有许多留白之处,相比而言,文字的留白更能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和精神共鸣。
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很多神话故事中都有一定的留白之处,这些留白恰恰就是激活学生想象力的良好素材。所以我总会仔细斟酌,挑选出能帮助学生体会关键信息的留白之处,用心设计相关训练,助力学生活跃想象力。
还以《大禹治水》这一课为例。故事提到禹为了治水十三年都在外奔走。禹是怎样到处奔波的,他为了治水又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课文中并没有描写,但是这个内容最能体现禹为民造福的伟大形象。所以我抓住这个很有价值的留白处,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训练环节:“为了治水,禹到处奔走:他经常爬到高山上,查看地面河流的情况,身上(怎么样);他的脚因为长时间泡在水里,脚跟都烂了,他(怎么做),(怎么说);为了加快疏通河流,他经常(怎么做)。夏天,烈日当空,别人(干什么),禹(怎么做);冬天,寒风直吹,别人(干什么),禹(怎么做)。为了加快治水速度,禹总是天没亮就(怎么做),直到天全黑了才(怎么做),从没睡过一个好觉。”我让学生自由挑选某个语境来积极想象,说说想法,更鼓励学生想象老师没有提到的场景,看看谁的想法更独特,更神奇。学生通过充满激情的想象,描绘了一连串禹到处辛苦治理洪水的情形。这样,学生走进大禹的内心,体会到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神话故事教学中,老师把故事中与重点难点相关的留白之处,让学生进行润色与充实,那这个留白就会饱满地涨溢起来。这个让留白处不断丰厚的环节设计,使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激发,越来越活跃。
在低年段神话故事的教学中,课后练习里总有“复述故事”这一项要求。老师要利用好这个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些词句作为抓手,并告诉学生一个小妙招:“复述时可以做适当创造,不要与原文一模一样。”让学生在复述创编故事的环节里,放飞想象,让思维自由翱翔。
以《羿射九日》为例。这一课的课后有一道练习题: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相对应的内容来讲一讲这个故事。我就决定把创编性复述作为训练目标,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总体要围绕这三个部分来讲,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只要能自圆其说把故事顺畅地讲完,不是胡编乱造就行。在经过思考后,就有同学来讲故事了。对于“十个太阳一起来到天空中”这个部分,有个学生是这样说的:“十个太阳一起来到天空,它们还玩起了排排坐的游戏,一个一个轮流当排头兵。十个太阳在天上像鱼儿一样来回游动,把人类都要热晕了。”这个说法引得全班哈哈大笑,富有童真童趣的话语,体现了这个学生想象放飞的思维特性。他的这一番话语,为同学们开启了创编的航道。后面复述故事的孩子也会在不同环节上做一番“创想”,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仿佛看到了学生思维火花闪现时的熠熠亮光。
在品读神话故事的语文阅读活动中,老师一定要根据神话故事特点来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让孩子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更要大力培植对事物的神奇思维,让学生内心常驻神奇的想象。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