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梅 宛瑾 邓依云 金圣钧
南烧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算是“皮糙肉厚”的,乐观、自信、抗压、心大,从没觉得自己很差。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让他一度忘记了自己原来的生活是什么样。
反常是从食欲和睡眠的走失开始的。
下班回到家,上一秒刚用手机点好了外卖,没等屏幕上跳出“商家已接单”的消息,就已经瞬间丧失进食欲望。外卖到了,随手扔在餐桌上,一直摆到凉透,南烧都不想走过去撕开包装。
晚上入睡前,南烧要把房间里所有的电源统统拔掉,哪怕是路由器的一点点亮光都会让他整夜合不上眼。北京天亮得早,为了能成功睡到闹钟把他叫醒,南烧动手把房东的窗帘拆了下来,换上自己买的一副巨厚的遮光帘,任何能透光的窗户边缘,都被他用透明胶带跟窗帘严严实实地粘在一起。
这样浑浑噩噩的生活过了六个月后,南烧向领导提出了辞职。
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面对校园与职场之间的陡峭过渡,大学生要如何平安跨越“天堑”?
初入职场,新人期望的是慢慢摸索、系统化地学习,而领导则期望新人能够快速成长、给单位带来更高的价值增量。双方期望的差值可能会带来“揠苗助长”式的高压管理,乃至不公正待遇。
出乎职场新人意料的是,最开始不甚在乎的实习协议,有可能成为他们日后为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发声的重要凭证。
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实习单位或者直属领导是新人接触到圈内资源的唯一途径。为了生存,不少新人甘愿“自降身价”“自我妥协”,而部分用人单位也正对准了这个缺口,屡钻实习合同的空子。
北京致诚劳动者平台的法律研究员陈欣怡、徐淼指出,实习合同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且可能含有协议终止的相关条款,因此十分关键。
陈欣怡和徐淼曾为北大毕业生小月提供建议,小月当时想从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离职,但因未找到继任而遭领导拒绝。小月虽然有实习协议,但协议比较简陋。她说,backup(继任)制度是公司内部形成的隐形制度。但在签署她姓名的所有合同及文件中,并无任何一个文件明确规定她必须找到继任才能办理离职。小月通过咨询律师了解到,“找到继任才放人”等行为已经违反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常务理事郑爱青也强调,把一些主要的权利义务在合同中约定清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难以计数的职场新人们,他们有的手握一份漏洞百出的实习合同,有的甚至没有实习协议,这让本身就“一穷二白”的新人们在职场上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对大学生而言,面临的困境远不止这些。清华大学益创咨询协会的会长许孝宸表示,大学生们普遍有明确的实习需求。但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在校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虽然付出了客观意义上的劳动,但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并未形成劳动关系。所以在校学生的实习,很难寻求劳动法规的保护。
“大学生自己找实习通常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覆盖,不属于它们的适用对象,所以一般按照民法来处理,如果没有实习合同,发生争议的话,属于民事纠纷。”郑爱青说。因此一些关于加班、离职等具体问题,需要实习生与用工单位在书面实习协议中明确,这就要求大学生对自己的权利和可能损害自身权益的行为要有基本认知。
但现实是,很多大学生并不知晓自己的权利,更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不是法律专业,也没有接受过劳动法培训的话,很多时候作为职场新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已经受到了侵害。”法律研究员徐淼指出,很多大公司的人事、法务都经过非常专业的法律训练,职场新人与用人单位其实处于一个非常不对等的状态。这种时候劳动者再去与公司交涉,就非常被动。
郑爱青指出,“大学生在实习、上班之前应该看一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时候才会有底气,对方知道你是有法律储备的,就不会随意地对待。”
徐淼和陈欣怡表示,应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去普及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让他们在正式进入职场前就有预防意识,并提醒他们尽早解决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和纠纷,避免冲突的加剧和伤害的恶化。
她们最近发布了《毕业生劳动合同排雷指南》以及3篇针对大学生高频劳动法问题的科普文,并为应届生举办了一次大型的B站直播分享会。
目前,在高校中,包括普及劳动法在内的系统职业教育是相对缺位的。多位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大学就读期间,并没有接受过包括《劳动法》普及在内的系统的职业教育,对职场的认知大多来自与学长或者职场前辈的交流,在遭遇一些职场事情时常常会手足无措。很多学生第一次知道学校里的“就业与发展指导中心”是在参加招聘会或者需要处理实习、工作手续的时候。而在此之前,学校里开展的有關职场维权的培训或讲座,很多人不知道或没有参加过。
除了校方引导外,职场上的一些问题也亟待改善。用人单位在对员工的绩效水平有较高要求的同时,应给予职场新人更充分的专业培训与更宽容的成长空间。
“我感觉自己现在处于一个没有资历和能力拒绝的时期。”站在上海街头,刚被领导因为一件与自己无关的小事训斥了一顿的小黄有点无奈,但因为工作内容确实很有意思,小黄决定还是继续坚持一段时间,“我就当成是磨炼了。”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