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战略研究

2021-09-28 08:04郭树华杨泽夏
财贸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战略区域发展

郭树华 杨泽夏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4)

沿边开放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沿边区域开放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战略安排,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沿边开放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中国独具特色治国方略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沙吾列·依玛哈孜,2016)。沿边区域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经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发展实践,沿边区域经济社会面貌虽有很大改观,但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因此,深入探究沿边区域开放发展战略对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沿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聚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维度,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边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政策体系及战略支撑等基础要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与政策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沿边区域开放发展的战略历程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和辽阔的沿边疆域,沿边各省区少数民族族群众多,沿边各省区民族文化以及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沿边区域的文化多样性和发展异质性。因此,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都从沿边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保持沿边经济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系统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沿边区域开放发展的战略。

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沿边区域发展战略

新中国建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沿边区域少数民族众多的特殊性出发,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人民政府应帮助沿边区域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的建设事业”。从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实际状况出发,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族一策的战略方针,通过一系列倾斜性政策扶持沿边区域少数民族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沿边区域发展战略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全党、全军都必须高度重视沿边地域边防工作和民族工作,任何忽视边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态度都是错误的。1979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明确指出“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少数民族能够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文件从思想上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行动上团结沿边各少数民族,通过制定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沿边各省区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将民族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推动沿边区域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繁荣。

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沿边区域发展战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要解决好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为了推进陆地边境线的县域经济发展,达到兴边、富民、强国、睦邻的目的(崔伟杰 等,2002),1999年12月专门针对沿边各省区的发展提出“兴边富民行动”战略,深入开展“以解决温饱为中心的扶贫攻坚,以水、电、路、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适应科技兴边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以繁荣少数民族的文化为宗旨的文化设施建设,以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边境贸易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开发,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2000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做好民生工作,落实沿边区域发展战略,并细化了全方位帮助和扶持的具体规定,逐步改善沿边各省区经济社会落后的面貌。

4.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沿边区域发展战略

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战略决策上相继出台《关于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意见》《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边区域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兴边富民行动”、“西部大开发规划”等为总体抓手,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对沿边各省区的帮扶政策。

5.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沿边区域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推进沿边区域成为我国开放新前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沿边治理战略着眼于推动沿边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蒋红 等,2021)。如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优化升级沿边区域开放发展战略,实现沿边区域发展与开放空间格局优化的有机衔接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的战略定位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兴”成为我国新时代的主题,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特征,为此加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贯彻新的区域开放发展理念,找准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的战略定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迫切。

1.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塑造沿边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区域全面开发开放,共建“一带一路”使得沿边各区域成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前沿,周边邻国将发展方向聚焦于我国边境地区,内地与沿边区域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沿边各区域边境合作区作为开发开放的重要窗口,将更凸显“内引外联、东联西出”的核心影响力与中枢功能(李小帆 等,2020)。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基础,是我国顺应大势、总揽全局的重大决策,必将为沿边区域全方位开发开放提供重要支撑。

沿边区域以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契机,实施以改革开放促开发的政策,构建与沿边区域相适应的要素禀赋结构,制定与其发展定位和开展周边经济合作与产业转移相吻合的政策体系(李兵 等,2018)。紧抓国家重大发展机遇,沿边各区域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与周边国家开放合作水平。“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布局实施,有力推动了沿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了沿边区域开放空间发展格局,提升了沿边各区域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作用与地位,为增强沿边区域经济发展韧性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战略保障,也为沿边区域经济公平、高效、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2.以“兴边富民”为根本,构建沿边国际贸易大通道

沿边区域作为我国开放新格局的战略要地,沿边9省区则以“兴边富民”为根本目标,构建以沿边区域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在“十三五”期间,通过贯彻“兴边富民”规划,推动沿边各省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增强各民族团结,巩固建设我国边防,满足各族群众生活物质需求,增进与沿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沿边各省区在脱贫攻坚战中战绩卓越,我国对沿边各省区持之以恒的全方位扶持,使得沿边区域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为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构建沿边国际贸易大通道已经成为沿边区域后续发展的关键定位。

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东盟各国与我国沿边各个省区经贸合作进一步加深,沿边区域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成为可能,沿边区域各口岸成为我国构建沿边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的要塞,在加速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过程中,其重要性日益彰显。推动沿边口岸与沿线各国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构筑范围更大、层次更深、影响更广、水平更高的国际区域合作,共同建立开放、包容、均衡、平等、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同时加快铁路、公路和航运建设步伐,依托沿边国际贸易大通道做大物流产业,扩大对外贸易总量,为沿边区域开放和发展提供良好发展条件。

3.以“绿色,融合”为核心,打造沿边区域经济与科技文化合作区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主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有鉴于此,立足于以发展绿色经济与促进科技文化交流为核心的战略定位,推进打造沿边多文化科技互融、共通的区域经济合作区至关重要。

“绿色”是沿边绿色发展的总体定位。沿边区域拥有独特的区域空间特征、在全球得天独厚的生态地域单元和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是保障我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在新时代发展使用“人地协调”策略,统筹规划沿边区域产业空间聚集的开发重点与秩序,实施追求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绿色GDP模式,以沿边区域的绿色发展为导向,将经济发展、人口调控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融合”是指多民族融合、军民融合、沿边国家文化科技融合。沿边区域是多民族融合的关键区域,因势利导融合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与传统。在融合优化沿边区域开放格局的同时,保边护边工作仍是重中之重,沿边各省区按照生产要素的通用性和经济运行的机制要求,创新军民、融合体制,建立独具特色的民用经济与军用经济、民用工业与军用工业相互融合的合作体系。在沿边国家文化科技融合方面,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不仅是新时代沿边文化科技创新最主要的抓手之一,也是打通文化科技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和沿边文化与科技产业升级提质的重要驱动力。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的战略目标

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我们要找准切入点,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互联互通、完善社会保障措施等,建设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结构、政策框架、管理体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韧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洪银兴,2021)。沿边各区域应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增强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

1.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推动沿边区域一体化发展

沿边各区域政府在推动一体化的过程中,强化沟通合作,简政放权,构建简洁高效的管理体系,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破除行政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各区域地方政府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明确各部门职责,理顺发展关系,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从实际出发,秉承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实施项目,将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格局真实体现出来,同时打破空间限制,实现沿边区域一体化发展。在此基础上统筹不同领域与部门共同参与治理,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通力调动各个地方行政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并针对沿边各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调控。到2030年,基本建构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使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显著提高,调控效率不断增强,市场经济稳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与社会发展指标年均增速高于沿海地区。到2040年,完成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调动全方位社会力量参与到区域协调治理发展中去。沿边区域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与社会发展指标与沿海地区基本接近。

2.整合口岸资源,优化沿边区域口岸空间布局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沿边口岸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对外开放资源要素,推动沿边区域口岸布局优化,规避沿边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构造对外开放发展和优化空间格局的合力。整合沿边各省区开放空间口岸资源,规划各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定位,加强口岸联检设施与智慧口岸建设,强化口岸功能作用的衔接,简化审批环节,优化通关流程, 积极建设沿边边民互市贸易区。“以一点为中心,带动整体发展”,构建以沿边区域口岸发展带为中心的新模式,立足沿边口岸资源、市场、区位、通道、环境等综合优势,以跨境大通道和口岸建设为重点,公路口岸为主,内河口岸、铁路口岸和航空口岸为辅的战略,建设面向国内区域和沿边国家的交通设施,形成对接中俄、中哈、中蒙、中老、中越和中朝边境,辐射东北亚、东南亚,内联国内腹地的综合性口岸运输体系,建设功能配套、作用齐全、衔接紧密、便捷快速的国际化口岸,构筑一大批进(出)口加工基地、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商贸物流枢纽,进一步增强产业互补性,突出特色产业,优化沿边区域口岸空间布局。到2030年,沿边区域口岸基本完成转型升级,同质化竞争减少,区域特色逐步凸显,辐射能力增速高于沿海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口岸等载体建设进一步提速,力争达到2020年的1.5倍。到2040年,沿边区域口岸功能性全面拓展,将资源、市场、区位特色大力彰显,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辐射能力向沿海地区看齐,跨境经济合作区、口岸等载体达到2020年的2.5倍。

3.军民融合,创新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兴边富民”新动能

沿边各省区是多民族融合的关键区域,也是军民融合的关键区域。军民融合战略将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从人才、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全面推进军民融合,构造“兴边富民”新动能。沿边区域在保留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同时大力宣传军民融合思想与“兴边富民”方针政策,整合沿边各省区军民优势资源,建立独具沿边特色的军用经济与民用经济、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相互融合的合作体系。沿边各省区遵从以创新为动力源的军民融合现代产业体系,企业需不断调整在网络中的定位,增强嵌入性和知识搜索能力,利用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力,政府要为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平台、资金、政策等基础条件,将分立的军民体系整合成统一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沿边各省区国防领域核心系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优化升级提供支撑,在保障沿边区域安全和产业安全的同时创造全新的产业形态(周媛也 等,2021)。到2030年,沿边各省区军民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构筑成功,区域内军民企业精细化分工和协作基本形成,示范区产业集聚水平有较高提升,形成军民融合现代化产业集群。到2040年,沿边各省区形成产业链完整、门类齐全、口碑较好的军民两大科技工业体系,将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科技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程度更深的军民一体化格局。

4.因地制宜,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发展为主。沿边各省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指引,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实施发展定位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人地协调”模式,把握绿色发展具有社会实践、系统协调、全球共担的特点,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沿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一体化程度。沿边各区域政府根据自身地缘环境制定并实施绿色发展政策,倡议共同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到2030年,沿边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逐渐减少,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较为完善的环保法规,引导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经济,增强绿色资产价值,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到2040年,沿边各省区力争成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排头兵,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5.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发展

货币数字化是货币形态发展和演变的必然趋势,当下我国加强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工作以及优化和完善数字人民币的技术与设计工作的关键是寻找合适区域进行推广(王佳佳 等,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进程中,沿边各省区要有序推动金融开放、完善金融市场和制度。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不断发展,为数字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人民币在沿边国家实体经济投资等领域的地位不断凸显。近年来,沿边9省区对外贸易常年顺差,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外汇储备稳步上升,沿边各省区外汇管制与金融体制改革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体制保障。沿边毗邻的朝鲜、越南、缅甸等边境地区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发展较快,有效解决了人民币回流困难、人民币汇款与境外存款规模难以扩大等问题,深化了人民币区域化发展。到2030年,沿边区域建立人民币数字化试点区与研发基地,并在其制定数字货币领域的国际规则和标准,确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金融监管制度,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流通提供制度保障,快速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与离岸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区域化程度显著提高。到2040年,沿边国家人民币跨境业务与离岸人民币业务极具规模,沿边各省区人民币数字化和区域化基本完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的战略布局及发展重点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开放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辅助并双向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沿边区域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区域开放前沿的突出优势,是国家关键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与安全屏障(魏后凯,2008)。沿边区域9个省区分别与14个国家接壤,空间区位的不同,使沿边区域各省区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沿边区域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融合,将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各国的经贸与人文交流。新时代我国区域开放空间格局战略布局,要以沿边各省区面向沿边国家经济走廊为主干线,以重点沿边城市、跨境经济合作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重点通商口岸等为平台和枢纽,以内陆和沿边省区省会城市作为支撑要地,辐射周边国家,拓展我国四大国际经济合作区。具体包括:

1.新疆、甘肃辐射中亚、西亚、东欧国际经济带

在空间维度,新疆、甘肃两省区以新亚欧大陆桥、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为主干道,辐射与我国西部接壤的南亚、西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化中俄、中哈、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乌鲁木齐、兰州为区位中心,以河西走廊与南北疆中心城市和边境口岸为依托,重点建设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以平凉、敦煌、武威、克拉玛依、吐鲁番等城市为支撑腹地,酒泉、嘉峪关、喀什、博乐、伊宁等为枢纽节点,构建辐射西亚、东欧、中亚等国家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过境运输网络与国际经济合作区,建设新疆、甘肃向西开放战略支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发展战略维度,新疆、甘肃不仅是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纵贯联通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战略重地。新疆、甘肃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桥梁,在新疆、甘肃建设我国向西出口商品中转集散地与加工基地、稀缺矿产资源和进口能源的国际大通道,以此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同时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两省区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依据新疆、甘肃所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区位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确立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开拓面向中亚、西亚、东欧等国家的消费市场和出口市场,深化我国与沿边国家产能合作,打造加工贸易基地,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发展的战略新格局。

2.吉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辐射东北亚国际经济带

在空间维度,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四省区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建设模范,以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为区域目标,推动沿北四省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成我国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心枢纽。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呼和浩特为区位中心,以鄂尔多斯、乌力吉、延边州、漠河、呼玛等重要陆海空口岸为支撑,优先打通公路、铁路、航空,优化空间布局,重点建设能源跨境基础设施及与腹地连接的“血脉经络”,着重构建丹东开发开放试验区、东宁开发开放试验区。以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临江、通化等为枢纽节点,以海拉尔、呼和浩特、包头、哈尔滨、长春、吉林、沈阳等城市为支撑腹地,打造以大连为核心的向南发展对外开放高地,晋级成为自由贸易港,将哈尔滨打造成向北开放新高地,以丹东和珲春为深化开放重点,构建向东开放基点,以山海关为窗口,沿东北三省西部与内蒙古打通向西合作开放道路,衔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在发展战略维度,吉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是辐射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前沿,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与“东北亚经济走廊”,将中国的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区与欧洲经济圈联结起来,形成中国直通东北亚连接亚洲与欧洲的高速通道,高质量推进“东北亚经济走廊”建设,有助于我国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四省区要强化与周边省区的务实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等地区发展。在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金融布局和对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密切合作,通过“海铁联运”逐步构筑贯通东北的中欧班列国际物流通道,强化陆路、水运和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深入挖掘与东北亚各国经贸合作的潜力,实施双边促多边的战略,推动双边多边务实合作,解决投资、服务贸易、农业和制造业等领域的难点,妥善处理自由贸易区中出现的分歧问题,为自由贸易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3.西藏辐射环喜马拉雅国际经济带

在空间维度,西藏以拉萨为中枢,以日喀则、昌都、山南为前沿与支撑腹地,以樟木、普兰、吉隆口岸为门户与枢纽节点,构筑辐射不丹、孟加拉国、尼泊尔、印度等沿线国家的环喜马拉雅国际经济合作带,融入并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形成对外辐射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对内联结川渝经济圈、陕甘宁青经济带、滇藏合作区等区域发展带的开放开发新格局,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与西藏无沉积盆地为重要通道构建环喜马拉雅区域合作带,并探索中尼、中尼印、中印不同次区域合作,大力推进面向南亚开放新高地的建设(张宪洲 等,2015)。

西藏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发展战略维度,我国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并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长期建藏的重要原则。西藏是中国通往南亚的重要门户,对外深化中印、中尼交流合作,主动推进吉隆跨境经济合作区与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积极参与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立健全与周边各国的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多便捷沟通磋商机制,构建和平共处、开放包容、安全和谐的外部环境与周边关系,提高在环喜马拉雅区域的话语权、保护力、影响力与协调力;对内加强西藏政治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社会运行的规范性、透明度,着力试点军民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维护西藏稳定的同时,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对治理与法治建设的公共参与程度。

4.云南、广西辐射南亚东南亚国际经济带

在空间维度,云南由南到北贯通中国和南亚东南亚,联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由东西方向联系亚非欧三大洲,可谓“东连黔桂通沿海,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北经川渝进中原”(刘鸿 等,2021);广西位处“三南”(中南、华南、西南)经济带与东盟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我国沿边唯一与东盟各国海陆相通的区域。云南、广西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为主线,以南宁和昆明-新加坡走廊、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昆明-加尔各答走廊为支线,建设完善中越东兴-芒街、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泛北部湾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合作机制,以昆明、南宁两座省会城市为核心区域与战略要地,以中国磨憨-老挝磨丁、中国瑞丽-缅甸木姐、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为重点建设区域,以东兴、凭祥、昭通、楚雄、丽江、腾冲、临沧、河口为枢纽,构筑云南和广西辐射南亚东南亚国际经济合作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带,不断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纵深推进。

在发展战略维度,云南、广西辐射南亚东南亚国际经济合作区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础上的升级,充分发挥云南“东引西联”与广西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的独特优势,吸引要素和产业集聚,提升两省在“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进一步扩大与深化同东盟的开放合作,是两省区与周边国家外交战略的重点。加快构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形成“南宁渠道”与“昆明渠道”,建设泛北部湾临海产业群与中国-东盟海洋利益共同体,完善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增设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核心城市的空中航线,构建海航、陆运、空运立体性综合化交通运输网,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与各国贸易可达性。云南、广西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率先建设数字人民币研发基地与试点示范区,借此推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数字技术交流合作,以数字货币为基础,培育发展跨境数字服务平台,努力将云南、广西两省区建设成为数字技术、数据贸易、数字金融的数字经济合作高地。

五、总结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年光辉历程,一百年来,我国沿边区域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的步伐。沿边区域开放发展共经历了摸索开放阶段、审慎开放阶段、开放探寻阶段、战略起步阶段、战略发展阶段和经略周边阶段六个阶段,谱写了中华民族对外开放史的伟大篇章。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全面协同开放的新发展战略,构建以沿海-内陆-沿边协作互动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将沿边开放战略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我国沿边开放的战略定位设计,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构建沿边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兴边富民”为根本,构建沿边国际贸易大通道;以“绿色,融合”为核心,打造沿边区域经济与科技文化合作区。通过整合口岸资源,实施军民融合,构造兴边富民新动能,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统筹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以及坚定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构建以新疆、甘肃辐射中亚、西亚、东欧国际经济带,以吉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辐射东北亚国际经济带,以西藏辐射环喜马拉雅国际经济带,以云南、广西辐射南亚东南亚国际经济带为核心的战略布局及发展重点。

总体来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速推动新一轮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可以有效激发沿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与新活力,使之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的赶超者和战略目标落实的领跑者,在贯彻实施全面协同开放新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不同区域合作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猜你喜欢
战略区域发展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战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战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