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联合募合穴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2021-09-28 02:19:22陈利
中医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浮针百分率肥胖症

陈利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前,全球已有19亿人口属于超重,且有6亿人达到肥胖标准[1]。肥胖可能诱发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脑梗死、脑出血等高危疾病,还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尤其是焦虑、抑郁的发生[2-3]。肥胖症发病率较高,其中单纯性肥胖症约占95%[4]。单纯性肥胖症主要是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而导致[5]。近年来,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中医方法越来越多,其中穴位埋线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且穴位埋线具有较好的减肥疗效[6]。浮针是通过采用一次性针具在肌筋膜触发点周围的皮下组织进行扫散,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7]。该疗法在治疗疼痛性疾病和非疼痛性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痛苦小,易于患者接受[8]。笔者采用浮针联合募合穴埋线治疗痰湿内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的60例肥胖症患者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疼痛门诊,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例)

组别 n 性别男 女 年龄/岁 病程/年30 4 26 32.40±5.70 2.63±1.89治疗组对照组30 5 25 32.47±7.45 3.23±2.10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内分泌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拟定。①标准体质量:超重:实际体质量高出标准体质量<20%;轻度肥胖:20%≤实际体质量高出标准体质量<30%;中度肥胖:30%≤实际体质量高出标准体质量<50%;重度肥胖:实际体质量高出标准体质量≥50%。②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BMI<28属于超重,BMI≥28属于肥胖。③脂肪百分率(F%):男性:F%=15%为正常,25%≤F%<30%为超重,30%≤F%<35%轻度肥胖,35%≤F%<40%中度肥胖,F%≥45%重度肥胖;女性:F%=22%为正常,30%≤F%<35%为超重,35%≤F%<40%轻度肥胖,40%≤F%<50%中度肥胖,F%≥50%重度肥胖。

标准体质量(kg)=[身高(cm)-100]×0.9

BMI=体质量(kg)/[身高(m)]2

F%=(4.570/D-4.142)×100%,其中D(体密度)测算:男性D:1.091 3-0.001 16X,女性D:1.879-0.001 33X[X为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肩胛角下皮皱厚度(mm),取右侧]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89年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学术会议标准拟定。

痰湿内盛证(湿阻不化,郁久化热)诊断标准:形体肥胖、头晕目眩、多食易饥、脘腹胀满、身重乏力、神疲倦怠、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脉滑数、脉弦滑、舌质红、苔腻微黄。主要临床症状超过3项,舌、脉均符合者,即可诊断为该证型。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学诊断中肥胖症的诊断标准;证型与痰湿内盛型肥胖症的诊断标准相符;年龄为20~60周岁;治疗前1个月以及在治疗期间未采用其他减轻体质量方法;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内分泌系统代谢异常引起的肥胖;既往有心、脑血管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重度糖尿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及精神类疾病患者;肥胖其他证型;敏感体质或结缔组织增生患者;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60岁者、孕期及哺乳期女性。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浮针配合募合穴埋线法。操作方法:令患者平躺于治疗床上,暴露腹部,在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处寻找肌筋膜触发点(局限性紧硬、条索、结节状点),用碘伏在触发点皮肤周围3~5 cm处椭圆形消毒,采用一次性浮针针具(0.6 mm×52.0 mm,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70832),将针刺方向指向肌筋膜触发点,针体与皮肤呈15°~20°。快速刺入皮下,然后以右手拇指为支点进行左右扇形扫散,同时嘱咐患者配合鼓腹、下肢屈伸抗阻等再灌注动作,直至局部结节、条索、紧张感消失为止。然后退出针芯,使软管留于皮下,胶布固定5 h后拔出。14 d治疗1次,4次(56 d)为1疗程。募合穴埋线:埋线房间严格紫外线消毒后,令患者躺在施术床上,选取中脘(胃募穴)、足三里(胃合穴)、天枢(大肠募穴)、曲池(大肠合穴)、章门(脾募穴)及阴陵泉(脾合穴)。腧穴局部常规消毒后,取无菌埋线包(弯盘一个、剪刀一把、镊子两把、5~10根剪过尖头的0.30 mm×50.00 mm针灸针、100 mL不锈钢杯2个、纱布两块),带无菌手套,手持镊子,将可吸收外科缝线(杭州爱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73653011)放入无菌注射针针头(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9314818)前端,针芯为0.30 mm×50.00 mm的毫针剪去针头,对准腧穴,快速刺入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当针感出现后,边用针芯推蛋白线,边向外退出针头,将蛋白线埋在皮下组织或肌层,拔出针头后立刻用无菌棉签紧压针孔,确定无出血后贴一次性使用敷贴固定保护。14 d治疗1次,4次(56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募合穴埋线,方法同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BMI、腰围、脂肪百分率、瘦素水平。

1.7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9]中的相关标准制定。显效:临床相关症状基本或大多数消失,实际测量体质量减少超过5 kg,BMI<26;有效:临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实际测量体质量下降2~5 kg,BMI降低2~4,F%下降3%~5%;无效:临床相关症候无明显改善,实际测量体质量下降2 kg以下,BMI下降<2,F%下降<3%。

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比较 (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百分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脂肪百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百分率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百分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脂肪百分率/%对照组 30 治疗前36.84±5.42 30 治疗后 33.11±4.33*治疗组 30 治疗前 36.60±5.58 30 治疗后 28.36±4.4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瘦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比较 (x¯±s)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症是如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内脏脂肪的堆积使脂肪分解加速,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10]。研究表明,BMI与产生的FFA呈正相关[11]。因此,脂肪堆积的越多,BMI的数值就会越高。此外,瘦素、脂联素功能的失调使机体代谢失去平衡,导致慢性炎症的产生,致使机体发生肥胖[12]。王佳捷等[13]发现,BMI的变化与血清瘦素的变化呈正相关。研究表明,肥胖是瘦素缺乏引起的,但仅有极少数的肥胖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低下,大部分肥胖患者存在瘦素抵抗[14],瘦素抵抗与瘦素受体突变、瘦素转运以及瘦素信号被抑制等密切相关[15]。

《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由此看来,中医认为,“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胖的发生主要因嗜食肥甘、先天禀赋、情志所伤、久卧久坐、年老体弱等因素所导致的气虚阳衰、痰湿停滞而形成。食欲过盛,过食肥甘,湿邪聚积于体内,化作膏脂,然湿浊变为湿热,导致痰湿内盛、热邪伤津,则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继而形成肥胖。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使脾虚不运,水谷精微运化转输无力,失于输布,阻滞经络,使痰湿内阻型肥胖加重。综上可见,健脾利湿,通腑泻热则成为治疗肥胖症的关键所在。

现代医学治疗肥胖的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药物及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16-18],易引发并发症,不宜作为临床首选方案;而中医通过辨病辨证的优势来干预单纯性肥胖症,使得临床疗效达到最大化[19]。穴位埋线在治疗初期对腧穴的刺激作用比较大,而后期通过羊肠线的化学反应及机械刺激作用,使机体的自体免疫加强,这种刚中带柔的持续激发过程既能让五脏六腑阴阳偏盛的状况被克服又能弥补其阴阳不足,使机体达到了“阴平阳秘”的状态[20]。研究显示,穴位埋线对痰湿内盛型肥胖症效果较好,且埋线后可抑制食欲,通脏腑,降浊气[21]。穴位埋线能够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促进脂肪的分解,促进机体营养代谢,增强胃动力,改善胃黏膜水肿、充血及瘀血[22-25]。研究显示,穴位埋线可使肥胖型大鼠的BMI、脂肪湿质量及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降低,进而刺激下丘脑中枢机制,使体质量降低[26]。

募合穴是治疗肥胖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特定穴[27]。募穴为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与脏腑联系紧密,腑病治疗多选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言:“合治内府。”故合穴具有通腑降气的作用。亦有募穴位置偏于上方,合穴位置偏于下方,两者一上一下,一通一降,可使腑气通利,气机升降得以恢复。中脘、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合穴,中脘为六腑之会,调理五脏六腑,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的作用,并且促进胃肠蠕动,两穴相用得以和胃健脾,利水燥湿;足太阴脾经之募合穴章门、阴陵泉,可健脾利水,清利湿热,通利三焦。而脾胃两经又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和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水湿,喜燥,胃主受纳,喜润。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助清热化湿,健脾利水之功;天枢和曲池则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募穴、合穴,可调理气机,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此六穴相配,共奏清热通腑、利湿化痰、健脾和胃、消脂利水之功。杨骐铭等[28]采用大肠俞募合穴埋线结合背部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0例,有效率为94%,并认为大肠俞募合穴埋线法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腹围和全身脂肪含量。

浮针和传统针刺不同,它是根据皮部理论、近治理论、以痛为腧、《黄帝内经》刺法[29],并结合现代生理、病理、解剖等学说发展而来。《素问·皮部论》曰:“皮者,脉之部也。”所谓皮部,就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区,受十二经脉的气血滋养而起到防御外邪的作用。十二皮部亦是络脉所分布之处,通过对皮部的刺激可使人体表里经脉得以沟通联系,起到调整阴阳、通畅气血之效。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朝百脉,主治节”,而肺又与大肠互为表里,刺激皮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浮针可以使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问题有所改善[30]。窦锡彬等[31]采用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来解除“患肌”的病理性紧张状态,从而消除“患肌”对肠道肌肉的刺激,增加肠道的蠕动,缓解功能性便秘症状。研究认为,浮针的作用机制在于浮针进行扫散运动时,通过牵拉运动可使液晶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构型发生改变,在压电效应的影响下,疏松结缔组织传导的生物电使病变组织产生反压电效应,进而改变细胞的离子通道,调动机体的抗病机制,从而迅速缓解症状[32]。扫散法能够降低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且有透穴的作用,有助于脂肪溶解[33]。

本研究选用的临床疗效观察指标为脂肪百分率、BMI指数、腰围等。其中,BMI指数和脂肪百分率可以预测血清瘦素水平[34]。BMI指数是WHO评定肥胖相关疾病的确定数值及监测机体健康情况的优势指标[13];腰围是反映内脏脂肪含量的一个有效指标[35]。本研究显示,浮针联合募合穴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症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可改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脂肪百分率、瘦素等。

综上,浮针配合募合穴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脂肪百分率、瘦素水平。

猜你喜欢
浮针百分率肥胖症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针灸推拿用于肥胖症治疗的作用探究
甘肃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4:12
基于距平百分率的万源市气象干旱灰色预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我国科学家发现导致肥胖症新基因
遗传(2014年3期)2014-02-28 20:59:08
罗非鱼肥胖症的防治