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书娟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的变革使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增强。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不仅受学习策略等因素影响,还受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根据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的情况来看,正确的学习策略与优秀的阅读水平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关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策略指导,要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1.初次阅读:注重阅读兴趣激发。阅读能力的养成,需要长期的积累。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慢慢体会文字中的意蕴与情感。虽然小学生对部分文字仍无法准确识别,但并不代表其阅读能力是零起点。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积累了部分阅读经验,可以顺利完成简单的文章的自读。自读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逐渐体会文章深意,比教师传授式教学更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因而,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自读。
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忽视对错误阅读策略的纠正,要帮助学生提炼和完善阅读策略。如,一位教师在优化“提问策略”时,除了从教材已有的角度进行提问外,还重视抓住文章细节提问,抓取文章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学生自读过后,教师不能忽视引导的作用,要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读后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优化自身的阅读策略,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学生积极发言之时,教师还要适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反思自身阅读策略并回忆细节。例如:“这个想法很新奇,你是怎么想到的呢?”“你可以跟同学们说说,是如何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吗?”
2.二次阅读:促进自主阅读能力提升。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教育,最终都要体现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上。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阅读策略之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自主阅读,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来理解文章深意。
在学生进行阅读策略运用时,教师不能完全任由学生自读,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阅读困难并加以引导,进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良好的阅读审美情趣。
1.细读文本语言。文章的美,蕴藏在字里行间。一篇好的文章,总能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令人感慨万千。
例如,朱自清《匆匆》的开头,通过一组排比、一组追问来体现时间易逝,向读者诉说了对于时间飞逝的无奈与惋惜。又如张志和在《渔歌子》中,为描绘塞外春景之美,不仅将“飞、肥、归”做了句尾押韵,体现格律之美,更运用了“白、青、绿”多种色彩描绘,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令读者印象深刻。
2.细读文本意境。作者通过文字往往能勾勒出形象化的“视觉”意境,将读者的思维带入其中,让读者享受特别的想象美。
例如,《桂林山水》的作者就通过一组排比,将漓江水的静、清、绿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形容“静”时,通过触觉“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来描绘;在形容“清”时,通过视觉“看见江底的沙石”来描绘;形容“绿”时,则用“无瑕的翡翠”来比喻,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感悟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
3.细读文本情感。优秀的文章总是带有温度的。作者将个人的价值观念与情感透过文字而表达出来,或是微言大义,或是直抒胸臆。
例如,《桂花雨》的作者琦君就把浓浓的思乡情蕴藏于阵阵桂花香之中,令读者回味无穷;《慈母情深》的作者梁晓声把母爱暗藏在描绘母亲神态动作的字里行间,直击读者心灵;而在课文《伯牙绝弦》中,作者则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情感真挚至极。
1.选择匹配性阅读材料。首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必须要与阅读策略相适应。如,故事性强或是带有某一主题的阅读材料,适合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情节跌宕的阅读材料,适合采取预测的方式进行教学。除了部分内容晦涩或情节过于复杂的阅读材料,教师都应当注重阅读速度练习,培养学生默读习惯。除此之外,针对一些语言鲜明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进行联想、想象,将生活实际与阅读材料紧密结合,开展换位思考,体会文章深意。
其次,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逐层递增难度。如,在进行“预测”能力教学时,阅读材料要由浅到深。用情节简单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让学生初学尝试策略;用情节跌宕的《西门豹》,让学生体验独立阅读;最后加深难度,鼓励学生阅读《夏洛特的网》《宝葫芦的秘密》等,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有意识地进行预测,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2.开展流畅性阅读过程。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能够流畅阅读,在阅读中提升自我。
(1)引导整体体验。如,一位教师在进行绘本《寻找国王的皇冠》教学时,就借助了提问策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阅读整本绘本;接着,又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笔记录下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为解决阅读疑问,学生反复阅读绘本,分析原因,锻炼了自身的阅读能力。
(2)开展文本探究。如,一位教师采用了预测策略教学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以文章标题为疑问先引导学生猜猜“别饿坏哪匹马”,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反复分析文章句子,找到证实猜测的线索和依据。
(3)组织阅读讨论。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时,还要注意灵活运用策略,巧设文本停留处。一般来说,叙事类的文本,在事件的开端、高潮、转折或结局处停留效果最佳;说明性文章,在介绍事物特点、功能、疑问点之时进行停留效果最佳;对于诗歌而言,则需要通过关键词、意象甚至作者背景来展开。
理想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随时通过提问、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顺利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时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策略。
3.把握阅读方法。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忽视对阅读策略的有效指导,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策略,精心预设。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阅读之初,教师以自身阅读经验为例,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策略意识,在认知层面建立新的概念。
例如,当学生大多停留在文字理解的表面,对于文章难以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作者观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教师通过恰当的示范,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可以加深其对阅读策略的认识,并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巧用阅读策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就宛若掌握一把开启阅读之门的钥匙,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事半功倍,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山东省临清市老赵庄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